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 汉服走秀千篇一律,如何转型升级?
汉服走秀如何转型升级?
--以交领右衽复原展为例--
现在的汉服发展风生水起,在各大舞台经常能看到汉服的展示、演出。但是现在的汉服走秀和展示活动经常将各种款式混在一起,让不太了解汉服了的围观群众摸不着头脑,留下了“每个朝代的汉服款式都不同”的印象。
走秀也好、展示也罢,可能以后有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专题化、主题化。
汉服展示需要更加专业化、深入细致的细分领域。比如“交领”的历代复原款展示,比如“马面裙”专题展览,比如裤装文化的系统梳理,比如对幞头帽的沿革研究。除了泛泛而谈的呈现外,需要更多更具有关联性、深入性的专业走秀。浮光掠影的大而全之外,更需要小而美、精而深的展示。
01
目前可以做的事
以复原为主。就是还是以历史上的形象为支撑原点,只是不再是挑选每个时代的流行款,而是挑选每个时代的一脉相承款。
比如将历史上“交领右衽”这个类别,从殷商到明代,拉一个线索出来。以此类推,比如襦裙、深衣、裤子、马面裙、圆领袍、婚服、童装……这些其实都可以做专题。
专题走秀可以改变现在朝代走秀各行其是,毫无关联的现状。
我们整天都在说“传统”“传承”,如果我们呈现出来的服饰造型,各个朝代之间毫无规律,那么怎么去说服群众,我们的汉服是五千年来一脉相承的服饰呢?
02
主题展示
基本内容



每个造型都是以历史复原为基础,揭示历史上汉服形制的“一脉相承”。
衣服来源:
1、采购。市面上本来就有做得比较到位的复原款;
2、定做。根据考古资料,分析考证,专门定制。
03
交领右衽历代
复原展
华夏衣冠—汉服是一个庞大的服饰文化体系,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面对千姿百态的历史遗产,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呢?如何向广大群众简明扼要说明华夏衣冠数千年一脉相承的主线索?按朝代选流行款已经证明是不行的,必须要落实到服饰体系本身的规律和特点去。我们要抓主要矛盾,先抓住主干部分。
根据从殷墟到明末的考古、文献资料,我们发现交领右衽为典型的双受力交襟结构,是该体系数千年来一直绵延不绝的基本结构,就像是大楼的根基,好比是大树的根茎,最基础、最典型、最核心,也是最稳定的部分。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款,但是每个时代都能找到交领右衽的身影。它就像是华夏衣冠的基因,反复出现、广泛存在,以各种风格、各种变体、各种功能呈现。交领右衽与对襟是双生子关系,还衍生出曲领、圆领、竖领等分支。我们做汉服研究,自然要提纲挈领,抓源头、抓主干、抓本质。
最后,我更多的是站在我自己搞研究的立场上去做这个项目,以私人收藏为基础,以考古资料为依托,展开交领右衽全历史的梳理和研究。
特公开寻找交领右衽复原款,长期求购。因为是私人行为,最好是特价清仓或者二手样衣等。当然原价也可以。要求就是基于考古依据和文献记载的历代交领右衽复原款。
也寻求可以定做殷商、西周、东周、秦汉、唐宋时期的复原款的商家和个人,我提供资料、提供指导、支付资金。
最后也欢迎各方朋友如果感兴趣,有新的想法,也可以联系我。
联系人:王月
微信:wangyue33333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