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咆哮的二十年代!——走向战争(4)

2020-11-28 14:16 作者:销魂很销魂  | 我要投稿

这是现在的纽约。

这是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

繁华的都市,现代化的车水马龙的街道,衣香鬓影的派对,纸醉金迷的生活,新贵富豪的奢华不输豪门望族。这是《了不起的盖茨比》描绘的场景,是美国1920年代繁华社会生活的剪影吗,历史上成为“柯立芝繁荣”或


“咆哮的二十年代”



物质基础

这件事,还要从一战说起。

一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但却给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

欧洲打得热火朝天,可对岸的美国却看出了商机。

战争初期,美国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和交战双方对军需物资的大量需求,充当双方的兵工厂,迅速扩大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

此外,美国还在战争期间对英法贷款,静等他们战后还钱。

并乘欧洲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减弱的良机,扩大工农业生产,进行商品输出。

最后,美国露了个面参战,成了战胜国。

战争结束时,美国已从战前一个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

又是做买卖又是赔款,到最后发现,


老子有钱了!!!


技术革命

美国靠在战争中积累下来的雄厚资金,并随着一些新技术的突破,出现了一个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以及采用新技术的热潮。

与此同时,美国还大力推行“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

美国人民发明出来的两大法子,现在终于派上了用场:

泰罗制

当时,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很快,企业规模迅速扩大。

但由于生产混乱,劳资关系紧张,工人“磨洋工”现象大量存在,导致企业生产效率低下。

照这样下去,还怎么做“美国梦”?

年轻的工程师弗雷德里克·W·泰罗就着手研究工厂的科学管理,并发展成为一种理论。

1.挑人

啥活得找啥人干,而且要找专人干。

2.标准

人都找好了,不得定好标准?

3.步骤

给工作来点加速度。

4.管理

不能只有埋头苦干,还有有人掐表来看。

5.工资

不给工资谁给你干?

6.爱

这套理论的关键就在于老板与员工之间,爱滴魔力。

爱滴魔力转圈圈~~~~~


1898到1901年期间泰罗在伯利恒钢铁公司将他的理论进行试验,并且大获成功。


福特制

以前美国造车:

专人负责,纯手工打造。


我会打造一款大批量生产的汽车,它需要足够大,能够满足全家人的出行需要,也要足够小,一个人就可以轻松驾驶与维护;它有最简单实用的设计,低廉的价格要让每个普通家庭都负担得起,使购买它的人与家人一起享受汽车带来的乐趣。

——亨利·福特

爱迪生:“我要把电灯变得如此便宜,以至于只有富人才会去点蜡烛。”

这句话深刻反映出了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工业精神——廉价,更廉价;大众,更大众。

曾在爱迪生电灯公司工作过的福特无疑将这精神带入了一种登峰造极的境界。

年轻时的福特


现在美国造车:

分布进行,专人负责,手速够快,机器辅助。


于是,世界上第一条汽车流水线诞生了!

1914年,借助于这样的流水线,组装一辆T型车只需要短短93分钟。

并且,福特给出了一天五美元的工资,并承诺每天只工作八小时,一周五天。这在当时普遍日薪只有两美元多、休假极为有限的美国汽车工业界简直就是一声惊雷,这通天修为天塌地陷紫金锤。

很快啊,配备了流水线和高福利的汽车工厂就在底特律遍地开花,这一切宣告了“汽车工业时代”的到来,更意味着“高工资”成为了一种常态。

随着越来越多的T型车走向市场,一辆二手车低至5美元。这使每5个美国人就拥有一辆汽车。

其他行业也大受裨益,为满足旺盛的需求,玻璃、钢铁和橡胶行业都在扩张式发展。

由于汽车数量的增加,道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成为首要任务。新道路建设又助推了从汽车旅馆、餐馆到服务站的新商业的出现。

广阔市场

美国的邻居加拿大和拉丁美洲,资源多,就是被欧洲人占着。

但是欧洲刚打完架,还没缓过来,美国人正好去捡便宜。

美国以经济势力渗透取代了英国在加拿大的优势地位。

在拉丁美洲,美国以“金元”外交、“大棒”政策并以“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掩盖口号,排挤欧洲国家的资本。

抢完邻居的,又看上了欧洲的。

美国:是不是缺钱了?

美国对欧洲,以帮助恢复战争破坏为名,到处运用美元,推行“金元外交”。

把欧洲养肥了,不就可以卖美国产品了吗。


美国也注重扩大国内市场。

资本家挖空心思,用广告和赊购的办法来刺激消费。


奔向繁荣

现在,就可以:

玩命造了!


