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淮海战役胜负已定,身在平津的林彪为何给杜聿明的参谋长文强写信?信中会说什么?

2023-03-27 12:16 作者:真正的半壶老酒半支烟  | 我要投稿

“杜聿明收到了刘伯承的信,我收到了林彪的信,但是我们把信烧掉了。”这是《文强口述》自传中的一段话,这本自传出版的2003年,林已不在,但也不像二十年前那样提不得。

文强当时很健康,也很健谈,记忆力也没出现任何问题——电视剧《特赦1959》中刘安国的历史原型,就是参加过参加八一南昌起义,曾任贺龙二十军第三师党委成员、少校连长,后来又当了军统局东北办事处处长、长沙绥靖公署办公室中将主任兼第一处处长、任徐州“剿总”前线指挥部中将副参谋长(代参谋长)的文强。

刘伯承给杜聿明写信,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当年刘、陈、邓、粟、谭五人中以刘伯承威望更高:1923刘伯承以东路讨贼军第一路指挥官的身份率军北伐时,杜聿明刚从榆林中学毕业;八一南昌起义前的1927年4月,刘伯承已经就任暂编第十五军军长,杜聿明当时还正在张治中的学生兵团第一营第三连当中校连长。

林彪给文强写信,就有点奇怪了:林彪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但淮海战役是前面提到的刘陈邓粟谭指挥的,林彪为什么要在军务繁忙中给被围困在陈官庄的文强写信?

我们细看文强和林彪履历,就会发现林彪给文强写信,也是顺理成章。

我们通过《文强口述自传》和《文强传》以及其他史料,能知道林、文二人在黄埔四期在陈家祠堂住同一个宿舍,同一个宿舍的,还有在天津被俘的林伟俦。

林和文年轻气盛打过架,打架的起因,是林彪打靶后没有交还枪支,睡觉的时候偷偷摆弄,结果枪走火,把上铺林伟俦的枕头打了一个洞,值日官询问的时候,班长文强说了实话:“我没看见谁睡觉的时候打枪,就是看到林彪有点神情不安,睡得不好,看见他的手老在枕头后面去摸。枪架在枕头后面。(本文黑体字均出自《文强口述自传》和《文强传》、《文强日记》,下同)”

文强这样说,就等于把林彪卖了,值日官更一走,林彪就冲上去跟文强打了起来。

那场架好像是林占了上风,这一点从同宿舍同学起哄声中就能看得出来:“大家起来帮我的忙:‘这个九头鸟,好厉害,敢打班长!’”

林彪是湖北黄冈人,也就是同学们口中那个厉害的九头鸟,而文强当时是班长。班长打架要是不吃亏,怎么会有小弟冲上来帮忙?那次打架,以林彪被关禁闭而结束,虽然文强不承认自己输了,但是读者诸君综合分析起来,就知道胜负了。

年轻的军校生打架是家常便饭,两人一起参加南昌起义后就已重归于好,林还主动提出请文吃饭。这件事也详细记载于《文强口述自传》之中:“后来我到潮州看朱德,在那里跟林彪又见了一面。那里有个地方叫三河坝,我们就在那里又见面了。林彪说:‘老文呵,咱们又见了面啦!我招待你吃点东西吧。’我说:‘你不要招待我,我也不要招待你,很短的时间,我们马上就要通过三河坝,要赶到潮州,我没有时间停下来,另有任务。’”

当时林是上尉,文是少校,林还半开玩笑地给文敬礼,文也嘻嘻好哈地打趣,这对老同学的关系应该说已经是相当融洽了——林是很少与人开玩笑,更很少主动请人吃饭的。于是这就给我们留下了悬念:刘伯承给杜聿明写信,当然是晓以大义劝降,林彪给文强写信,又会说些什么?

南昌起义后的文强军衔比林彪高,但是到了1948年淮海战役开打,情况已经完全不同,文强当时几乎是走投无路,他在12月20日起21日和23日的日记中写道:“大雨如注,北风加紧,余仰望天空,欲哭无泪。空投既不可能,而大军多有三四日未食者,骡马杀戮一空,民粮搜刮殆尽,连草根树皮亦不可得。每遇各军将领,莫不摇头无语,意志沮丧。我军已临不战自溃之严重关头。天候如此,军心如此,诚不知将如何渡此难关耳。天候放晴,空投凡六十余架次,空投场饥军抢粮,怒不畏法,故秩序大乱,将成无政府之状。此种怪现象,乃于被围困时始能见之。”

在淮海战场,空投的事情是归归文强负责的,他我派人去收空投的粮食和弹药,却看到了奇怪的一幕:那些救命的东西,怎么都空投到解放军那边去了?

