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tlebots2021 第7集 赛后分析汇总

照例,剧透警告。
勘误、补充、指正请移步评论区。
————剧透————
1 Bloodsport vs SubZero
Bloodsport说自己一个轮子掉了一大块,但是没给图。另外,铰接铲也掉了几个,但是它们设计的初衷就是可替代的。说完之后就发了一堆SubZero的伤害图,自己的反而没发(可能是因为确实没太显著的伤害)。

不过他们发了一个短视频解释本场使用的刀片的设计。第五季过后,他们意识到之前使用的武器手有点短,所以在新设计里缩短了刀片(?)。和上一届相比,最显著的变化应该还属材料,从S7变成了AR500,这点上一场那期也提到过。位于侧面、垂直于刀片的两个小一号的东西主要为了旋转时保持平稳。

队伍觉得这副横刀更适合对阵横转(比如Tombstone)和控制系。对横转是因为重量较轻,可以给横铲留地方;对控制系是因为手依然比较长,他们现在感觉可能拿这个刀去对付Whiplash更合适一些。

SubZero回应称,从遥控器发射信号到机器做出弹射动作之间的延迟问题已经解决了,队伍重新设计了电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本场的操作员可得好好练练了……

来源:
Bloodsport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bnsrobotics/
Bloodsport频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qiP5RX2OovpEgj28iQnqg
SubZero自由问答:r/battlebots/comments/sx757i/stay_frosty_subzero_ama_tonight_at_6pm_cst/
2 Cobalt vs Ghost Raptor
Cobalt貌似只有前叉被打出了一点损伤,很好修。另外开到最后的时候可能坏了一侧行驶(磨损了?)。


剩下的就是Ghost Raptor所承受的一切了……

(节目里上场吸毒气的工作人员据称是BB的创始人之一,Trey)

首先一点,队伍对这件事还是看得很开的。Chuck(“王”)表示,与其让这一坨过时的机器在车库里占地方,倒不如被一口气拆了爽快。

……但是他们还是在两天以内修好了Ghost Raptor,准备进行第三场。诶???
比赛之后他们说大概还能回收35%的部件。不过主框架是肯定不行了……Ghost Raptor在任一时刻都只有一个完整的机器,不像许多别的队一样都带来了两台甚至三台替身机,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种作风也比较过时。不过他们还是带了许多备用件。

对了,本场和第四集Glitch那场其实是同一天录制的。在第四集那期我们提到过,Glitch队一直在因为故障而延误,录制开始一星期后才得以进行第一场。于是Ghost Raptor作为Glitch的对手,第一场也被推迟到了这个周五。但是第二场也在这一天,就有点不合理,维修时间只剩下了八小时。尤其考虑到Ghost Raptor在帮着Glitch脱困之后被打得很惨……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做到开场冲向Cobalt并用横转打出一点伤害,我只有佩服。不过匆忙的维修也导致了一些不太明智的决定——装机时他们选了最重的刀片,然后临上场时发现超重了,在紧迫的情形下,队伍临时选择去掉一些装甲,而不是更换轻一些的刀片。

队员都很清楚Ghost Raptor是过时的设计,不紧凑的机体和太复杂的设计都是掣肘。当然,因为各种家庭和工作等限制,他们也不一定有时间和精力去排除所有Ghost Raptor的缺点、去搞一个以获胜为目的的机器。因此大家也看得很开,来这里have fun是第一位的。Chuck表示,就算自己输了,那也算是帮着别的更有需要的队伍赢了一场。

Ghost Raptor的未来会怎么样呢?有队员说已经设计了一个用到机器视觉和机器学习的敌方侦测系统,希望可以做到针对对方武器来自动调节武器转速,不过因为重量限制而没能纳入本届的机器里。Chuck则提到,如果还想以Ghost Raptor的名义参赛的话,可能不得不沿用这种横转+举升的模式,但重新设计是必须的。

对了:本场Ghost Raptor使用的机体,以前也和Cobalt本届驾驶员Matt相遇过。这个机体大概使用用了12年,而在2013年的RoboGames里,Preda Raptor和Sewer Snake相遇了……