大批商品卖到国外,所以美国就鸡贼地提高了关税。

不让别人的商品,卖到自己家。


就这样美国成了世界经济扛把子。


这段奇迹般的发展时期主要处于美国第30任总统小约翰·卡尔文·柯立芝治下(1923-1929),因此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柯立芝1924年内阁   前排左起:哈利·斯图尔特·纽, 约翰·W·威克斯, 查尔斯·埃文斯·休斯, 柯立芝, 安德鲁·W·梅隆, 哈伦·F·斯通, 柯蒂士·D·威尔伯
后排左起:詹姆斯·J·戴维斯, 亨利·坎特威尔·华莱士, 赫伯特·胡佛, 休伯特·沃克

其实在前任总统哈定时期就已经开始抬头了,都怪哈定太作,丑闻太多,把这个繁荣期拱手让给了柯立芝。

哈定

政策

作为一位信奉古典自由主义的保守主义的共和党人,柯立芝可说是美国历史上不多见的言行一致的总统。

他在任期间实行自由放任政策,放手,让人民自己把钱赚了。

“美国人的要紧事就是做买卖”(The chief business of the American People is business)

——柯立芝对华盛顿美国报纸编辑协会的演讲

柯立芝和他的财政部长梅隆的税务政策的核心是:减税、减少纳税人数

除了减税外,柯立芝还提议减少联邦政府开支和减少联邦债务

经济

除了前面提到的汽车产业,无线电收音机成为有史以来第一种广播式的大众传媒手段。

人们已经能够买得起收音机,节目也日趋娱乐化。

人们发现收音机里不仅能听到美妙的爵士乐,政治家激情四射的演讲,还有解说员在比赛现场传来的紧张尖叫。

由于没有今天的自主审核制度,当时的编辑可以随心所欲地吸引听众。直到1927年联邦广播委员会建立后,这种绝对自由才得到收敛。


充足的私人存款开始流入投机资金,特别是纽约证券交易所。大量的投机与炒作造成了股市泡沫,注定了之后的下坡路

纽约证券交易所


伴随着高速成长的工业,不断扩建的运输系统以及摩天大楼的出现,城市化迅速发展。

金融保险行业翻了两倍,服务业占总生产的比重大幅攀升。

在城市中诞生了白领阶层的最早一代,大批女性开始走进办公室去从事文秘等工作。


但,农业只能眼红。

海外市场竞争激烈,出口农产品受到其他国家的冲击,市场不断萎缩。

国内女性越来越追求时尚,没有人喜欢穿棉质衣物,南方棉花种植园受到严重打击,黑人被迫加入工业发展。

农业机械化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农民又把自己送进了生产过剩的困境。


文化

饱暖思淫欲,人有了钱,就要开始注重自己的精神生活。


首先是读书,出版商赶紧出版最受欢迎的小黄文。

教会抗议,政府审批,一些优秀的小说不愿意修改,遭到封杀。

当然,还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比如了不起的盖茨比》,史考特·费兹杰罗著;西线无战事》,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著;太阳照常升起》,海明威著。

史考特·费兹杰罗

还有辛克莱·刘易斯薇拉·凯瑟威廉·福克纳卡尔·桑德堡等等文学作家。


装饰艺术风格20年代末传至美国,当时的世界第一高楼克莱斯勒大厦正是立体派风格的代表建筑物。


电影也获得了大规模的发展。

为应对不断增长的观影需求,各大城市涌现出许多电影院,一张双人观影票和一场现场表演只需25美分。

美国人涌入各大城市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电影院,大多数人一周看电影不止一次。


人们不分阶级与地域地聚集到体育场观看各种比赛,五花八门的体育报道铺天盖地,运动员的成绩总能使各大报纸不惜褒赏之词。


当时的技术为音乐的蓬勃发展创造了良机。

将音乐作品制作成唱片对爵士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前只能在夜总会或音乐会听到的爵士乐,现在进入了家庭。

爵士乐源自黑人文艺复兴,当时非裔美国人的音乐、艺术和文学蓬勃发展。像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和艾灵顿公爵的黑人爵士乐明星塑造了爵士乐时代。

纽约黑人居住区的地下酒吧和俱乐部不仅吸引了非裔美国人,也吸引了美国白人。


1920年,美国开始全面禁止一切酒精类饮料的制造、贩卖和进出口,禁酒令开始了。

此后,美国各地开始滋生有组织犯罪,走私行为愈演愈烈



财富的列车开始冲向狂欢的巅峰,列车上的美国人完全没有想到,等待他们的将会是席卷全球的大萧条,


而这场大萧条也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史料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在评论区留言

别忘了点赞、投币、收藏、关注

群号:977671984

加入本群,有《共产党宣言》等学习资料,人才也多,说话又好听,哇,我超喜欢这里的。


咆哮的二十年代!——走向战争(4)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