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大学生涯——(2):隔壁寝的大佬
我好想当你的学弟啊呜呜呜呜呜呜

这位大佬,来自我国华北地区某著名高考内卷省。
初见时,我对他没啥印象。虽然超过一米八的大高个给人观感不错,不过他的气质并不突出,普通的头型,普通的衣着,普通的坐姿、站姿、行走姿势,普通的语气和语调,都似乎说明他只是个没什么特点的普通人,那种往人堆里一扔转个头就再也找不到的那种。不过可别被他的第一印象给蒙骗了——实际上,他是个深受我们大家热爱的人。
深受大家热爱的第一点,就是他的脾气超好——温柔,善良,正直,但是往难听了点说,也是过于老实了。一方面,他对于同学们提出帮助的请求,大多数都会相响应,除开那些自己实在没时间或者不会的——老是说,要是没有他的帮助,我们哥几个铁延毕/留级——哪怕自己以前没接触过,他也会帮助搜索和学习。例如,我在大学前三年,遇到自己没弄懂的题就发给他,而他也很快就能提出解答。再有,大学期间楼上楼下顺道代购的场景很常见,不过我们寝室、对门寝室和隔壁寝室这几个男生寝室里,我敢说我、大手和他的代购量得占到80%。不过这也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比如得牺牲自己时间之类的。好在兄弟们也不是那种得寸进尺的恶心人,今天你帮我一把,明天我帮你一把,大家相处的也很愉快。不过这也不全是好事。还记得上个学期,在操场的明亮的路灯下,我们俩在一起散步。谈及大学生涯,他也有遗憾,因为个性的问题,有些事没能达到让自己满意的目标。我还记得很深刻,他说他这个个性也就这样了,自己有时不满意,有时想改,却又不知道从何下手。我对此也只能给予安慰和鼓励,毕竟改变还是得靠自己。我在此只能祝愿他一生都遇到的是能珍惜他的人,而不是尽情压榨他、得寸进尺恬不知耻的家伙。
第二点就是学习。作为华北地区著名高考内卷省的考生,他的学习刻苦和专注程度,以及学习天赋都是一流的。我们在睡觉他在学习,我们在吃饭他在学习,我们在玩他在学习,我们在学习他还在学习。大一到大三上学期大家都在上课,但他也坚持没课的时候学习;到了大三下学期基本没什么课了,他却仍然能雷打不动地早起-吃饭-学习-午饭-午睡-学习-晚饭-学习-回寝室娱乐、睡觉的循环。至少我们在大学阶段学习的知识,很少有他不会的。也因为如此,没有任何社团、组织、成就或奖励的他,就硬生生地靠着自己的学习成绩,一骑绝尘,把其他人远远甩在后面,顺利拿到了保研名额。当然同学们,尤其是我们这几个跟他处得来的,更是受他的帮助颇多。可以说我们能顺利毕业,必有他一份功劳。
第三点就是个性。初见时他的话很少,给人一副内向青年的感觉。不过接触多了,我们就发现了,他其实是个很活泼的人。由于电脑性能不足,加之之前没怎么碰过电脑而培养出的习惯——这里我必须吐槽一下,他的笔记本硬件一款比一款老旧,即使是在19年也肯定是库存货。为了孩子在大学能有电脑,需要的时候能用上,对这些了解不够的父母带他一起去电脑城,结果中了奸商的陷阱,奸商仗着他们不懂电脑,硬生生一顿碾压聚变反应堆,横扫反物质湮灭的高能花样乱吹,把开价5K我都嫌贵的电子垃圾硬生生卖到了7K(大概是这个数,可能记忆出错,请见谅)。——所以他只玩手机游戏。玩的一手好王者,经常和我们寝欢乐开黑。此时他不再是那个严肃沉稳的学霸,而是一个和朋友们一起欢笑的幽默青年。吃鸡曾经尝试过,不过后来没咋玩了。两种个性鲜明的反差让我起初有点震惊,但后来也非常顺利地把他吸纳进我们寝室,成为了我们的编外人员——娱乐时间必在我们这。可以说,除了睡觉,他在我们寝室的时间比在自己寝室时间还多。也因此,这位温柔善良,儒雅随和,而又能风趣幽默的人,成了我们寝室群里唯一一个晚上不睡在这个寝室的人。
与他极为优秀的素质和能力所不同的是,他家的经济条件比较一般。他来自农村,小学、初中都就读于附近的乡镇学校——硬件水平、师资力量和学生人数都远远无法和城内的学校相比;父母和大多数其他亲人只是普通的农民或是务工人员,这也就导致了他大学四年的吃穿用度很是节俭。我印象中他都没怎么添过新衣服新裤子新鞋等等,就连手机都是二手产品;除开最后这段忙于毕设的日子,他要么食堂便宜的份饭,要么就是邮购一两大箱子的袋装方便面,每次问他吃什么,不是“PM!(泡面)”就是“食堂!”,和我们相比,他的伙食水平单调的令人心痛,即便如此,他有时也会无奈地说“唉,没钱啦!”。甚至在关乎一生的发展的大事上,在某些夜晚,他也曾迷茫过,究竟是努力继续深造,还是出来工作?不过经济上的较为拮据没有打垮他,倒不如说,他正让我见识到了那种出身寒门的学子,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最终实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实例。从小到大我一直接受这样的教育,但我之前还真没怎么在身边见过这种事——虽然我家的经济状态也很一般,但我一直生活的圈子,还远远算不上“寒门”——但在我受的最后的学校教育的阶段里,我真的见到了这样的人。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但要说我到现在二十多岁遇见的同龄人里谁最好,那非他莫属。他对我们的帮助、支持、鼓励和友情我们一直铭记在心,人毕业了,寝室散了,但这个寝室,这个集体永远是他的家,我们永远是他的家人。无论他去往我们寝室哪个人的家乡,我相信他都会受到最热闹的招待。
愿这个世界将他温柔以待,细心呵护和培养,等待他绽放光芒,一鸣惊人的那一天。
他值得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