在那场比赛里,一开始的Preda Raptor也是占据了优势,甚至抓住了Sewer Snake的叉子将其举起。但是最后在一次尝试抓举的过程中后翻,被Sewer Snake抓住机会一下子推到场地边,之后被计数KO,不知道是钳子卡住了还是部件失灵了。

来源:
Cobalt操作者+维修者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RoboticDeathCompany/
Cobalt相关讨论贴:1) r/battlebots/comments/svbjwk/cobalt_vs_ghostraptor_post_fight/
2) r/battlebots/comments/stgwj3/cobalt_pt_2/
Ghost Raptor自由问答:r/battlebots/comments/ksx7u7/battlebots_ama_ghost_raptor/
维修时间讨论贴:r/battlebots/comments/svajcd/chuck_on_ghost_raptors_repairs/
IEEE的Spectrum约稿:https://spectrum.ieee.org/battlebot-carnage/strategy-session
古早RG13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FQeq9I4FIU
3 ICEwave vs Deadlift
第二集里提到,ICEwave第一场输给Black Dragon时用的是新机体,本场他们换成了旧机体(用着有刷电机驱动武器)。
Deadlift输的原因很简单:电池连接脱落了……
队伍是这样说的:连接8S(29.6V)电池和其余线路的接口一开始非常结实,但是经过多次的测试以及和Jackpot的一整场比赛之后,接口逐渐开始松动。ICEwave打一下之后,造成的震动就把接口晃开了,也就是说Deadlift很快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关机了。

冤吗?冤,也不冤。Jackpot是一场硬仗,队伍准备得匆忙,还要调试抓举臂,忽视了这种想当然的细节也合理。但这么仓促就丢了第二场,很可能说这个小错误的代价是整个季后赛。但哪个队伍不是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之后再不断优化的呢,相信第七季的Deadlift会有出色的表现。
来源:
ICEwave社媒:
Deadlift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robogymrobotics
4 Blip vs Overhaul
Blip队本场的目标:多玩一会Overhaul来练习驾驶……你可以看到本场Blip有时候会前头翘起,那就是没有足够练习的体现。他们甚至没有用到可能更适合对付Overhaul的斜铲配置,就是为了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Blip的飞轮运行时大概有两档速度,低一档的方便边开边储能,高一档的用来弹射,所以平时行驶时低一档的速度该维持多少就是一个问题。如果速度太高,那陀螺仪效应会影响驾驶;如果速度太低,那Blip铲起对手的时候就要多等待一会,以便飞轮达到全力发射的速度,可能会耽误机会,毕竟能铲起对手也不是百分百会再发生的事。但是搞笑的是,Blip第一次复位之后,遥控器上控制转速的按钮断了……断……了……

于是Blip的飞轮就一直保持着全速了……Blip弹射的按钮是单独的,没受影响,操作时可以选择全力(针对对方)或者不用全力(自己复位)。这个按钮坏了之后,复位操作也变成了用全力。结果就是Blip复位了半天,因为威力太大而不好调整。复位期间还摔坏了一个轮子,不过这也是Blip唯一的伤害了。
来源:
Blip赛后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_X8EK8G7Vo
5 HUGE vs Retrograde
HUGE队长赛后很激动,因为等这一场理想中的HUGE对决等了太久。在录制期间,本场比赛原定是某天的最后一场,但是录制时,排前面那场的机器总是有故障,两队机器都准备好了,但白白等了两三个小时之后被告知要在第二天再比。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对HUGE最投入的人,满打满算做好了背水一战的打算,憋着一口气就等着放出来,结果临上场了被告知你还得等12个小时……换我我肯定睡不好。

HUGE从本场起应该会一直用黑轮子了,省得再次因为太柔韧而卡进厂外。黑轮子材料说是叫Tegris,也是塑料,但是比之前的UHMW轻一些。在本场还有另外两个优点:孔洞少,减少了被Retrograde抓住的机会;相对来说更抗横转(如果Retrograde没拆掉横转模块的话)。

