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上海的面

2023-07-10 21:25 作者:_Scholar_  | 我要投稿

        早餐,人醒来睁眼,第一件事想到的就是:“今儿早上吃什么,是自己做呢?还是去外面吃?去外面吃有点贵,而在家吃要自己做,又太麻烦了。”上海人一般不会选择不吃。早上大人上班小孩上课,若是肚子空空,那么小孩上课要睡觉,大人上班要迟到。

        我一般喜欢到外面去吃,鄙人厨艺不精,主食只会烙饼,蔬菜只会白煮青菜,汤,那更是简单,方便面多加水便是汤。若是好好地做一桌饭请人品尝;只知道客人是站着吃的,不知道客人吃完是被抬回去的,还是叫车直奔医院的。

       喜欢去外头吃还有一个原因,我还是学生,早上时间紧,起来得又早;家里人要是做饭,要凌晨五点起来了。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自己早上起来都觉得煎熬,就不想将这份煎熬传递给家人了。

       上课的时候早起,六点起来,洗把脸六点十分,出门要六点十五了,学校规定六点五十到校,还要留出早上补作业的时间,早饭的时间自然要压缩。我早上吃什么取决于昨天留下的作业的多少。

       “剩下的作业,半个小时抄的完么?”

        “不行”;那别讲究了,便利店买个三明治得了,早上还不一定能吃的上。

        “可以”;那大可慢慢骑车去学校食堂买一碗面吃。

        食堂的面和上海传统的面差不了多少——圆头面,粗细与一支晨光的水笔替芯差不了多少,下在酱油葱花汤里。这酱油葱花汤,讲究的要用些蘑菇同荤汤一同熬出来。

        学校食堂的汤同外面大部分店一样——一大锅水煮开,按经验加入少许的酱油,再加葱花,待凉下来,放一旁备用;要吃,取一大碗,盛多半碗汤,抓起一团面——说是二两,但实际上没人知道,今天多,抑或是少了几根;往一锅沸水中一丢,待三四分钟,用一双特制的,有些年份的长筷子捞起,堆在碗里。

        这种面,叫光面,或者净面。苏州貌似将其称为红汤面,没有酱油的汤底则称为白汤面。红白汤面吃起来没意思,要配上浇头。浇头类似打卤面的“卤”。如同他的字面意思,将菜置于面上,怎样吃,由食客的意思。四五十年代那会有个作家,认为这打卤面,不可将万物搅和在一起,汤汤水水的。汪曾祺先生的杂文中似乎有提到这位,但我记忆力不佳,忘记了他的名字。

        鄙人认为,这位作家所言甚是,这浇头和面就是不能搅和在一起,应该一口面配着一口浇头,这样才好!搅和在一起一团乱,像什么样子!

        浇头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学校里就他娘的那么几样:肉极少而花生,土豆极多,黏糊糊的辣酱,咸得发苦的“油面筋双菇浇头”,以及勉强算可口的雪菜肉丝——但肉极少。前两个浇头,厨师从不吝用酱油,以至于有时我觉得,这俩浇头,菜其实是配角,也许他俩的本质是酱油浇头。

        如若到外面去吃,地道的浇头便有辣酱,雪菜肉丝,大排,素浇头等等。上海人多喜欢吃辣酱。将笋,土豆,猪肉切小丁,与少许花生同炒,看着时间出锅就行,但有一点——一定要加郫县豆瓣酱。那就是辣酱“辣”的来源,没了他,那你还吃啥。就好像你学生生涯中的那几个有趣的老师,没了那几个精神支柱和快乐源泉,上个啥呢。


                                                                                                本文完

        哈喽,这里是作者,闲着没事儿,写了这个短篇,无论您将他作为睡前读物,亦或者闲时随便看看,我认为都好。以后可能会发更多关于吃的,毕竟人应当多看看生活中好玩儿的地方,光盯着苦难,人会疯的。这点儿吃的,在生活中就相当于辣酱里的那点儿郫县辣椒酱——没了吃的,那还过啥生活呢,

上海的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