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听雨轩笔记》 清 清凉道人述 (十一)

2023-08-15 21:38 作者:三步一颠  | 我要投稿

续记 八 我家乡西门处住着一位读书人,此书生今年生了女儿,女儿不但聪慧而且长得很可爱。 女儿快一岁时,有位姓张的商人,从马窰来此地作布匹生意。他某天经过书生家门口,书生的女儿看见张某,便“亚亚”笑着投入张某的怀中,好像和张某很熟悉的样子。 张某急忙轻轻推开这位小女孩,小女孩被推开后,大声啼哭,张某只好又将小女孩抱住,小女孩又恢复亚亚,像是和张某说话,张某找了个空挡,急忙脱身跑开。 小女孩从此吃得很少,经常自己走到家门口张望,像是在寻找某人;没多久,书生的女儿离世。 第二年,张某运布匹到西门贩卖,他见到书生,问“女公子还好吗?”书生一听,眼中含泪,说“死了。” 张某一听,甚感惋惜,这么小的一女孩!可当他从书生那知道小女孩生于某年某月某日时,大吃一惊,因为这小女孩的出生日,即是他父亲离世的时间;更巧的是,小女孩离世的这天,是张某儿子出生的那天。 经这一说,张某越来越觉得去年抱他的小女孩的面貌,和自己父亲有一点点像;顿时,张某心感悲伤,不由也哭出声,让书生好奇怪,反过来安慰他。张某忙去买些纸钱,到小女孩的墓地焚烧,然后不舍离去。 佛教有因果说,儒生对此很不以为,但发生在我家乡的这事,是否就是所谓的因果?但可以了知的是,天地这么大,有什么事是不可能发生的呢?所以,不要固执以自己的见解漫论天下事。 九 我绍兴的好友章雍如说:他家的的菜圃,是前朝一位富翁的花园。康熙年间他家工人在种菜时,挖出一块方方正正,高二尺左右的青石;青石上刻着一雉飞翔于牡丹中,牡丹三朵开放,还有二朵含苞,雉和牡丹镂刻极为细腻。 雍如让工人将这青石,放置在自己书院的前庭中,架起来当坐板;某天,他听到青石发出“咕咕”的声音,并且这声音每天都会从青石中发出。人们知道后,有人感觉很奇怪,有人认为这青石是宝物,有人以为这青石是怪物... 雍如找来工匠,让他将青石凿开,没想到这青石特别硬,工匠凿了两天才将其凿开。石头凿开的一瞬间,有一只雄雉从青石内飞出,此雉毛羽灿烂,它飞上屋顶,在屋顶上站立,好像在找方向,之后便朝南方鸣飞而去。 当年,章雍如的儿子和侄子共五人,乡试中三人,后两科中二人,有人说这是预言,五牡丹就是指章家的五个后生,百年前埋下的谶文,应验在现在,就像卦影之类的。 我感觉世上事无穷,科名在这个世界算是小事吧,怎么可能有人这么闲,事先意料,并做预言?在青石上镂刻一雉,然后青石中生出一雉,这个才值得奇怪。你看,这青石最初就是一块石头,密无缝隙,在这密无缝隙的石头中,生出一只气血之动物,为什么石头中能生气血动物?我看即便是格物专家也无法给我解释清楚吧!事儿与火鼠、冰蚕一样,太邪门了。这块青石,如今还收藏在章氏书院中。 十 古时候还未有火炮,军事家打仗时,会利用石头作炮弹,他们用巨竹作弹弓,将巨竹拉弯,把石头放在巨竹之巅,而后发机,此石头会落到远处打击敌人。 宋朝的时候,西洋人佛郎矶(应该是作者记错,佛郎矶是明朝)到中国进贡,他教中国人用铜、铁制造炮,将铅弹置于硝磺中,用火点发。再怎么坚硬的城墙,再怎么勇猛的将领,再怎么不怕死的士兵,没有不被炸烂的。这是因为西洋人巧思出众,尤其精通制造火器。 西洋有些炮中机关相磨,自然点火,不用人去点火,能自动发射。我以前在广东,见到一把人们称为洋枪的东西,这枪仅仅长四、五寸,径不到一寸,用铜打造而成,有五道铜箍住枪身,这把枪可以藏在袖中;要是想打中某件东西,举起袖口对着那件东西,用手指秘密拨动枪的一小机关,枪便被击发,能打中十五、六步远的物体。中国现在所用的,在西洋国属于比较不好的,他们的炮名目不一样,分好几等级。 