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1中的“亚眠鬼火”:罗尔斯-罗伊斯轻型装甲车
战地1知名地图“亚眠”中,有一种地图自动刷出的轮式装甲车:RNAS。其速度快的优势给玩家们带来了很多快乐,被称作“亚眠鬼火”,而其防御差的劣势也给玩家们带来了很多快乐,被称作“棺材车”。不过事实上,RNAS是英国皇家海军航空队的缩写,这款装甲车之所以被战地1这么称呼,是因为现实中的它是在英国皇家海军航空部的招标下,为皇家海军航空队开发的一种战斗车辆。它就是本篇的主角:罗尔斯-罗伊斯轻型装甲车。

1914年8月底,英国皇家海军航空队(RNAS)向法国派出了一个飞行中队,其任务是随时准备对德国境内的齐柏林飞艇基地发动远距离空袭。这个中队配有若干供人员乘用的车辆,中队指挥官查尔斯·参孙(Charles Samson)则把它们用于侦察和机场防卫。在受到使用轻型装甲车协同作战的比利时军队的启发之后,参孙开始让部下为这些汽车加装机枪,一辆装有50马力发动机的梅塞德斯汽车装上了一挺马克沁机枪,另一辆罗尔斯-罗伊斯(Rolls-Royce)汽车成了搭乘持枪士兵的运兵车。
1914年9月4日,这些临时改装的武装汽车成功地在卡塞尔(Cassel)附近袭击了一队德军卡车。在这个战果的鼓舞下,参孙达成了同敦刻尔克造船厂的协议,由后者为海航中队的汽车安装钢板,这一工作是在参孙的兄弟费利克斯·参孙(Felix Samson)的主持下完成的。虽然由于用料不精和赶工进度使然,这些车辆的防护性能平平——只有在450米以上的距离才能挡住步枪子弹,而且车舱主体还是敞开的,但毕竟至关重要的发动机和机枪手的位置得到了保护。这样一来,这些改装车也可以用“半装甲车”形容。

参孙中队对车辆的成功改造,让其最高上司、英国海军部的航空处(Admiralty Air Department)对装甲汽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在海军大臣丘吉尔的大力支持下,航空处开始在国内寻求多样化的装甲汽车设计方案,陆战车辆的开发由海军航空部门来推进,不得不说是一段令人惊奇的往事。而考虑到丘吉尔后来在英国坦克开发上的积极作用,可以说这种“不务正业”是由来已久。
应标航空处此次招标的公司主要有罗尔斯-罗伊斯、塔尔波特(Talbot)、沃尔斯利(Wolseley),其设计大同小异:发动机和驾驶舱由8毫米厚的钢板包裹,为了加大承重而采取双后轮配置,机枪手的位置没有防护。这些车型以“第一批海军部样式装甲汽车”的统一名号进入小规模预生产,不过饱受对机枪手位置暴露这一缺陷的批评。
为此,航空处又成立了一个委员会,专事寻求一种坚固耐用具有全车防护能力的装甲汽车,成员均为具有实际经验的人,包括来自皇家海航的两位中队长布里格斯(W Briggs)和海瑟林顿(T G Hetherington),以及熟悉军工业界的威姆伯恩爵士(Lord Wimborne)和麦克纳马拉(N C Macnamara)。由于时间要求很紧,不可能完全“从头开始”,委员会只能从现成的民用车型中去寻找灵感,他们一致认定罗尔斯-罗伊斯汽车是最合适的选择。于是罗尔斯-罗伊斯装甲汽车的传奇开始了。

罗尔斯-罗伊斯以自己著名的市场热销车型“银色魅影”(Silver Ghost)汽车为改装对象,在其底盘基础上打造装甲汽车。“银色魅影”汽车本来就是世界汽车史上的一个传奇,这一车型最早出现于1906年,直到1926年才停产,总产量为7874辆,素以稳定可靠性能优异而著称。装甲汽车的改装工程,基本上就是在民用车底盘上套装一个装甲盒子(最厚部件的钢板为12毫米),然后在后座乘员的上方加装一具可旋转炮塔,内置一挺7.7毫米维克斯水冷机枪。和民用车一样,装甲汽车的发动机仍为前置,为了加大承重力而将后轮改为双轮配置,同时改用结构加强的悬挂装置。这种后轮驱动的车型没有配备前轮刹车,所以在制动时有点费劲;车轮为高压充气橡胶轮胎,车体上挂载的备胎是必不可少的。

