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网络诈骗如何维权
网警教你遭遇网络诈骗的正确应对方法
舟山网警巡查执法
2021-08-23 20:36舟山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
随着网络的普及,在网络上被诈骗的人也越来越多,您或者身边的朋友是否遭遇过网络诈骗呢?在遭遇网络诈骗时,应该怎么办呢?
1、保持冷静、确定损失。当遭遇了网络诈骗,我们需要尽量保持冷静,切莫慌张。首先我们要确定自己的损失,如:钱财、物品等,可以的话,可以列出损失清单,供报案所用。如果被骗钱财物为游戏道具、游戏币、账号或其他虚拟物品,请先联系该游戏、软件或者网站的管理员进行处理。
2、尽快报警、防止二次受骗。确定了损失之后,我们必须尽快报警,切不可再联系网络诈骗者,防止二次受骗,有的受害者扣回损失心切,未经报案便私下联系网络诈骗者,并且轻信了其提供的退款、退物的谎言,二次受骗,使损失进一步扩大。
3、想尽办法、及时止损。报警之后,我们可以想办法进行止损,如尽快联系银行或快递公司等。若为网银诈骗,且有保存诈骗者开户及账号信息的话,可立即登录对方开户行的网银和电话银行,输入对方的账号后,故意输错三次登录密码,这样对方的网银转账跟电话银行转账功能就会被暂时冻结24小时,为我们联系银行、报警,进一步止损工作争取宝贵时间。
4、搜集证据、妥善保存。网络诈骗者一般都是通过媒介和被害人接触联系,如:QQ、微信、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和网络游戏等。首先受害者要保存所有证据,以及交易记录,最好有银行的交易记录,还要网络聊天记录,与对方的联系方式。
5、选择正确的报案地点。被骗人可以向案发地、诈骗行为实施地、嫌疑人住所地报案,就是你可以选择在你的所在地报案,如若你知道犯罪嫌疑人在哪,也可以去其所在地报案,两地警方任何一方接到报案后均应受理(受理并非立案)。
#网警提醒#:总而言之,遭遇网络诈骗不要慌,一定要稳定心态,借助第三方力量及时止损,开展后续追回动作,同时,也要吸取教训,协助政府抓捕诈骗组织,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
遭受网络暴力 律师教你这样维权

潇湘晨报
2020-09-22 17:53潇湘晨报官方百家号
本报全媒体记者周靖综合报道
随着信息咨询的发展,网络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如德阳安医生的自杀事件、罗冠军事件、电视剧《三十而已》林有有扮演者被部分网友辱骂……网络的匿名性,让人们在无拘束的状态下分享自己的所感所想的同时,也让微博、微信、论坛等社交平台成为了网络暴力的温床。
你经历过网络暴力吗?遭受网络暴力该怎么办?你是否身陷网络暴力而不知呢?律师对此进行了解读和分析。
常见的网络暴力有4类
上海建纬(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田顺升表示,网络暴力是一种暴力形式,它是一类在网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言论、图片、视频的行为现象。“以侵害的具体人格权作为划分标准,网络暴力可以分为4类。”田顺升说。
侵犯名誉权、荣誉权的网络暴力,指利用网络发布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虚假信息,侵害他人名誉权、荣誉权,造成他人社会评价降低。如在微博、朋友圈中发帖辱骂诽谤明星;在网络上公开质疑革命英雄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的真实事例,恶意诋毁英雄的名誉等。
侵犯肖像权的网络暴力,包括丑化、无损、伪造他人的肖像,未经同意制作、使用、公开他人的肖像。比较常见的有,将热点事件当事人或者名人的照片、明星出演的电视剧截图等制作成表情包并使用,其实都是侵犯肖像权的。
侵犯隐私权,指未经同意公开他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隐私。如偷拍、直播明星的私生活。
另外还有少量侵犯姓名权、名称权的网络暴力。
实施者应如何担责
田顺升告诉记者,“实施网络暴力将承担民事责任,但要区分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
网络用户指发帖、跟帖的终端用户。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生产者、平台,不得开展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深度伪造、流量造假、操纵账号等违法活动;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应抵制制作、复制、发布含有使用夸张标题、内容与标题严重不符和炒作绯闻、丑闻、劣迹等不良信息等。网络用户实施网络暴力,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责任。
网络服务提供者通常是指网站或者平台的运营商。遭遇网络暴力的受害者可以通知网站或平台删除、屏蔽、断开侵权网页的链接,如网站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将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发布者承担连带责任。“网络暴力在达到一定社会危害程度时将发生行为性质的变化,演变成犯罪。常见的是涉嫌诽谤罪和寻衅滋事罪。”田顺升分析,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信息在网络中传播,可能触犯诽谤罪,最高将面临3年有期徒刑,最低面临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罚。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可能触犯寻衅滋事罪,最高将面临10年有期徒刑,最低面临管制的刑罚。
受害者该如何维权
“遭遇网络暴力的受害者,可以从民事、行政和刑事三个层面全方位进行维权。”田顺升说。
·民事途径
受害者可寻求民事救济首先,受害者应固定证据线索,将网络暴力信息进行归纳收集。随后,针对发布网络暴力信息的网络平台,受害者可以根据该网络平台的规则举报、投诉;也可以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民法典》实施后可根据第一千零二十八条、第一千一百九十五条)的规定要求该网络平台删除、屏蔽、断开链接。针对使用网络暴力的网络用户,受害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判令其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删除相关链接等。
·行政途径
网络平台违规可举报投诉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292号)的规定,经营网络平台需要同时接受电信管理机构和新闻、出版、教育、卫生、药品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和公安、国家安全等有关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各个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各司其职。如果网络平台违反相关规定,受害者有权向以上主管部门举报投诉,以寻求救济。·刑事途径网络暴力构成犯罪可报案根据《刑法》和最高法、最高检发布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规定,网络暴力在达到严重程度后将构成犯罪。此类案件属于公安机关立案管辖范围,受害者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
【来源:四川法治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