为何李宗仁、阎锡山反叛蒋介石,没被国民党开除,反而受到重用?
李宗仁,阎锡山作为国民党的重要地方实力派的领袖,在中国近代史上也算是风云人物,这两位仁兄和国民党的掌舵人蒋介石七分矛盾三分合作,各种暗战使绊子是基本操作,甚至还曾经兵戎相见,只是每次都是蒋介石笑到了最后。
战争取得胜利之后,很傻很天真的蒋介石曾经异想天开地动用自己的手段,开除了这两位大佬的党籍,试图清除这两人在自己的地盘的影响力,结果是一脚踢在了铁板上。

李宗仁和阎锡山都有被开除党籍的经历。
蒋桂战争爆发,蒋介石宣布李宗仁叛国,开除李宗仁党籍,并且对此进行通缉。最终蒋介石取得了胜利,李宗仁白崇禧这些新桂系的大佬们仓皇出逃。一年之后,阎锡山在反对蒋介石的战争中遭到了失败,同样的操作在阎锡山的头上又来了一遍,阎锡山也离开了山西避风头去了。
蒋介石太天真
原本油泼不进,针插不进的山西和广西的军阀头子离开了自己的根据地,蒋介石欢天喜地的准备接收他们留下来的军队与地盘,就像他对付西北军那样。
可是什么样的人带的是什么样的军队,西北军的大头目冯玉祥喜欢见风使舵,搞投降搞叛变,所以他首先的西北军诸将也是如此的性格,而山西的晋绥军和新桂系的桂系不同,晋绥军一直采用的是大家长式的管理方法,阎锡山在晋绥军将领的心目中,地位极为崇高,阎锡山就是这些将领们的天,得到了军官团队的拥护。
阎锡山对晋绥军的控制可以说是如臂使指,用一句歌词来形容晋绥军,那就是晋绥军的军官们眼里只有阎锡山没有他,这个他可以是指蒋介石,也可以是指中华民国政府。
新桂系军阀的一个重要特点则是以广西人居多,这些人乡里乡亲的,对于外来势力极为的排斥,所以新桂系军阀部队里的军官们只认识白崇禧,李宗仁,其他外来势力在他们的眼里都是扑街仔。军官们集体抱团的新桂系,就算没有李宗仁和白崇禧这两位带头大哥,蒋介石仍然没有办法对他们进行分化,瓦解。

其实当时的地方军阀绝大多数都是这个情况。就像张学良对于东北军的绝对控制一样。哪怕因为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使得东北军失去了东北根据地,不得不听从蒋介石的驱策,来到西北,但是此时此刻的张学良仍然是大军在手,当不了东北王,他就当西北王。只是在和我军的几次交锋中尽落下风,部队损兵折将得厉害,才开始与我党接触,最终发动西安事变。
其实有能力发动西安事变,这也能说明张学良对于部队的掌控力,要知道老蒋可是国家名义上的领袖,是张学良的顶头上司,这种行动的风险极大,但是东北军的兄弟们依然选择和主帅站在一起,这充分显示了东北军对张学良这个不合格的军头的绝对忠诚。
对于山西和广西这两块地盘,蒋介石并不是没有努力过,他也试着去控制广西和山西的局势,蒋介石也曾经派出自己的心腹进入广西进入山西,试图收复两地,可是没有部队的支持,再加上地方上的大员拖后腿,蒋介石安插的人员很快就成为了这两地官场上最熟悉的陌生人,来头很大,实质上啥也不是。这种局面让蒋介石也难以承受。
其次,国际风云突变也不得不使蒋介石做出妥协。
其实要想彻底解决桂系的部队以及阎锡山控制的晋绥军,只要把他们击溃,击垮不就行了吗?可是蒋介石没有这个实力,而且中日关系的突变,也使得蒋介石有心无力。中原大战结束之后,蒋介石名义上统一了中国,但并不意味着蒋介石能够高枕无忧,蒋介石开始讨伐红军,而且最关键的是中日之间的关系趋于紧张,已经到了兵戎相见,刺刀见红的地步。老蒋此时此刻的兵力早已捉襟见肘,根本腾不出手来收拾山西和广西的军阀。

看来自己在短时间内没有办法解决广西和山西的问题,自己又没有能力控制这两个省,与其让这两个省处于失控的境地,还不如让老李和阎锡山回去。尽管李宗仁阎锡山和蒋介石是政敌,经常斗得你死我活,但是这是资产阶级买办的内部争斗,说穿了,这三个人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是一致的,他们对待中国革命的态度也是一致的,对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的态度也是一致的,既然有共同的利益,有共同的目标,这三方还是能够和平相处的。
在见识到蒋介石的实力之后,尤其是蒋介石的经济实力,阎锡山也好,李宗仁也罢,意识到了一个很严峻的问题,那就不是自己没有能力去蒋介石而代之,但是他们又舍不得放弃自己的权利,所以他们不得不选择妥协,向蒋光头低头,既然阎锡山和李宗仁都给了自己台阶,蒋介石也就顺势下台阶,原谅这两个人,依然让他们控制山西与广西。

但是就像一个碗砸碎了,哪怕经过能工巧匠之手重新粘起来,依然会有裂缝,更何况是人呢。蒋介石,阎锡山和李宗仁这三人内心还是互相提防的,蒋介石担心这些地方势力做大,所以尽管给这些头面人物高官做,但是真正的重用绝对算不上,这三位大佬之间的关系就像现在国内的某些流行团体一样,那些爱豆们看上去亲密无间,实质上塑料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