完成后的罗尔斯-罗伊斯装甲汽车的自重4.6吨,车长接近5米,以任何标准来看都显得有些过长,这意味着需要较大的转弯半径。该车配有一台6缸80马力水冷汽油机,最大公路速度72千米/小时,最大里程240千米。全车车组包括驾驶员、车长、机枪手各1人,驾驶员座椅居中,车长和机枪手在后部站立配合操纵机枪。有时为了缓解车内狭窄的情况会减少一名机枪手,这时由车长单独操纵机枪,同时需要驾驶员一手握方向盘,一手扶着供弹带,需要指出的是装甲汽车的车内环境非常恶劣,在长距离行驶和射击时尤其如此。第一辆原型车于1914年12月3日完成,经过短暂测试后即获军方认可,罗尔斯-罗伊斯装甲汽车由是正式入列,被英军称作“海军部炮塔样式罗尔斯-罗伊斯装甲汽车”(Rolls-Royce Armoured Car: Admiralty Turreted Pattern)。

考虑到罗尔斯-罗伊斯汽车的生产向来以慢工出细活而闻名,军方征用了当时正在等着装配原来车体的“银色魅影”的全部底盘,并要求接下来罗尔斯-罗伊斯的生产线要优先确保装甲汽车的订单。
到12月月底,已经有一个海航中队装备了12辆罗尔斯-罗伊斯装甲汽车,不过先是部署在英格兰东海岸而没有前送法国战场。到1915年1月末,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又完成了一批装甲汽车,可是马克沁机枪供货不足还得等待调配;及至3月,有2个中队完成了实战部署,一个赴法国,另一个赴德属西南非战场。
罗尔斯-罗伊斯装甲汽车在战时的产量为120辆,虽然这个数字同保障车辆完全无法相比,但是就一战装甲汽车的产量来说已经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与之相匹配的是,该车不仅是一战英国装甲汽车中的典范,也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先进作战车辆之一。对许多人尤其是英国人来说,罗尔斯-罗伊斯装甲汽车就是装甲汽车的代名词。可惜由于它出现得有点迟,错过了开战之后头几个月里的运动战黄金时期,之后在西线的堑壕战局面下无从发挥的情况下,便转去外围战场服役,在中东和北非等地写下自己的一幕幕生动往事。

曾经有过一辆独特的“银色魅影”,它属于那位领导阿拉伯人对抗土耳其人的传奇人物“阿拉伯的劳伦斯”。劳伦斯有一辆1913型的“银色魅影”,在自行为车辆的引擎部位加装了钢板并装上了机枪之后,他称这辆罗尔斯-罗伊斯为“蓝色迷雾”(Blue Mist),成为劳伦斯上校在巴勒斯坦传奇往事的一个组成部分。“蓝色迷雾”后来经过进一步改装后入列英国陆军的装甲汽车单位,一战之后转入英国皇家空军继续服役到1922年。



与“蓝色迷雾”相似,大量的罗尔斯-罗伊斯装甲汽车都在一战后的20年代和30年代继续活跃着,最迟的作战记录甚至出现在二战期间的1941年。那时,英国皇家空军驻伊拉克的装甲汽车连仍在使用这种装甲汽车,并且在击退伊拉克人对哈巴尼亚(Habbaniya)进攻的战斗中出力甚多。



罗尔斯-罗伊斯轻型装甲车
原产国:英国
服役时间:1914年
总产量:120辆
车组:3人
战斗全重:4.7吨
车体长:4.93米
车宽:1.93米
车高:2.54米
装甲厚度:12毫米
武器装备:1挺维克斯MK.I重机枪
动力装置:1台80马力汽油机
最高时速:72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24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