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摆脱又忙又穷的困境?先手已经在学带宽管理了

你可能听说过时间管理、听说过精力管理,那你听说过带宽管理吗?
内森读书俱乐部举办的第三期领读营于5月底结束了,这次我们共读的书是《稀缺》,这本书讲的就是“带宽管理”。

在成长路上,我们第一个接触到的是时间管理。在学生时代,时间就是最重要的资源。时间投入在哪里,就在哪里出成绩。接着我们开始工作,就需要有精力管理的思维了。这种情况你想必不陌生:晚上吃完饭,看看时间刚刚8点,在睡觉之前还有大段地时间可以用来学习或锻炼。但是,这时你选择了躺在沙发上刷刷手机。时间是有的,可是我们已经没有精力了,剩余的精力值只能支持最低能耗的事情,就是刷手机。这时很多人会去寻找提高精力水平的方法,会开始养成锻炼、冥想等习惯。
过了精力管理这个坎,下面就进入人生策略管理。这个词是我编的,意思是你有时间、有精力,可是你心里不安定,一边努力一边忐忑不安,心里装着好多事。这时你会发现,身边有些人,身体很忙,但心很静。虽然忙,但心不累,遇到事敢于取舍。怎么达到这种状态呢?《稀缺》这本书可能会帮到你。
通过行为经济学的视角,《稀缺》一书的作者塞地希尔·穆来纳森(SendhilMullainathan)提出了“稀缺心态”这个词,那就是一种”拥有的比需要的要少“的感觉。
稀缺能带来什么好处?就是“专注红利”,让我们将视野集中在手头正在做的事情之上。稀缺会带来什么坏处?它会减少我们的”带宽“,带来”管窥“。
想象我们的大脑是一台电脑,稀缺状态下,我们以为自己只打开了一个应用程序,却没有意识到后台同时在跑N个程序,电脑因此变得很慢。稀缺让我们变笨了。

你可能会觉得,脑子里跑太多程序会变笨,这不是常识吗?有什么好研究的?解决方案不是也很直接吗?关掉几个程序就行了。
但穆来纳森认为没这么简单。在《稀缺》这本书里,作者详细解释了贫穷和忙碌是如何让“带宽”变窄的,换句话说,我们感觉没钱的时候,我们感觉没时间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到底是怎么感知到的?又采取了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穆来纳森在书中举了很多的例子,既有我们在生活中能够直接感知到的例子,也有很多精心设计的随机控制试验的结果。他提出“稀缺”会带来两种可怕而常见的行为模式:借用和短视;提出存在稀缺陷阱,你一旦掉进去,并不是那么容易爬出来。你想靠努力摆脱贫穷,但努力这件事,你要有带宽才能做到。
那么,怎样才能从稀缺走向富足?你要想办法设计一种减少带宽负担的生存方式,要设计一个能够容纳小失误的系统,要拥有“余闲”。如果对个对子,就是“余闲”对“稀缺”。从这本书里,我个人归纳出一个词,叫“带宽管理”,是对心智带宽进行管理,克服管窥和短视,为生活留出余闲。它是比精力管理更高级的人生策略。

那么一起来看看参加了本期共读营小伙伴们的读书学习小结:
📖爱丽丝:稀缺这本书,对我来说很厉害的是让我们很理性地去看待我们日常中非常常见的一些死循环的问题,包括时间和金钱的稀缺。一旦陷入进去专注眼前的事情会出现短视、带宽负担和执行力以及智力的降低。各种事物的效率降低、更无法改变,循环忙碌、自身心理身体都会有损耗。
改变状况的根源在于不要出现救火心态,给自己合理安排计划。特别在时间和经济(带宽充裕)都充裕的情况下规划好、计划既可以有截止日利用稀缺获得专注红利、又有合适的余闲、能处理突发事件而不导致连环的稀缺!再有就是贫穷的人确实很难改变处境。当下的生存问题会造成短视和借用(高额的贷款)伴随的也是没法去考虑更远的未来,也就找不到问题的根源。
印象深的例子包括:1)权衡思维的行李箱的例子、2)小贩借贷批发货款、3)圣约翰的医院预留手术台。印象最深的几个名词,我觉得是借用、带宽负担、专注红利 、余闲。想到一句中国老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Stephanie:引言中的一段话特别让我影响深刻:稀缺,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书本中举了大量的例子,让我认识到方方面面都会有稀缺心态的存在。稀缺俘获大脑,有时问题会接二连三地出现,看起来就像一个无底洞。殊不知此刻我们陷入了一个管道里,看不到外面的景色。稀缺,它有两个面孔,一个是正面的,一个是负面的。在面对deadline的时候,稀缺会让我们获得专注红利。
改变心态是逃避稀缺陷阱的唯一希望。解决方法包括:1)有足够充裕的资源(余闲);2)在带宽充裕时行动;3)节约带宽。(阿炎补充:除了节约带宽,带宽还是可以构建的。今天的学习和思考,都有助于构建带宽)
📖「 」:我觉得《稀缺》这本书未必是一本很高深很有想见的书,但它的意义在于把一些生活中我们隐约觉得“诶,好像每天空出点时间会提高效率,也会让生活更好”这种很玄乎,觉得不靠谱也因此难以长期坚持的表述,转变为一些用理性文字搭建起来的概念,我们会知道带宽会知道余闲,也能跳脱出一个固有思路的时候有了抓手,而不是盲目地上下求索。
说实在作为学生其实生活中的体悟可能没太明显,但在学习中的一些“卷”,或者一些养成游戏,身边很多未必那么鸡血的可能会有更好的成果。如果不读这本书的话,我知道只有努力和天赋达成成功,那只能归因于努力不够,从而陷入一个很强的内耗,甚至自我否定,一蹶不振。
现在我就知道一些不同的维度,也知道怎样利用余闲,利用那些看似浪费的时间去更好的收获,去更好的建设人生,这本书我应该会用作为一本类似工具书,觉得自己陷入稀缺的黑洞里就再可以去重温,去改变。
📖希宇:初步了解了稀缺是如何影响我的生活的,让我看见自己在生活里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陷入了稀缺陷阱,这些概念给了我一个量化归类的标准,虽然有些概念还不是很能清楚的理解。
📖Fish:学到了如何辩证地看待专注力,以及对于人生的稀缺性的理解(在目前而言,以后可能会不一样),还有对于带宽的初步理解(这个概念我理解得还不是特别透彻)

我是这期共读营的领读人阿炎,感谢参与本期共读营的小伙伴们,感谢我们一起度过的两周。期待更多的小伙伴加入我们日后的共读活动,同样,也期待那些热爱读书热爱分享的小伙伴成为我们的领读人。
你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问卷和提交简历,申请成为领读人。

写在最后
阅读从来都不必是什么高格调的事情
更不需要什么仪式感加成
在汲取观点、故事之后
你也许会有想要诉说和表达的欲望
欢迎进群分享你的读书笔记、疑惑
这里有一群热爱阅读的终身学习者
我们不替你定义好书,但会推荐
不限制笔记形式,但希望有思考
如果你在某天的阅读之后,有话想说
我愿意做你的读者
后台回复:读书
就可以得到进群入口
给自己一个读书的理由
共创一个读书的好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