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29进度真快!


C929作为国产客机三级跳的最高一级,看目前的进度似乎比预料的更快,新年伊始,C929的首段机身就已经胜利亮相!此次下线的复材机身筒段长约15米,直径约6米,环向壁板分为四块,由纵缝拼接而成,单块最大壁板长约15米,弧长约6米,最大框弧长约6米。机身段结构由壁板、框、长桁、客货舱门框、旅客观察窗、客货舱地板等组成,壁板、框等零件尺寸大、整体化程度高。这是国内首次采用全复合材料设计理念开展的宽体机身大部段研制工作。实现了我国在机身大尺寸主承力复材零部件设计制造能力上的重要突破。ARJ、C919、C929看来已经度过了经验积累期,开始了快速到高速发展的时期。
三级跳一开始比较慢,瀚海狼山认为主要还是从依靠他人,到主要项目独立自主的转变。ARJ项目在初期由外国飞行员适航认证中被故意拖延,直到我们决定这个关键内容我们自己的试飞员来做,才加快了进展!

因此ARJ项目承担了其它国家民机项目不需要承担的试验内容,就是同步建立中国自主的适航认证基础设施和能力。这方面欧美俄早已建好,或通过已有的设施实施;我们则是在国内完全白手起家,花了不少时间。建好之后,后面C919和C929就会顺利许多。与此相反,仍然完全不具备自主适航认证能力的日本的同类项目,即使有美国人时时刻刻在扶持,仍然是举步维艰、一拖再拖,这就是不能自己独立自主的根本性问题。
另外,第一步搞的ARJ21,主要子系统大多是纯外购货架产品组装,而到C919已经大大进步,除了发动机还是原装进口的外,其他主要子系统基本是合资合作在国内生产,而包括最关键的飞控在内,都是我们完全自主开发。现在搞C929,国产化率只会更高,出品速度自然是更快。当然,先期肯定还要用欧美的发动机,30到35吨这个级别的发动机,中俄两家甚至表示要参与的法国目前都没有,航空大发的全面突破还需要时间,但只有项目有需求,国产化自然才有动力。
俄罗斯虽然有4发的伊尔96项目,但是30多年还没生产30架,可算是商业项目上完败,因此对C929也是希望很大,但是俄国的弱点和小心思大家都懂的。

无论和谁合作,顺利当然好,同时也要准备好两条腿走路,才能保证合作不出问题.这个相关单位都在做,心里都有数,因此大家可以放心。
其实军机需要C919和929这类平台,比民航还迫切,现在一些极端重要的平台还用涡桨那是真没办法。现在美军也在开始把涡桨平台逐步全部换成涡扇新平台。因此这些新平台的应该在未来10年内逐步实现完全国产化,即使929达到这个目标还有难度,那么919起码要到达。因为时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