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童谣与历史

2023-06-15 14:02 作者:天空飞翔荷兰人  | 我要投稿

         历代童谣,民谣是各方关注民情,了解民心或者说了解社会共识的一种渠道。三代诗经如此,两周采风之官如此,汉乐府如此,自汉儒天人感应之后谶纬之学 兴起以后还是若此。所谓下情上达之一渠道。 这种童谣,民谣往往反映一地之民心民情,社会共识或者社会潜意识,在秦之后,往往是朝廷与士大夫观察社会东西之重要工具。有时是民间各势力对于官员之风评,有时是对社会现实表达不满。到了后来此种童谣政治性越来越强,甚至发展到潜藏的势力进行政治动员之手段。东汉光武中兴如此,魏晋更是如此,隋唐易代与元明交替堪称这种形式的经典。我想熟读通鉴之人想必信手拈来。 所以历代之统治者,对于这种民谣,童谣尤为重视。甚至儒家读书人游历四方,观察各地民风民情第一便是看看各地民谣,童谣。 所以《叫魂》以今解古实际上是有点缺陷的,因为并没有完全站在古人之心态,古人世界图景中去认识这种事件。 对于民间流言,谣言,乾隆帝第一反应是恐惧,因为读出了那种儒家社会中的不安因素,他的第一反应这就是谶纬范畴,在满人以小临大的态势下,这位君主的敏感并不是小题大作。 他可能从中读出了某种游离在儒家社会之外的力量,例如明清之际不断壮大的邪—教因素。读出了一种社会发展的趋势,一种社会治理的瘫痪,一种儒家社会伦理道德秩序的衰败。 恐惧之后才是愤怒,那种愤怒是典型历代皇帝所共有的,心态就好像我让你们高官厚禄,你们却尸位素餐,而且和光同尘把地方搞成了这样,还大事化小试图糊弄。这种事件和隋炀帝听到那么童谣反应是一样的,这一点去看通鉴非常有意思。     而且《叫魂》事件之后乾隆时代刚好是白莲教兴起之时代。所以很多事情,并不是玄学。     所以《叫魂》事件要从这样儒家文明的视角去看待,而不是去看什么运动治理,如果说是运动治理,那么《叫魂》历代都有,而且影响未必比乾隆《叫魂》更小。

关于童谣与历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