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蓑烟雨度浮生 ——读《浮生六记》杂感

2023-06-11 23:46 作者:溪_十四寒  | 我要投稿

“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澹乎若深渊之静,泛乎者不系之舟。”--贾谊《服鸟赋》 一日无事,于图书馆中乱翻,翻出清代沈复的《浮生六记》,闲转至馆后池边,看游鱼翕忽,读《浮生六记》。读完之后心中泛起一大堆杂感,写成私记以记之。 《浮生六记》,今仅存四卷,《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此四记,记了沈复生活中的点滴,有与妻子陈芸一同醉吟风月、簪花布盆景的逸事,也有坎坷流浪的哀愁,有与好友踏遍山水的清趣,也有与行路中人共游虞山的缘分……苏轼有《定风波》道:“一蓑烟雨任平生。”沈复的一生,是一身烟蓑,无论晴雨、无论喜或哀,淡淡度浮生。生于快时代的我们,有时也当从沈复一生中学到一些处世之道,一蓑烟雨度浮生。 此生若浮,当认真体验与感受。从《坎坷记愁》来看,沈复一生有诸多次坷:妻子兼知己的陈芸积病身故,家境落魄颠沛流离,兄弟之间不睦……然而在《浮生六记》的其余记中,作者所记的,是与芸在柳堤蓼渚间联句,是与好友终日品赏篱下菊花,是撮茶叶放入荷花心烹雨泡茶,是在书斋中画《无隐图》赠与萍水相逢意趣相投的竹逸和尚……人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世界不可能只为一个人而转。面对诸多不顺时,像林黛玉般哀叹吟咏或许能抒出内心的郁结,但我们更应该学会像苏轼一般——一蓑烟雨任平生,无惧风雨无惧晴,一路高歌一路行。莫名想到杨绛先生,何其多舛!但是泪流过后,又是坚强,仍是认真地生活,认真体验与感受。此生若浮,只有认真体验与感受生活之美,才能不丧失在困境时的希望,才能拥有力量走过路漫漫,像苏轼,像沈复,像杨绛,像汪曾祺。 此生若浮,当好好珍惜。虽《浮生六记》记乐、记趣、记愁、记快,记沈复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然而在字句背后,我看到的不仅是沈复的一生,还有他的珍惜。他珍惜人,珍惜事,珍惜物。他珍惜他的妻子芸,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里如此深情描写自己夫人的,实在罕见罕闻;他亦珍惜萍水相逢的同路人,譬如带他去虞山的那位路人。一路缘深缘浅,缘聚缘散,我们无力把握,无处强求,但我们能在拥有时好好珍惜。《浮生六记》中沈复无数次感叹妻子的早天,无数次叹息物是人非,其实在我看来,好好珍惜过后,便不必过多遗撼。因为当取时己取,当惜时己惜,那便没什么再可愧疚与后悔。 其实,认真感受也好,好好珍惜也罢,归根到底都是对生活的真情。《浮生六记》为何两百多年来依旧能被人推崇?我想,大抵是因为沈复是用真情写就的这本书。因为有真情,沈复吟诗作画、浪游坎坷的生活意趣盎然。读的时候,无数次感觉沈复就像一个在我们身旁的普通人,你能够走个几里路去叩开他家的门,看他和妻子捣腾盆景,看他们两个谈李杜诗章,也可以背上行囊拉着他说:“走,到山里走走,访几个古寺,对一壶浊酒,醉风吟月!”像普通人一般的生活沈复普通的一生,何尝不是在启示我们,其实幸福不是水中月镜中花,只要付出真情,自然能快意自适。 “其生兮著浮,其死兮若休;澹乎者深渊之静,泛乎若不系之舟。”浮生若梦,梦总有缺撼,就像芸的死,就像那再也未曾见的海市蜃楼、蜀中山水,然而唯澹乎若深渊之静,泛乎若不系之舟,以一怀真情,一蓑烟雨度浮生。

一蓑烟雨度浮生 ——读《浮生六记》杂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