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二)

2023-02-18 21:25 作者:贞子她大哥-  | 我要投稿

冰心:第一个家喻户晓的女作家 作家简介: ·冰心,出生于1900年,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在山东烟台长大,1914年随同父母搬到北京。冰心是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一、冰心与《晨报》、《小说月报》

在第一代女作家中,能用得上“家喻户晓”四个字来形容的,非冰心莫属。这除了冰心本身的写作才华之外,1920年代发行量可观的《晨报》功不可没。 冰心的远房表哥刘放园,是北京《晨报》的编辑。表妹找到表哥,希望他帮忙。他“惊奇而又欣然地答应了。”于是,冰心先是以女学生谢婉莹的署名发表了两篇杂感,之后开始使用“冰心”发表文学作品。成为了《晨报》的重要作者。 ·1919年9月18日至22日,连载了《两个家庭》 ·10月7日至11日连载《斯人独憔悴》 ·10月30日至11月3日,又连载了《秋雨秋风愁杀人》 ·11月22日至26日连载小说《去国》 ·1920年1月6日至7日连载《庄鸿的姊姊》 ·3月至5月,又有三部小说以连载形式发表 《最后的安息》(1920.3.11——12) 《还乡》(1920.5.20——21)等 从作品发表到被人讨论、改编成话剧、作品的读后感被报纸大幅刊载,1919年8月到12月,年仅20岁的冰心作品以密集连载的形式、以与国事紧密相关的主题、赢得《晨报》读者关注。 1919年12月1日《晨报》建刊一周年之际,纪念特刊上刊登了四位作者的文字。与三位作者胡适、鲁迅、起明(周作人)并列发表作品的,正是冰心。 如果说《晨报》使冰心成为万众瞩目的女作家的话,那么,《小说月报》则为冰心提供了获得“文学同仁”认可的重要平台。 1923年1月和5月,冰心前期的两部代表作《繁星》《超人》,以文学研究会丛书的形式相继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进一步奠定了她的新文学女作家的地位。

二、风格委婉的女学生

使冰心成为冰心的,还在于她作品的内在气质以及她的冰心女士形象。这还要从她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说起。

冰心小说中有着众多的女学生形象,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风格委婉受到新式教育、勇于思索的女学生,另一类是被社会损害者。

冰心笔下另一些女学生形象,是以配角形式出现在文本中的。

读书、在桌前写信、看诗、打球,穿素淡衣服成为了冰心笔下女学生们共有的行为习惯,这一女学生形象以文本复现的形式在不同的小说中或被轻描淡写,或被浓墨重彩,共同形成了一个女学生形象地系列。 无论哪种女学生形象,她们都是以一种“无情欲”的形象呈现的,因而,读者从这里获得的,与其说是一系列女学生形象,不如说是一个有着相同精神气质的女性。 冰心作品的意义在于发现了女学生——属于现代中国的女性,从而创造了一类为普通读者所能接受的女学生类型。

三、亦中亦西,亦古亦今

冰心的小诗: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续:深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可以说,冰心的小诗使我们看到了“五四”文化传统在中国是怎样落地生根的。                              ——王富仁 冰心作为一位作家,所得的赞美,可以用“空前”来形容,并且,她带给读者们的喜悦,还没有一位作家能够超过。                              ——沈从文 “过去我们都是孤寂的孩子,从她的作品那里我们得到了不少的温暖和安慰。”                              ——巴金 “(当时)大多数的白话文作家都在探索一种适合于这种新的语言形式的风格,但他们当中很多人的文字十分粗糙,有些甚至十分鄙俗。但冰心女士曾经受过中国历史上伟大诗人的作品的熏陶,具有深厚的古文根底,因此她给这一新形式都来了一种柔美和优雅,既清新,又直接”,“不仅如此,她还继承了中国传统对自然的热爱,并在她写作技巧上善于利用形象,因此使她的风格既朴实无华又优美高雅。”                              ——胡适 “我以为读了冰心女士的作品,就能够了解中国一切历史上的才女的心情;意在言久,文必己出,哀而不伤,动中法度,是女士的生平,亦即是女士的文章之极致。”                              ——郁达夫 冰心作品所获得的来自男性读者与男性批评家们的赞美,既是男性文学读者对于文学作品本身的欣赏,同时也是男性对于“现代女性”品德的赞美。 在现代中国文学的初创时期,冰心作品受到欢迎和赞扬意味着必须符合两方面的审美契合:既符合大众对女性文学的审美,又符合社会对新的女性形象的想象。 在一个阅读与审美都面临着挑战的时代,冰心以及作品以一种既新又旧,既委婉又清澈,既苦闷又温柔的形式获得了广泛意义的认同。换句话说,冰心女士,从作品到作者,都符合了当时读者群对“五四”五四时期青年女性的审美喜好。

四、冰心写作的问题

尽管可以高度评价冰心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上的贡献,但也应该提到,冰心作品的问题也显而易见。她并没有进入女性的真实情感世界。在作品中,她克制讲述“别人”,并有意地把自己疏离出来。 我笑着辩道:“我并没有说我自己,都说的是别人,难道和我有什么影响。”母亲也笑着说道:“难道这文字不是你做的?你何必强辩。”                ——冰心《我做小说,何曾悲观呢》 当冰心把她的父亲、母亲、弟弟们作为她的第一读者时,指望她抛弃乖女儿、好姐姐的形象,创作出一位有着内心隐秘和炽热情感的女青年形象几乎是空想。 当冰心意识到自己的作品的第一读者是父亲、母亲和弟弟时,当她意识到万千读者都期待她时,她能创作出一部与传统抗辩、与世界抗辩、对人们的阅读习惯进行挑战的作品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