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裴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译注(7完结)

2023-02-11 21:35 作者:李仲楹  | 我要投稿

章武元年夏四月,大赦,改年。以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置百官,立宗庙,祫祭高皇帝以下。

臣松之以为先主虽云出自孝景,而世数悠远,昭穆难明,既绍汉祚,不知以何帝为元祖以立亲庙。于时英贤作辅,儒生在宫,宗庙制度,必有宪章,而载记阙略,良可恨哉!

五月,立皇后吴氏,子禅为皇太子。六月,以子永为鲁王,理为梁王。车骑将军张飞为其左右所害。初,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屯巫、秭归;将军吴班、冯习自巫攻破异等,军次秭归,武陵五谿蛮夷遣使请兵。   二年春正月,先主军还秭归,将军吴班、陈式水军屯夷陵,夹江东西岸。二月,先主自秭归率诸将进军,缘山截岭,于夷道猇亭

猇,许交反。

驻营,自佷山

佷,音恒。

通武陵,遣侍中马良安慰五谿蛮夷,咸相率响应。镇北将军黄权督江北诸军,与吴军相拒于夷陵道。夏六月,黄气见自秭归十余里中,广数十丈。后十余日,陆议大破先主军于猇亭,将军冯习、张南等皆没。先主自猇亭还秭归,收合离散兵,遂弃船舫,由步道还鱼复,改鱼复县曰永安。吴遣将军李异、刘阿等踵蹑先主军,屯驻南山。秋八月,收兵还巫。司徒许靖卒。冬十月,诏丞相亮营南北郊于成都。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先主许之,遣太中大夫宗玮报命。冬十二月,汉嘉太守黄元闻先主疾不豫,举兵拒守。   三年春二月,丞相亮自成都到永安。三月,黄元进兵攻临邛县。遣将军陈曶

音笏。

讨元,元军败,顺流下江,为其亲兵所缚,生致成都,斩之。先主病笃,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夏四月癸巳,先主殂于永安宫,时年六十三。

《诸葛亮集》载先主遗诏敕后主曰:“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临终时,呼鲁王与语:“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

  亮上言于后主曰:“伏惟大行皇帝迈仁树德,覆焘无疆,昊天不吊,寝疾弥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号咷,若丧考妣。乃顾遗诏,事惟大宗,动容损益;百寮发哀,满三日除服,到葬期复如礼;其郡国太守、相、都尉、县令长,三日便除服。臣亮亲受敕戒,震畏神灵,不敢有违。臣请宣下奉行。”五月,梓宫自永安还成都,谥曰昭烈皇帝。秋,八月,葬惠陵。

葛洪《神仙传》曰:仙人李意其,蜀人也。传世见之,云是汉文帝时人。先主欲伐吴,遣人迎意其。意其到,先主礼敬之,问以吉凶。意其不答而求纸笔,画作兵马器仗数十纸已,便一一以手裂坏之,又画作一大人,掘地埋之,便径去。先主大不喜。而自出军征吴,大败还,忿耻发病死,众人乃知其意。其画作大人而埋之者,即是言先主死意。

  评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译注: 章武元年(221)夏天四月,先主大赦全国,更改年号为章武。先主任命诸葛亮担任丞相,许靖担任司徒。设置朝廷百官,创建汉室宗庙,三年一次合祭汉高祖以下汉室的列祖列宗(据《晋书·地理志》,221年蜀汉共有户口二十万,百姓共九十万人)。

臣裴松之认为先主虽然说是出自于汉孝景皇帝的旁支后代,但是因为所传下来的世代久远,宗室世系的排序难以辨明,先主既然已经延续汉室登基称帝,却不知道他到底是以哪位皇帝作为自己的始祖来建立宗庙的。当时有英杰贤才来辅佐他,儒生也在宫廷之中,宗庙和有关的制度,一定是有文书规定的,但是后世史书的记载比较缺失稀少,实在是太遗憾可惜了!