Retrograde的设计意图是针对目前流行的长前叉贴地竖转,第一场对Rampage的比赛中的表现也算是让队伍松了口气,同时正好对设计本身查缺补漏。

然后第二场就抽到了HUGE……明明是针对大多数贴地竖转的设计,结果偏偏遇上了仅此一两个的高个竖转;本来设计思路是用长叉举起竖转,掀过去再用后部的横转造成伤害,结果反而抽到一个全然不怕这么矮的横转的家伙。不过也不是说HUGE不怕Retrograde,毕竟举升控制系从来就不是HUGE的强项,HUGE后来在赛后总结提到,Retrograde这场看上去有点像Whiplash……(第四届第五届都是Whiplash让HUGE第一轮就出局的)

赛前他们自知凶多吉少,于是赶制了一个机身,舍弃了屁股上的修脚刀,省下来约50磅的重量(机器重量限制的20%)来用作防御。节目里提到,他们对HUGE刀片的两种旋转方向都做了准备,下图可以清晰看到防HUGE往上转的前铲,和防HUGE往下转的橡胶+钢板。最终整台机器才227磅,只到了90%的限重。


但是HUGE还是太强势了,不仅武器威力强,而且哪都能打到。还是那句话,这场对于HUGE来说再典型不过了,完美体现了设计的思路。Retrograde唯一取胜的方法就是控制HUGE然后推到场边,但是HUGE却灵活到可以躲开。


就在Retrograde队的眼皮底下,HUGE刨开了Retrograde前面的顶护甲,一下子打爆了里面举升臂的电调。因为顶板的翘起太过夸张而盖住了某些螺丝孔,队伍赛后在拉斯维加斯三四十度的烈日之下磨了一小时,才终于把它取下来。火上浇油的是,Retrograde当天晚上还有另一场要比……

如果按照原时间表,和HUGE比完之后,离午夜至少还有两个小时,再加上第二天整个早上和上午,他们本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维修。结果比赛一推迟,第二天第一场摄制大概在中午,他们直接丢了十几个小时的维修时间。再加上全球供应链紧张,被HUGE打坏的轮子也没能及时找到同样材料的替补。几家欢喜几家愁。

来源:
HUGE网站:https://hugebattlebots.com/team-huge-battlebots-blog
Retrograde总结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JBpu4WY4qc&t=39s
6 Copperhead vs Fusion
Copperhead在打完Lock-Jaw之后立刻开始修行驶系统,而且很快就准备好了这场比赛。但Fusion在比赛开始倒数321的时候起火了……于是这场推迟了一天。和上文里的HUGE一样,Copperhead也很不爽,于是把怒火都撒在了Fusion上。

Fusion起火的原因和武器停转的原因都暂时未知。一开始起火的是电调,大概是Fusion的传统艺能吧,毕竟Fusion用过的电调也害了Hydra的第一场。但是新电机为什么也失灵了呢,咱也不知道。

Copperhead的策略一如既往地简单:保持武器对武器硬刚。Copperhead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也就是可以在两个机身之间选择、可以改变顶板重量、可以选用磁铁、可以多装一个连接杆来顶横转伤害这几种可能性。本场他们舍弃了磁铁,因为怕磁铁被打碎之后粘在底部导致卡住;多出来的重量加在了顶板上,压着前端让前端保持贴地。

不过可能Copperhead也确实不需要专门为Fusion搞一些特别的配置,毕竟其实人家的板子都很厚的……下图可以看到去掉武器和涂漆之类干扰之后,机身长什么样。机身甚至比某些竖转还要厚。

所以正如节目里采访所说,Copperhead更高级的策略是诱导Fusion多次启动武器,以便增加他们武器电调过载的可能性。其实是一个挺机智的方法——比如Copperhead自身在武器起转(4秒)时,最大电流负载会达到350A,但是武器正常运作的时候只需要40A到60A,也就是说不断起转、停转的武器需要电调不断提供更大的能量。Copperhead只要保持正面对着Fusion,就可以保证要么用武器震撼Fusion,要么用自身比较厚的装甲逼停Fusion。在自身排除了各种潜在故障的情况下,这种打击真是精准又有效。

最后Copperhead基本只受了皮外伤,但是Fusion的耐火性又得到了考验。

(Fusion把一个螺丝的纹刻留在了Copperhead的武器上)

