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论(1)——目前已知的部分音游比赛规律
一、引言
大家好,我是MONF2021的主文案,参与了MONF前三届比赛的部分工作,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下面分享给大家,仅供参考,如有疑问或者补充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回复。
在开始我们的文章之前,先得给大家引入几个之前没有人提到过的概念,首先是客观因素:观众的数量和含金量、创作者的数量和水平分布、主办方的技术、资金和人力。我们有时候会把这三种因素称作生产力。然后是主观因素,也就是主办方采用的赛制。我们有时候把它称作生产关系。(这里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只是为了方便理解,其实用得并不确切)
众所周知,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我们采取的赛制也得和客观因素相适应,不然难以达到较好的比赛效果,也无法吸引新人参赛。
二、赛制的分类
我们一般把赛制分为三种:1.评委制 2.观众反馈制 3.特殊赛制
评委制,顾名思义就是创作者匿名上交作品,由主办方的评委审阅并给出评分和评价反馈。评委制一般用评分决定排名,是小型比赛活动常用的赛制。特点是专业、小众和排名的高参考性。
观众反馈制,一般粗略分为评分制和投票制,指创作者上交作品,由观众对作品给出投票、评分和评价反馈。观众制决定排名的方式因反馈方式不同而分化,目前常见的排名方式是由评分集中趋势(中位数或平均数)决定排名、由投票数多少决定排名、由投票数和评分集中趋势共同决定排名,也就是MONF #2 2021采用的方式。这种赛制通常只有中大规模的比赛使用。特点是娱乐、大众和排名的低参考性。
特殊赛制,如ChartJam、谱面大乱斗,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是近年来主办方技术力提高之后开始整活的产物,但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观众和创作者的需求。
三、从创作者的角度思考
我们的比赛是以创作者为主体的音游比赛,赛制的根本在于创作者的需求。目前为止,我们发现创作者的需求主要有三种:排名、评价和名誉。
排名是参赛者普遍需求的,其通常与参赛奖励有直接关系,排名的精确性是吸引参赛者参赛的重要因素。
评价是参赛者其次需求的,有时在参赛者的心中甚至比排名本身更加重要。一个比赛只有排名没有评价,就像是只吃饭不吃菜,虽然管饱但是食而无味难以下咽。
名誉只是少数人的需求,如果采用评委制,就算达到顶峰也只能在小范围内享誉,其他赛制为了适应名誉的需求大部分都会在观众的参与度上下功夫,以达到对外宣传的作用。
另外还有极少数人参加比赛只是为了追求有趣,特殊赛制ChartJam为了追求趣味度在创作者的参与度上做了很多极端化处理,最后效果并不好。但这并不表示ChartJam的创新是错误的。(见下文)

三、谈谈为什么前两届MONF是失败的
在介绍主题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如果不想看的人可以直接跳过故事看结论:
很久以前,城里有一个小镇。镇上的人对待事业兢兢业业,每个人都努力地养活自己。民风淳朴的小镇里突然开了一家饭店,好奇的人们都带上钱,准备去吃人生中第一次外食。他们走进饭店里,看到菜单上只有一道菜:投票制,兴冲冲地付了钱,等了整整1个小时才上“菜”,却发现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一碗白米饭。
“我的菜呢?”
饭店老板出来解释:“这次烧的菜不好吃,不上了。”
人们惊愕地看了看眼前的饭,最后还是一口一口地扒完了。
他们隐隐约约觉得自己有什么损失。
第二天,又有人来饭店吃饭,这次的菜单上也只有一道菜:评分制。和上次一样,一个小时的等待和大把钞票,最后只换来一碗白米饭。
“这饭怎么有股怪味?”
饭店老板出来解释:“这是实验性的米饭,可能有点瑕疵。”
“我们的菜呢?”
老板讪讪笑了一下。
他们感觉自己被骗了
第三天,又有人来饭店吃饭,这次菜单上的菜是ChartJam,顾客们都一头雾水。
老板又出来解释了:“这是我们给大家提供食材,让大家自己做菜给自己吃的特殊服务!”
“我们都没尝过你做的菜,哪里知道怎么做菜好吃?“
上面的故事中,来饭店吃饭的人们就是参赛者们,而他们付的钱就是上交的比赛作品。饭店老板是MONF的主办方,在幕后的厨房里做菜的厨师是观众,他们烧的白米饭是排名,他们本该上的菜是评价。
结论:前两届MONF只公开了排名和分数。在第二届MONF的排名可参考性急剧降低的情况下,我们依然没有公开评价,而当时我们未意识到评价是音游比赛中最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认为是赛制本身缺少吸引力才导致部分参赛者的流失,因此在第三届开场时,我们试图使用ChartJam赛制来挽回形象,但是由于ChartJam赛制过于超前,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产生的比赛效果有限,反而降低了部分创作者参赛的积极性。
在Malody商店维护期间我们就顺势停止了ChartJam的联动,现在看来这个决策并不是错误的。
四、聊聊ChartJam失败的问题
ChartJam是由Malody开发组的万猫奔腾(二猫)独立开发并试行的特殊赛制,第一次使用是在太鼓模式,第二次使用便是MONF-CJ。原定的第一目标是让创作者在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到竞争的乐趣,只有交流热度、作品热度和作品质量三方面有至少一方面名列前茅的作品才能挤到商店页展示。第二目标便是让创作者感受到自身实力有实质的提升,制作出达到Stable质量的作品。
ChartJam失败的直接原因是:前两次比赛的过程中主办方过于注重竞争性(第一目标),反而忽略了第二目标,不能让创作者感到自身实力的量化,导致他们对交流的积极性下降,进而使比赛热度下降。这是主观因素导致的结果,本应可以避免,但即便把这个问题避免,我个人依然认为ChartJam不能成功。原因如下(仅为个人见解):
首先,之前展示出来的ChartJam的参与度百分比图可以转换为圆环图,长这样:

实际上这个所谓的创作者应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评价者”,另一个则是“谱师”。其他的音游比赛(除了个别极小众的选手互评制比赛)的创作者都是特指谱师,但ChartJam中评价者的部分却占了很大比重。用做菜打比方就是:评委制和观众反馈制都是你付钱有人给你做菜,而ChartJam是要你付钱自己做菜给大家吃,大家也会做菜给你吃。
这脱离了部分人的能力范围和想象空间。
1.会做谱不等于会看谱。有很多人并没有到达能给其他人看谱的水准,就算交流了也不会产生实质性的进步。
2.有些人认为关于作品的事大部分都可以在私下交流解决,没必要把交流作为比赛的一个组成部分,显得交流变成一件具功利性的事。保不齐也会出现诸多事端,要麻烦主办方来解决,怪不好意思的。
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一个人看谱不如教他该往什么方向进步,而这方面的指点只有部分写谱水平较高的人才能给出。
4.这种人大多不会来参加ChartJam,和一般的谱师交流不会对他们产生实质性的帮助。他们对写谱有一个从头到尾通透细致的认识,到了这种境界,除非很多与他们同一水平甚至之上的高手也参加了ChartJam,那才能给他们带来帮助。
没有流派水平不同的人参加,ChartJam就始终是一池死水。只有多种水平层次的创作者同时出现了一场游戏里,才是ChartJam真正能发挥特色的时点。
目前来看Malody社区内只有4K社区有这个条件。MONF不适合ChartJam。
五、结语
我们把前五届MONF作为试验期,并希望在此期间将我们能做到的所有探索全部都做一遍,感谢各位与我们一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