五月,先主册立吴夫人为皇后[据《华阳国志·刘先主志》与《资治通鉴·魏纪一》,刘备于五月辛巳日(即十二日)立吴夫人为皇后],册立儿子刘禅为皇太子。六月,先主册封儿子刘永为鲁王、刘理为梁王。车骑将军张飞被其手下将领所杀害。当初,先主对于孙权偷袭杀害关羽的这一件事情感到十分地愤恨,准备率领大军东征讨伐孙权,秋天七月,先主于是亲自率领各路人马出征讨伐东吴(据《资治通鉴·魏纪一》,刘备率四万多人马东征吴国)。孙权派遣使者致书信前来请求和解,先主在盛怒之中拒不答应,东吴的将领陆议(即指陆逊)、李异、刘阿等人屯兵于巫县、秭归县一带;蜀汉的将军吴班、冯习率领军队自巫县进兵攻打击败了李异等人,于是蜀汉军向前进发驻扎于秭归县,武陵郡的五溪地区(五溪一词一般指武陵郡的雄溪、满溪、潕溪、酉溪、辰溪这五条河所流经的区域,这一区域又可以代指武陵郡)的蛮族部落派遣使者前来请求为先主出兵讨伐孙权。 章武二年(222)春天正月,先主率领军队返回秭归县安营扎寨,将军吴班、陈式率领水军屯兵于夷陵县,他们将所率水军的营寨沿着长江的东西两岸扎下。二月,先主自秭归县率领众将领进军至五溪地区,先主又率领军队翻山越岭,进军至夷道县的猇亭

猇,这个字的读音由许和交两个字反切得到。

扎下营寨,又率领军队从佷

佷这个字,读音为恒这个字的读音。

山县打通前往武陵郡的道路,先主又派遣侍中马良前往安顿抚慰五溪地区蛮族的各个部落,五溪地区蛮族的各个部落都相继响应先主。镇北将军黄权督率在长江北岸的蜀汉各路军马,他在夷陵道(即夷陵县,汉制县中有少数民族聚居之地称为道)与吴军相互对峙。夏天六月,秭归县的十余里外都出现了黄色的气体,这股黄色气体的宽度有几十丈。自此十几天之后,陆议在猇亭大败先主的军队,将军冯习、张南等人全部阵亡。先主从猇亭率领军队撤退返回至秭归县,并且收拢聚集在战斗之中被打散的士卒,于是先主丢弃舟船,由陆路撤回到了鱼复县(据《华阳国志·巴志》,鱼腹县是巴东郡的治所),先主将鱼复县改名为永安县。吴国派遣将军李异、刘阿等人率领军队尾随追击先主的军队,吴军屯驻于南山。秋天八月,先主收合兵卒回到巫县。司徒许靖去世。冬天十月,先主下诏令给丞相诸葛亮让其在成都县营建修筑在南郊、北郊进行祭祀的祭坛(即指此时皇帝祭天、祭地的地方。皇帝于南郊祭祀上天,于北郊祭祀大地)。孙权听说先主屯兵于白帝城,颇为恐惧,于是便派遣使者前来求和。先主答应了孙权的求和,他派遣太中大夫宗玮前去与孙权议和完成使命。冬天十二月,汉嘉郡太守黄元打听到先主病重(据《华阳国志·刘先主志》,刘备于222年十一月开始生病),便发兵占据险要之处坚守进行反叛。 章武三年(223)春天二月,丞相诸葛亮从成都县城赶到了永安县。三月,黄元进兵攻打临邛县。(蜀汉朝廷)派遣将军陈曶

读音为笏这个字的读音。

讨伐黄元,黄元的军队被陈曶所打败,黄元他就顺着长江东下逃走了,被他的亲兵所捆绑,黄元被绑缚生擒押送到了成都城之后,被斩杀。先主病危,托孤于丞相诸葛亮让他来辅佐太子刘禅,并且让尚书令李严协助诸葛亮让其担任诸葛亮的副手。夏天四月癸巳日(据《三国志集解》,潘眉考证辛巳日为四月的二十四日。但据陈垣编撰的《二十史朔闰表》的排算,壬午日为四月的二十四日),先主逝世于永安宫,享年六十三岁。