来源:
Copperhead队长频道分析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oPL6IGewqc
7 Switchback vs Slammo!
Switchback的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点:
1 为什么第一场打Gruff时没法复位了:Switchback机身并没受到什么伤害,但是线路布局有点问题,负责举升臂的电线绕在了框架底下,于是在某次被撞之后,框架切断了电线。

2 行驶问题:Switchback的行驶似乎比较慢,但是对于这一版来说,似乎这是正常行为。队伍在设计的时候给各个部位都进行了减重,为了让举升臂这样的部件能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于是行驶系统上就没有搞太复杂的传动系统。别的机器会整一些传动齿轮来支撑更强大的动力,但Switchback本届只整了一个每分钟2000转的系统。如果想开快一点的话,电调可能过载。这点第二版肯定得解决。
3 武器问题:Switchback的武器形状是单齿,击打部位垂直伸出去,卖点是可以针对对手来任意排布和改变重量,在本场里也确实针对Slammo!的形状而放上了三个武器,试图专门击打对方举升臂移动的部位。但问题是队伍发现这种武器形状更适合配合铲子一起食用;我个人理解是他们是指,只有对方被铲起来之后,旋转的武器才方便用最大的接触面进攻,造成最大的攻击效果。日后他们可能会改变武器形状吧。
Slammo!的装甲都是半英寸厚的,所以看上去好像薄弱,但实际上也挺壮实的。第二期也提到过,外壳换用了更耐打的锰钢合金。但是似乎装甲的结实不能防止机身的变形?在访谈里我没听清Slammo!究竟为什么坏了,只听到Craig说里面的好多部件都坏了,赛后武器和行驶的电机电调都换了新的。
不过这些可能都暂时不重要了。录制结束后,Craig改进了Slammo,订购了加工的部件,试运行了机器,但因为一些个人原因选择暂停参加BB。他写了一篇很真诚的博文,但是探讨的是关于精神健康的比较私人的一些话题,我只把链接先留在这里。
来源:
Switchback分析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17LNHrjt8s
Slammo!当嘉宾的访谈节目: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AaLtE_yEMU
Craig的博客:https://www.craigdanby.com/
8 Whiplash vs Skorpios
根据Whiplash队所述,本场丢掉的竖转武器的重量被用在了3/16英寸厚的装甲上。一开始他们并不知道Skorpios准备了长叉配置,所以在初次交锋占优时,保险起见,特意让他们多在螺丝机关上呆了一阵子。Whiplash之后丢失部分行驶能力是因为撞进场地缝,四个行驶里斜对角的一对都坏了,所以后半段开得有点艰难,但是没有进一步解释为什么行驶坏了。

Skorpios的武器应该是在一开始被塞进机关后,在尝试砸墙复位的过程中受了影响。上一场里(第四集)武器因为皮带太紧而中途冒烟了,所以这场他们把皮带调松了一点,然后就越复位越松,反而肌无力……

Skorpios本场的新装置本是为了回应BB里愈演愈烈的贴地前叉配置之风,但可惜的是完全没有检查有效性的方法。本来以为可以铲起对手,让对手在叉子上下不去,然后再趁势攻击,结果,笑死,根本铲不起来。铲子最后反而还弯了。

Skorpios二位总结的教训是:格斗机器就是一个不断排除弱点的过程,damage is weakness leaving your bot。上一届Whiplash被Sawblaze打得很惨,这届断然不会有道理再被类似的Skorpios乱揍一通,Skorpios按照Sawblaze的思路改装的话就不是最明智的选择。(虽然这个装甲原本是为了准备对阵End Game的)

最后是一个问题:Whiplash一开始的做法有没有违规的风险?Whiplash把Skorpios推进机关之后,就在机关外面守着,Skorpios一下来就再推一把。这算不算和2020年Hydra对HUGE的策略?

来源:
Whiplash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FastElectricRobots
Skorpios社媒:https://www.facebook.com/SkorpiosBattleBot
Skorpios频道赛前和赛后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pJqDWtJxMQ
Skorpios介绍装甲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0XOvzJ-p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