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循环系统-心绞痛识别与规范治疗
【Q&A】
1.如何判断病情加重?
1)以前:运动时发作,休息后缓解;近期:静息发作
2)以前:偶尔一次;近期:发作频繁
3)以前:发作后予以药物治疗;近期:药物持续治疗时仍然发作
2.患者心电图的表现?
答:动态改变,不发作时正常,发作时出现ST段抬高,T波倒置等;恢复后,心电图正常。
3.完整的诊断应该包括什么?
1)病因诊断: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含分级、危险分层)
2)病理生理、解剖改变:心界不大、心功能x级
4.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原因?
答:换完支架的患者在一年之内要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加强疗效。
5.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内容包括什么?
A:ACEI/ARB、抗血小板治疗、抗心绞痛
B:β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
C:控制血脂、戒烟
D:饮食、糖尿病
E:健康教育、运动
6.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差别
1)心绞痛:心肌需氧增加,导致供需失衡。
2)心肌梗死:冠脉供氧不足,导致供需失衡。
7.是所有心绞痛患者的症状都是典型的吗?
答:不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对疼痛感觉不明显)、老年、女性的症状不典型。
8.心绞痛的体征不重要吗?
答:体征写的篇幅少不代表不重要,相比症状,更不容易骗人。体征有心率↑,血压↑,表情焦虑,皮肤湿冷出汗,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奔马律。暂时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
9.为什么心绞痛的体征有暂时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
答:乳头肌缺血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
10.心绞痛部位?
1)典型:胸骨体,剑突下,波及心前区,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
2)经典:肚脐以上,嘴角连线以下,这个范围都可能是心绞痛部位;还有肩胛下角连线以上的部位。舌根疼痛、下颌疼痛都不能排除心绞痛。
11.心绞痛的诱因?
答:疼痛发生于劳力或激动的当时,不会长期持续疼痛。
12.持续时间?
答:3-5分钟消失,不应长于30min。
13.缓解方式?
答: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几分钟缓解,不是服用什么丸。
14.为什么心率加快,心电图里面缺血性改变明显?
答:心肌耗氧增加;舒张期缩短。
15.房颤、心室率难以控制的为什么不能做CTA?而应该直接做冠脉造影?
答:在心动周期的不同时间点内,心脏收缩的位置是不一样的,冠脉的位置是不一样的。越慢、越齐,CT切的位置就会都在同一个点上,后期组合的时候就越准确,否则就都错位了。
16.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晨起,排空膀胱)控制在多少:55-60次/分
【验前识别及辅助检查】
1.验前概率PTP:患有阻塞性冠脉疾病的临床可能性,根据患者性别、年龄及心绞痛典型程度、家族史、危险因素,考虑患冠心病的可能性的评估。
2. 根据验前概率确定诊断的路径:


【诊断手段】
1.心电图:
1)静息:一般无变化,可以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异常ST段改变和T波。
2)发作时:ST段压低大于一个小格
3)发作缓解后:恢复正常
2.心电图负荷试验:将缺血情况放大,便于我们去查看。
1)运动方式:蹬车,运动平板
2)心电图:ST段下斜型压低≥0.1mV。
3.动态心电图:24h
4.放射性核素检查:
1)静息显像:灌注缺损见于心肌梗死后瘢痕部位,不能显示心肌缺血;
2)运动显像:灌注缺损显示供血不足的心肌。
5.PET-CT:估计心肌状态的金标准
6.冠脉CTA:无创;阴性预测值高
7.冠脉造影:冠心病诊断金标准
1)诊断:2mm以上管腔直径狭窄≥50%可确诊,70-75%以上会影响血供。
2)冠脉造影的指征(适应症):PTP≥85%;无法行运动负荷的;飞行员。
【心绞痛三步决策流程】

【鉴别诊断】
1.急性心肌梗死:持续时间更长(存活心肌持续受损),硝酸甘油无法缓解,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增高;
2.心脏神经官能症:短暂刺痛或持久隐痛,叹息样呼吸,伴有失眠,常发生于神经衰弱的女性。含硝酸甘油无效或者十分钟后才见效。
3.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带状疱疹:不要犯懒,查体!
【预后】决定预后的因素:
1)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程度:左主干最严重、左前降支较其他两大支更严重。
2)心功能:EF↓,室壁运动异常
3)室性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
【常用药物】
1.预防:AS的发生和发展,abcde(二级预防)
2.治疗原则:改善冠脉血供和心肌耗氧,治疗AS 和防治其他危险因素
1)一般治疗:
(1)疾病宣教
(2)危险因素控制:LDL-C<1.8mmol/L,控制血压<130/80,维持心理健康,HbA1c<7%。
2)药物治疗:
(1)缓解心绞痛症状(硝酸酯类+B/C;抗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2)预防心血管事件(降血脂、ACEI、抗板)
3)血管重建治疗:
3.其他特殊说明
1)稳定斑块:ACEI、调脂药物
2)曲美他嗪:阻断脂肪酸氧化途径,而把有限血氧都用于糖代谢,增加心肌能量储备
3)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硝酸甘油治疗无效,可以使用CCB和ACEI。
4)冠脉痉挛患者不能单独使用β受体阻滞剂(缩血管加重病情)
参考:
[1] 内科学(第九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 等. 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J]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 (9): 680-694. DOI: 10.3760/cma.j.issn.0253-3758.2018.0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