《诸葛亮集》(又称《诸葛氏集》)记载先主写下遗诏命令后主刘禅说道:“朕在刚开始生病的时候只是患了不断腹泻的痢疾而已,但是后来又转而感染了其他的疾病,差不多是不能够被治愈了。人活到五十岁时死就不称之为短命早死,朕如今已经活到了六十多岁,死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朕不再为自己而感到悲伤难过,只是还挂念你们兄弟几个罢了。射君(或指射坚或指射援)来的时候,(对朕说)丞相都对你的智慧见识与气量表示赞叹欣赏,你有很大的进步与修为,你超过了朕对你的期望,如果你真的是这个样子,我还有什么需要忧虑的呢!要努力呀,要努力呀!不要因为罪恶的事情过于微小就去做,也不要因为善良的事情太过于微小而不去做。做人只有怀有贤明和厚德,才能够被人所信服。你父亲我的德行微薄,你就不要效仿我了。你可以攻读《汉书》、《礼记》,有空闲的时候你还可以浏览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书籍以及《六韬》(又称《太公兵法》或《太公六韬》)、《商君书》,这些书籍能够增加人的思维智慧和增长人的见识。听说丞相为你注写的《申子》、《韩非子》、《管子》和《六韬》等书籍已经完成一遍了,只不过这些书籍还没有送来给你,就在半路上遗失了,你可以自己再去找丞相求教学习来增加自己的见闻以及了解事情的义理。”先主在临去世之前,呼唤鲁王(即指刘永)上前来对他说道:“我死以后,你们兄弟几人要像对待父亲那样来侍奉丞相,命令你要与丞相一起共事啊。”

诸葛亮上奏表给后主刘禅说道:“臣伏下身子想大行皇帝(即指对皇帝死后但谥号还未确定之前的称呼)广施仁义树立恩德,恩惠福泽没有疆界,上天没有赐给他祥瑞,致使他重病不起直到临终之时,于本月的二十四日突然逝世,百官们与妻妾们都号啕痛哭,就像是死了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一样。臣拜视大行皇帝临终之时所留下来的遗诏,国家大事转由太子所执掌(原文中的“大宗”当指宗法制下的嫡系长房子孙,称之为大宗,所以此处应该是指太子刘禅,而非是指汉太宗孝文皇帝刘恒)。居丧期间百官们的仪容举止要斟酌得当;朝廷百官们的痛苦哀悼活动,满三日之后就可以脱去丧服,到了入葬之日百官们再按照葬礼的规定来参加哀悼活动;而全国各郡的太守、郡国的国相、都尉、县令与县长,哀哭祭奠满三日之后便可以脱下丧服。臣诸葛亮亲自接受了大行皇帝的命令与训诫,臣震恐敬畏于大行皇帝的神灵,不敢违背大行皇帝所遗留下来的诏命。臣请求昭告于天下来奉行大行皇帝所遗留下来的上述旨意。”五月,先主的灵枢从永安宫运回到了成都县城,群臣追加先主的谥号为昭烈皇帝(据《晋书·王弥列传》与《晋书·刘渊载记》推断,汉赵光文帝刘渊于304年追尊刘备的庙号为烈祖)。秋天,八月,先主被安葬于惠陵。

葛洪撰写的《神仙传》记载:仙人李意其(又称李意,字意期),他是蜀地人氏。传说世间几代人都见过他,说他是西汉文帝在位当政时期(前180年~前157年)的人。先主想要率领兵马讨伐吴国,派遣人去迎请李意其。李意其来到先主处,先主对他礼遇尊敬,询问他关于讨伐东吴的吉凶情况。李意其没有回答先主的问题而请求先主给他纸和笔,李意其将兵马武器画了有数十张纸后,就用手一一将它们全部撕毁,又画了一个很大的人,挖开地面而将此画给埋了进去,就径直离开了(据《太平御览·地部·卷二十》引《神仙传》,李意其在成都县的一角挖了一个土窟居住,他冬夏季节都只穿单衣,有时一百日、两百日或者三百日不出土窟)。先主十分不高兴。而后先主自己率领大军东进征讨孙吴,大败而归,愤恨羞愧发病而死,众人于是都明白李意其的意思了。李意其所画大人又将其埋于地下,就是在说先主将要死的意思。

评论说:先主他为人志向远大而且刚强坚毅其性格又宽容仁厚,他知人善任并且礼贤下士,是有汉高祖刘邦的风度,怀有英雄豪杰的器量啊。至于他能够把整个国家和辅佐嗣君的大事全权托付给诸葛亮,而自己的心中却不存有其他的杂念,这实在是君臣之间最为大公无私的举动,是古往今来君臣关系的最好楷模。先主在机敏、权术、才干与谋略等方面,比不上魏武帝曹操,所以他所建立的国家版图也较为狭小。但是先主他在遭遇到困难挫败之时仍然百折不挠,始终不甘心居于曹操之下,这或许是因为先主揣摩到曹操的气量一定是难以容忍自己,所以先主建立功业也并非专门是为了与曹操争夺名利,并且也是为了避免自己受到曹操的迫害啊。

《裴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译注(7完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