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别让“晚长”误区让孩子错失长高机会!

2022-08-16 09:49 作者:天使育儿愈康  | 我要投稿

孩子的身高一直是家长最关心的话题高个不仅能在青春期提高自信心还能在职业选择等方面增添竞争优势但至今仍然有不少家长认为孩子“23窜一窜,25鼓一鼓”认为父母高,孩子不会矮到青春期时个子能“窜”上来。
 


儿科门诊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家长只是单纯误认为孩子矮是属于“晚长”结果错过了孩子长个子的黄金期再到医院寻求医生帮助的时候就真的已经晚了。

所谓的“晚长”,在医学上称为“体质性生长和青春发育延迟”,通常指女性13岁以后仍未出现乳房发育,男性14岁以后仍无睾丸体积明显增大迹象(睾丸容积<4 ml)和/或无第二性征发育的征兆,即可界定为“晚长”。那么哪些因素与孩子“晚长”有关呢?

 

 

遗传因素

遗传对青春期启动年龄的影响至关重要,50% ~ 80%的青春期启动变异受遗传控制。体质性生长和青春发育延迟通常有家族遗传史。父母一方或双方发生过青春期发育延迟,其孩子出现青春期延迟的几率相对较高,一般以男孩较女孩多见。
 


 

 

生长速率

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的孩子出生时身长、体重及幼儿期生长一般均在正常范围,自学龄期至13岁期间,直线生长速度减慢,年生长速率正常范围的低值。因此,建议定期进行身高监测,仔细观察孩子身高的增长速率。在2岁以前孩子每年身高增长速率应在7厘米以上,4岁后每年身高增长速率至少5厘米,青春期至少6厘米。若明显低于这些值,考虑是生长发育迟缓所致,不可盲目认为“晚长”。
 


 

 

环境因素

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也与环境因素相关,如营养、运动、睡眠、社会心理因素以及潜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等。因此,建议孩子们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饮食营养均衡搭配,保持积极乐观心态,早睡早起,每天保证睡眠时间9~10个小时。如果孩子身高增长速度明显慢于同龄儿,需要鉴别是否是不良环境因素所致的“晚长”。

 

 

骨龄

骨龄是骨骼年龄的简称,能反映出儿童真实的生长发育水平。晚长的孩子骨龄明显落后于实际年龄,大多数仅延迟2~3年,且排除了影响身高的器质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生长激素缺乏症等。如果孩子身高偏矮,骨龄落后两年甚至更多,父母有晚长遗传史,孩子的性发育与同龄儿童相比有落后的迹象,那么这类孩子可以考虑晚长,家长可暂时选择观察,但仍需密切监测身高、骨龄及性发育的变化。
 


孩子是否属于“晚长”不能仅凭家长的猜测及有家族史而简单粗暴的判断,而是需要经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和相关检查来评估和分析。即便是已经诊断为“晚长”也需要定期复诊,根据孩子的生长情况及发育变化来调整治疗策略,以免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为帮助更多患有疾病的孩子可以得到更精准,更高效的诊疗,8月17日(周三)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开展爱心门诊日,在本次会诊中,程旭生院长同儿科专家团一起,根据每位患儿的病情、体质,评估患儿的各项检查指标、从多角度剖析患儿的病因、采取最有效的方式为患儿制定更加精准的个性化诊疗方案。帮助患儿早日摆脱疾病困扰!

 

 

程旭生院长在儿童疑难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从事儿科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的40余年,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儿科领域树立起了良好的口碑。会诊当天,广州天使儿童医程旭生院长将联合院内儿科专家会诊,实现儿科专家诊疗资源共享,从以往病史、病因、病情等方面入手,通过多学科联合会诊,对多动、学习困难、抽动、自闭、语言发育迟缓、智力发育迟缓、矮小、性早熟等疾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帮助孩子们战胜疾病,重获健康!



别让“晚长”误区让孩子错失长高机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