炮军在霜降时洗炮,所谓的洗炮就是发射炮火,其所发的炮火声,动地震天,掀起的烟尘让人不得不眯目,炮火所到之处,石裂山崩,这还只是发空响,就这么厉害了,要是再装上铅弹,其猛烈程度,真想不出会怎样? 我听说大兵进攻金川缅甸时,皆大将军红衣等炮,开炮前钦天监官员,会先用勾股法测量敌人离我军远近,然后指挥士兵安置好炮位,点燃引信攻击,没有不中目标的,这勾股法的准确率,以我的观察,是超过西洋人太多了。 炮中的铅弹,是在青烟中冲出,而不是先响声再冲出;铅弹冲出青烟后,随之才是震响。我听先父退圃公说“本朝康熙年间,衢州出现叛逆,朝廷派兵围剿时,我家乡有人到衢州,一天他送客人出门,二人方拱手间,忽然觉得有股热风瞬间而过,他发现站在他对面的客人,人还站着可头不见了,随后听到一巨响,他这才知道客人被炮风打掉头。”我当时听了,觉得非常可怕。 离我家乡七十里处是省城,今天听到从军营传来操演枪炮的声音,因而想起以前的所见所闻,提笔记录下来。 续记 十一 南宋高、孝、光、宁、理、度等六位皇帝的陵墓,皆在绍兴。 元朝初年,被西蕃僧人杨琏真伽发现,他因此获得了无数的金银;而且理宗的头颅被取下作成饮水的器具,真是古今以来从没有发生过的事,天翻地覆啊! 周公瑾的《癸辛杂识》记载得很详细,但其中有几条令人生疑。刚好今天下雨,没什么事可做,于是在窗前一一分辨。 史书说绍兴十三年八月,金人归还徽宗皇帝、显肃皇后以及懿皇后的尸体,皇帝换上缌服到临平迎接,并将他们的牌位安置在龙德宫等等;可是并没有说明他们葬在哪里?而《癸辛杂识》却说:杨秃在元朝十三年八月发现宁、理、度三宗的陵墓,十一月又发现徽、钦、高、孝、光五位皇帝的陵墓;那么,按照这个说法徽宗的陵墓也在绍兴了。可为什么《浙江通志》、《绍兴府志》、《山阴会稽县志》皆未见记载? 又,史书记载高宗绍兴二十六年六月,靖康死在金三十一年五月,金国君王亮派遣使者来求汉淮土地时,国家才知道靖康已经离世。孝宗乾道七年,金人以一品礼节将钦宗安葬在龚洛平原,那么钦宗的尸体并没有归还。可是《癸辛杂识》记载说与徽宗同时被杨秃发现,但钦宗的陵墓里只有一枚木灯檠,以此来看,确实是这么一回事。 又,陶南村的《辍耕录》,以及林景熙的《白石樵唱》诸书说:六宗的陵墓被发现后,各位皇帝的尸骸被丢弃到草丛间,有唐玨、林景熙、郑朴翁等义士,假扮成采药人,将六宗的骨头收藏在药囊中,而后将他们埋葬在兰亭侧的天章寺前的一颗冬青树下。但《癸辛杂识》说:杨秃发现六宗陵墓时,陵墓有位宋朝守陵使中官罗铣,与杨秃头斗在一起,但他只身一人不敌杨秃众徒弟,被他们打了一顿,并以刀胁迫罗铣离开;因为自身无法保护帝陵,罗铣在陵墓前跪地大哭。之后,陵墓被杨秃们挖掘,六宗的骨头被丢弃在草丛,罗铣买来棺材、衣裳,将六宗火化收殓,期间罗铣痛哭欲绝等等。按《癸辛杂识》的说法,也就没汤、林诸公什么事了。 我以前曾经客居绍兴,原本想去六宗陵墓处看看,但当地人说那离城市很远,位置处于深山中,山里面有不少老虎在,而没去成。之后,我询问不少人帝骨的埋葬处,他们都说在都泗门外三十里处,现在那个地方依然名为攒宫,诸陵的外围被短垣围绕,历朝皆有祭祀,并安放石树于陵墓前,陵墓的旁边是郭太尉庙,这儿香火鼎盛;有人说这位郭太尉是宋朝守陵中官,并没有什么罗铣使者。 周公瑾是南宋末年的丰储仓使,元朝初期在湖州隐居,自号“四水潜夫”,后来迁居到杭州的癸辛街,所以他的著作取名为《癸辛杂识》,他的一些说法和其他人的记录有出入,难道是公瑾的说法错误?还是史书与其他作家的记录失真呢?等以后考古者来纠正。 十二 秣陵冯学园是我的铁哥们,我们曾经一起在粤西苍梧武缘先后住了十多年。 学园的老婆得痞病很久了,每次发作时,最开始肚脐会抽动,不一会儿往上,肚子抽动,非常痛,根本无法忍受。几年来,学园找来好多名医医治,但这些名医虽然说法各自不同,可治疗方法无非是外贴膏药,内服汤丸,所谓的寒、热、温、凉药方,加上清补之类的,学园的老婆几乎吃遍所有有记载的药方,但依然不见效。 