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三文物01】草船借箭里的酒器

注:系列标题“央三文物”并不是指“央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文物”,而是表示“央三剧中以文物为参考品所制作的道具”。这标题在语法上是不通的,但是为了简短,不得已而为之。
希望大家能通过观看央三,认识汉朝文物。
又能通过认识文物,而能更好地去欣赏这部电视剧。

央三剧组真的非常用功,道具考究程度在古装剧里实属顶级。我们跟着央三来看看汉朝的文物吧。

第34集《草船借箭》,亮亮一昧地请(灌)鲁萌萌酒,萌萌不想喝,亮亮还不停地打酒。为了表现小船的晃悠程度,除了萌萌狼狈踉跄外,镜头还给了一个杯子两回特写。这个杯子就是这期的主角——“君幸食”漆耳杯。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漆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勤劳的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把漆器制造发展成为一种专门工艺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国产漆又名大漆,是我国原产的漆科木本植物漆树的一种生理分泌物,主要成分是漆醇。从漆树上取出的漆汁中含有一些水分,称为生漆。生漆在日光下边搅边晒,脱水以后就变成了深色粘稠状的流体,称为熟漆。我国古代在制漆器的时候,常常要在漆里掺入桐油等干性植物油,把这种漆液涂饰在木制或竹制的器物表面以后,在它所含的漆酶或加热的作用下,漆汁中的漆醇发生化学作用,结果在器物表面形成漆层。在制造彩色漆器的时候,也用桐油和各种颜料或染料构成的油彩加绘各种花纹图案,这就形成了我国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漆器工艺。”[1]
所谓“百里千刀一两漆”,漆作为原材料,寻找困难,还对人的皮肤有腐蚀性,且气味难闻,获取过程非常艰辛。外加制作工艺复杂,所以漆器十分金贵,不是寻常人家能拥有的。
央三草船借箭酒杯的原型是长沙马王堆汉墓里的“君幸食”漆耳杯。马王堆汉墓发掘于1972-1974年,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

这个“君幸食”是什么意思?有可能是“请君进食”——请您吃好的意思。但是这个“君”,是不是指用餐的客人?如果是的话,那这些器具就是日常生活用的,直接作为陪葬品,随主人到另一个世界去继续服务。
如果“君”不是指客人呢?上世纪末,有人认为这个“君”指“丞相”,有人认为指“诸侯”。十三年前的一篇期刊论文[2]从历朝历代地方诸侯、丞相的丧事均属私事的角度分析,认为丧葬主事者是墓主后人,所以这个“君”是指父母,“君幸食”就是请父母享用食物。我对最后这个说法持怀疑态度,因为出土“君幸食”漆耳杯的一号墓是利苍妻子辛追(近来也有说应该为“避”)的墓,她儿子早于她逝去。但是,不管“君”指“丞相”“诸侯”,还是“父母”,它都不应该用在日常生活中。而且,毕竟它是明器嘛,我们也没看到其它材料证明汉朝日用餐具里写有“君幸食”这类字样。
如此,就诞生了一个bug。央三出现的带有“君幸食”字样的杯,不是阳间的啊。这种感觉就像,看演唐朝的电视剧,发现房间摆设有唐三彩。
不过即便这问题不存在,央三还是有一个小bug。这漆耳杯有两款字,一个写“君幸食”,一个写“君幸酒”。也就是说央三剧组可能漏做“君幸酒”,或者拍摄时拿错了杯子……
我不是要挑央三bug,相反,我很崇拜、敬佩这个剧组。我觉得剧组能把道具还原到这个程度,真是让人禁不住写个“服”给它。


这个“君幸酒”背面的云纹多好看啊。两千多年过去,保存得这么好,啧啧啧……
(如果大家亲至湖南省博,或许也和我一样,参观全程内心不断“哇哇哇”“啧啧啧”)

再来看看亮亮打酒的勺子。做工好扎实啊,好深啊,感觉和饭堂不锈钢汤勺有得一拼。

电视剧里的是木头做的,马王堆出土的勺是竹子做的,斗以竹节为底,成筒形,比剧里的浅很多,显得斯斯文文的。

最后看看亮亮把勺子放在哪儿。啊,是一个三足温酒樽。(矮矮胖胖,拙拙萌萌)

这个“温酒”不是“温酒斩华雄”那个“温酒”。这里的“温”不表示加热或者温热,而是通“醖”(yùn)字。
“温酒”即为“醖酒”,并且认为醖酒就是古代一种“反复重酿多次的酒”,就是将第一次酿出的酒液作清水用,与新的发酵糟一起再酿,不断重复酿造,以使酒味越酿越香、越酿越醇。古人之所以要这样做,目的是想提高酒的纯度(酒精度),因为先秦时期的酒都是用粮食酿造的黄酒类型的酒,酒精含量并不高,只有不断地重酿,才能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喝酒需要,以致后来俗语中的“好事多谋,醖酿醖酿”,便是借源于此。由于醖酒用连续投料重酿,酿造时间长,工艺较为复杂,淀粉的糖化和酒化也较为充分,故酒液清淳,酒味酽洌,酒度也高,近似于今天的茅台、五粮液这样的高度酒,为防止酒力发挥过猛,一般适宜于常温饮用,或作冷冻饮用。如王逸注《楚辞·大招》就云:“醇醲之酒,清而且香,宜于寒饮。”[3]
汉代的温酒樽长这个样子。

温酒樽大多由铜制作,也有陶器的。我找不到央三里那种漆器的,给大家看看最著名的汉胡傅温酒樽吧。1962年右玉县大川村出土。藏于山西博物院。
P.S.山西博物院官网看藏品可以看3D的,好酷哦。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的小说,作者加入了很多他生活年代的东西。温酒,应该宋元才流行开来,酒具是成套的。“青梅煮酒”“温酒斩华雄”什么的,有机会再讨论啦。

参考文献:
[1]刘乾先,董莲池,张玉春等 主编.中华文明实录[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83-88.
[2]吴松庚.关于《新书》的整理者及“君幸食”、“君幸酒”铭文释义两个问题的考辨[J].船山学刊,2007,4
[3]五华狮雄山附近遗址出土汉代温酒樽 且看二千年前梅州先民的陈年佳酿.搜狐网
[4]湖南省博物馆官网
[5]山西博物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