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用玻璃瓶材料的区别
药用玻璃瓶作为医药包装的一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大家了解它的生产材料分为几种吗,还是说就有一种呢介绍不同药用玻璃瓶材料之前先引入一个重要的概念耐水性。玻璃耐水性指的是在特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玻璃析出的碱的量(一般用所耗用的酸的体积或换算成氧化钠质量来表示),玻璃析出碱的量越少,耐水性等级越高,对水性药物的影响也就越小。多种测试方法(颗粒耐水性、内表面耐水性)的结合使用是为了对药用玻璃材料更好地分类(Ⅰ类、Ⅱ类、Ⅲ类)。

药用玻璃瓶药包材标准(YBB标准)将药玻玻璃材料依据线热膨胀系数和三氧化二硼含量的不同,结合玻璃性能要求分为高硼硅玻璃、中硼硅玻璃、低硼硅玻璃和钠钙玻璃四类。

钠钙玻璃瓶B2O3含量小于5%,其耐水性及抗热冲击性能差,一般会通过内表面处理提高其稳定性,但是清洗过程易损伤内表面的富硅层从而形成玻璃脱片,因此经内表面处理的钠钙玻璃瓶一般适用于一次性输液瓶或口服液瓶。

高硼硅玻璃瓶B2O3含量大于12%,平均线热膨胀系数约为 (20-300℃)3.3×10-6K-1,其抗热冲击性能和耐水性能好(注:热膨胀系数越低,抗热冲击性能越好),但是由于从药用玻璃管到药用玻璃制品的转化加工需要更高的温度,作为药用玻璃的应用有限。

中硼硅玻璃瓶B2O3含量8%~12%,平均线热膨胀系数约为 (20-300℃)5.0×10-6K-1,这种玻璃材料于1889年由肖特发明并逐步推广,由于其优异的抗热冲击性能及耐水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各种针剂、血液、疫苗等药品的包装。
低硼硅玻璃瓶B2O3含量5%~8%,平均线热膨胀系数约为 (20-300℃)7.3×10-6K-1,低硼硅玻璃耐热冲击性能低于中硼硅玻璃,耐水性能弱于中硼硅玻璃。可以用于储存对化学稳定性要求不高的药品(如普通抗生素粉针剂、口服液),但是难以满足酸性、碱性较强的药品。
药用玻璃瓶作为医药行业产业链上游的医药包装行业,在过去5年间市场规模一直保持较高的复合增长率,以中国为主要驱动力的亚太市场在规模上已经赶超欧洲、逼近北美。但是,在高速增长的背后,中国医药包装行业大而不强,行业整体附加值不高,企业普遍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产品结构单一、人员、装备和管理方面与欧美成熟市场企业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