这病是越来越重,按学园的判断,估计离死不远了,于是他决定不再让老婆吃药了,开始为老婆准备后事,简单形容就是“等死”。 就这样过了十多天,学园的老婆病好像有些好转,两个月后竟然痊愈,吃饭、睡觉和之前健康时期一样,只是肚子的抽动发作时,比之前的时间长,而且可见肚子已经慢慢鼓起来了。出现新症状,学园又去找来医生,但医生还是没有任何办法;如此三年后的某天,学园老婆忽然肚子痛,痛到几乎断气的时候,竟然生下一个男孩,母子无恙,以前所患的痞也消失了。 学园的老婆从开始得病到生产,算起来有九年多;这件事后,学园再不信医药。 十三 金山位置处于镇江城外的大江中,此山的山势亭亭直上,被寺庙包围;金山下的后面有块“善才石”,前面是郭公景纯的墓,皆被山的余气所凝结。 我有三次从那儿经过,每次皆能远远看见“善才石”,石头高三、四丈多点,紧挨山脚,正面朝向镇江水口,“善才石”的外形很像一位儿童在弯腰拱手,似图画中善才拜观音的的样子,因而当地人称这石头为“善才石”。 郭公的墓位置在山前的大江中,离岸有十余丈远,石峰磷磷出江水,相传这里埋葬着郭公指甲、头发,至于墓是什么样子的,根本见不到。舟人对我说“这地方水流急,风也大,没人敢登上石峰。乾隆丙寅年秋天,墓前忽然风浪大作,人们远远可见到一面像大旗帜的东西,在洪涛巨浪中旋转,一时水珠四溅,没人敢靠近。如此五、六天后,水势稍微减弱,有位号‘水鬼’擅长游泳的渔人,游过去探看,发现有一条大鱼,它那大如能装数石米的石甕的鱼头,正卡在一石窍内,鱼身左右簸荡,掀起巨大的风浪,人们在江边所见的大旗帜就是鱼尾,大鱼越挣扎卡得便越牢固。水鬼在一边静静观察,等候大鱼力尽歇息时,游近前取出利刃砍鱼头,大鱼头骨坚硬,利刃无法砍入;水鬼从腰间拿出铁锤,用力击打鱼头,鱼头被锤子锤破后,大鱼再次挣扎,水鬼赶紧游离大鱼。大鱼又鼓浪两天,才彻底死去。水鬼找来不少人,驾船取鱼,到岸一测量,此鱼身长四丈多,鱼肉肥美,肚子中可见到人的骨头、指甲和头发;我估计是老天见此鱼吃人,特意将它的困入石穴,假借人手杀了它。之后,每当风平浪静的时候,会有上千人去参观卡鱼头的石窍。有位好事的人,游入石窍探险,发现此石窍玲珑嵌空,曲尽皺、透、瘦之妙,石窍东连于山,下至水底;但没见到所谓的墓。” 我听了舟人的介绍,以为长江万里,汹涌直下,这里正当其冲,势不可挡,而且通体石头,寸土皆无,即使有地方可葬骨,也绝对不是什么风水宝地,真不知道当年郭公为何选择在此处? 十四 余杭临安武康各山中有很多猴子,住山里的人会捕捉小猴子来养,养大当奴仆来使唤。 临安有位罗姓的富豪,他也养了一小猴,罗某教导小猴各种杂事,此猴非常机敏,教它什么会什么。猴子在罗家负责打扫,家中纤尘不染,地上砖缝要是长草,猴子将其连根拔起;猴子还会煮水,煎好茶端给主人。要是让它到书房浇灌花卉,会顺便将枝叶间的虫蚁,一一捉干净。猴子还能像人一样拿毛笔写字作画,听说还不错。 某年,书房旁石榴结果实,猴子摘下一颗来吃,刚好被主人罗某见到,罗某很生气,准备捉猴子进行责打,猴子急忙叩头哀求,如此才避过一顿责罚。 第二年,罗某见石榴又少了一颗石榴,他怀疑是猴子偷摘了,于是将猴子捉来,用竹条抽打猴子,猴子叫跳不已,罗某很生气猴子不承认,把猴子重打一顿,然后将猴子赶出家门。 猴子在门前地板画了一幅画,画中有一留着乱蓬蓬头发的人,手里拿着一个石榴。猴子画完后,当天便在门外上吊自杀。 人们来围观,发现猴子所画的的人,很像村中一个放牛的小孩,将小孩叫来问,果然是他偷了石榴。但因为死的是一只猴子,罗某没责怪放牛的小孩,找了个地方将猴子埋葬。 后来这放牛的小孩,被猴鬼缠住,死去的猴子经常入小孩的梦中要抓他。小孩的父母将这事告诉罗某,罗某来到埋葬猴子的地方,用竹条抽了数十下地,向猴子说明情况,并表达感谢,从此放牛再没遇到猴鬼骚扰。

《听雨轩笔记》 清 清凉道人述 (十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