文强每天收到的粮食和弹药,还不到空投数量的三分之一,文强怀疑空投司令有问题,就跑去问杜聿明,杜聿明表示:“这个空投司令在滇缅路还跟我去打日本,看不出这个人有什么问题。”

文强每天都跑来跑去看天气,并安慰自己说是风向不好,直到杜聿明和文强被俘后,那个空投司令穿着解放军的衣服来探视,谜底这才揭开。

空投的弹药和粮食,并没有多少落到杜聿明和文强手里,文强的日记到24日戛然而止。自知难以逃脱的文强让人把日记带给了南京的廖宗泽(后任保密局西南游击委员会主任,1951年3月6日被捕,从功德林转到抚顺战犯管理所后病逝),直到1995年,廖宗泽的儿子廖士骏从岛上归来,这本日记才又回到了文强手中。

文强在日记中详细记载了当年他的窘境,也提到了黄埔四期同学林彪给他写的那封信,他在口述自传时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当时杜聿明并没有烧掉刘伯承的劝降信:“杜聿明的主任秘书提了一句:‘这里有一封很重要的信,是刘伯承写给杜聿明的,这封信怎么处理?”我说:‘这封信我看到过,是要杜聿明去投降。这封信你们处理掉。’他们就把这封信撕得粉粉碎,让风吹跑。”

细心的读者诸君可能发现了两个问题:其一,文强一开始说刘伯承给杜聿明的信、林彪给文强的信,都被他们“烧掉了”,怎么在被俘前一天的中午,怎么又冒出来一封?其二,杜聿明的主任秘书和文强,一般都称杜聿明为“杜老总”或“杜老板”、“杜总座”,怎么会在背后直呼其名?

不管那封信是烧掉了还是撕掉了,他们二人看过信之后都动心了。杜聿明拿着劝降信去找邱清泉和李弥,名为商议实为投石问路,结果碰了硬钉子,文强虽然跟杜聿明一样有意谈判,但谁都不敢明说。

杜聿明和文强后来都回忆了二人之间的猜忌:在文强眼里,杜聿明是蒋介石的亲信大将,在杜聿明眼里,文强又是个“老军统”,谁也不敢率先有这方面的表示。

二人的互相猜疑,错过了起义或投诚的最后机会,在淮海战役被俘后,二人都从徐州转送到山东潍坊,并遇到了早就等候在那里的王耀武,住在文强隔壁的杜聿明,还特意送给文强十包骆驼牌香烟,也不知这香烟他是从哪淘换来的。

杜聿明收到的那封信,应该是以刘伯承和陈毅的名义发布的《敦促杜聿明投降书》,那封信出自谁的手笔,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诸君自然知道,半壶老酒最感兴趣的,是林彪给文强的那封信里会说些什么。

前面咱们说过,淮海战役跟林彪没有啥关系,辽沈战役起止时间为1948年9月12日至1948年11月2日,平津战役起止时间为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淮海战役起始时间为1948年11月6日 至 1949年1月10日,看这三次战役的时间,读者诸君就能发现一些问题,至于林彪为什么给文强写信,又是谁请(或批准)林彪给文强写信,我们从文强的回忆录中也能模模糊糊地找到答案,当年看守卫兵把杜聿明的十包香烟交给文强的时候告诉过他:“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周总理致函济南,说对于你们要优待,让你们读书。”

文强和周总理的关系,半壶老酒前一段时间写过,这里就不再重复,遗憾的是林彪给文强的那封信没有保存下来,我们无从知道里面究竟说了些什么,按照常理和林总性格推测,那封信应该是很简单的:“念观兄如晤:南昌一别,悠忽廿年,三河坝一饭之约犹在,淮海之战胜负已定,吾兄如能阵前举义,弟当扫榻移樽以待,令表兄及令师亦当欣慰之至……”


淮海战役胜负已定,身在平津的林彪为何给杜聿明的参谋长文强写信?信中会说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