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国考「常识判断」:字数更多,思路更复杂,难题更难

2024国考行测延续了近几年来的趋势,一句话概括就是:整体字数更多,思路更复杂,难题更难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随着公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出题人不得不想办法提升整体难度。未来想要上岸,首先要做的就是认真系统地备战几个月,单纯「裸考」上岸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具体情况如下。
一、常识判断
在之前推送的内容中,西瓜重点强调了两点,即:
①内容上更倾向于考查「热门中的冷门」知识
②题型上更喜欢使用「序号」型,或者「针对选是题的『是』项、选非题的『非』项作文章 」
其中,①「热门中的冷门」指的是「考查大方向热门,具体知识点稍微冷门」。
比如关于粮食和耕地,不考18亿亩耕地红线,而是考每年粮食总产量。「18亿亩耕地红线」几乎人人皆知,但「13~14亿斤每年粮食总产量」就稍微冷门了。不过,该知识又不是特别冷门,新闻联播经常提到,所以是「热门中的冷门」。
②「序号」型是「常识判断」板块难度最高的题,其特点是不直接问考生「ABCD哪个选项对/错」,而是列出①②③④等几项表述,问考生「对的有几项」或「对的是哪几项」或「符合时间顺序排列的是哪几项」。
当问法改变后,考生就必须清楚每一项的表述是否正确,否则难以做对。
例如,传统的「ABCD选对错」中的题型,考生即使有一两个不确定对错,但只要有明确对、错的选项,通过推理的方式,也能差不多做对;而如果是①②③④这样的表述,然后问法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项」,那就不太好做对了。
除此之外,即使是传统的「ABCD选对错」类题目,在「常识判断」板块,也有一种提升难度的思路——如果是「选是题」,就把「是」项设置地像错误表述;如果是「选非题」,就把「非」项设置地像正确表述。
来看一下这道题:
【2024国考】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
关于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以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最高原则
②以忠诚为党护党、全力兴党强党为根本使命
③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重大任务
④以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为主线
⑤以党的制度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关于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以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最高原则
②以忠诚为党护党、全力兴党强党为根本使命
③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重大任务
④以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为主线
⑤以党的制度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正确率22%,易错项CD

二十大报告中第15部分就提到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但没有和上文一一对应的内容。
本题取材自两份文件,一是2023年6月29日「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①②③对应表述为:
……以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最高原则(对应①),以忠诚为党护党、全力兴党强党为根本使命(对应②),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重大任务(对应③)
二是出自2021年4月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以及十九届六中全会,④⑤对应的表述为:
……必须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对应④),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对应⑤),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对应⑤)
由此可见①②③正确,④中对应「主题主线」的不是「党的组织体系建设」而是「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⑤中对应「统领」的不是「党的制度建设」而是「党的政治建设」,因此B「3项」正确。
那么这道题有没有推理的技巧呢?答案是没有的,这可以说是一道「绝对意义上的难题」,④⑤的错误之微小是难以辨别出来的。
本来,这道题列出了5个表述,考「表述正确的有几项」,这就是最难的一类;考查内容是「党的一些概念的表述」,还不是出自二十大报告的重点段落,属于「不太热门中的冷门内容」,难度又加深一层;关键是这里面的易错项还不太好辨别,「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并不那么容易找到对应关系,「党的制度建设」和「党的政治建设」更是毫厘之差,所以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这道题几乎不可能凭自己的备考完美解出。
这道题唯一的「蒙题技巧」,就是不要选D。此类题的正确答案一般不是「选项全对」,因此是在做不出来的话,建议直接在ABC中蒙,正确率有33%还节省时间。
再看下这道题:
【2024国考】2022年11月28日发布《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 。下列与乡村振兴责任制有关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
(B)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要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为主线深化农村改革
(C)地方政府乡村振兴要把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首要任务
(D)县级党委和政府是乡村振兴「一线指挥部」

2022年11月28日发布《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 。下列与乡村振兴责任制有关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
(B)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要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为主线深化农村改革
(C)地方政府乡村振兴要把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首要任务
(D)县级党委和政府是乡村振兴「一线指挥部」
正确率19%,易错项C

这是一道「选非题」,错误率如此之高的原因想必大家已经猜到了,那就是「非」设置的太像正确表述了。
看一下表述错误的B选项: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要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为主线深化农村改革
这个选项是不是一看上去,就特别有安全感,特别像正确表述?出题人这么设置是有原因的:
中央、国家——级别高大上
健全、融合——词汇「高级感」强
深化、改革——紧跟主流趋势
然而实际上,「深化农村改革」是这样要求的:
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深化农村改革
不难看出,错误选项虽然级别「高大上」,词汇有「高级感」,表述也很主流时髦,但根本思路上是有问题的。
「三农」问题如此重要,「深化农村改革」的根本目的必然是让农村更好、农民更好、农业更好,而不是「把农村变成城市」。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也出自本文件,也是正确表述,但它不是「主线」。农村改革的最终目的,不可能是让所有的农村都和城市融合。理解了这一点之后,就能推理出B错误来了。
当然,本题容易错的地方还有一个,那就是C「地方政府乡村振兴要把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首要任务」看上去似乎过于绝对,「首要任务」表述过于强硬,但实际上这就是正确的。
参加公考的小伙伴可能大部分对农村事务不太熟悉,难以理解「保证粮食、农产品供给」的重要性,但事实上「超市的货架不会长出商品」,粮食和农产品也是。农业具有基础性,不重视的话其实是非常脆弱、非常容易出问题的。
如果不把「保生产、保供给」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那很容易引发一系列问题。无论在什么环境下,C选项都永远是正确的。
「常识判断」理论上是较为简单的板块,但想要将其出难也很容易。2024国考出现了大量出题者有意设置的难题,说明这种趋势已经定型,未来的公考竞争只会更激烈,想要上岸的小伙伴一定要早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