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影响力
傍晚又碰到一起电瓶车逆行的交通事故。 路过看到当事人都手足无措的样子,果断靠边熄火拔钥匙下车,第一时间观察伤者情况:坐在地上的小哥意识清醒,但是说腿疼,他的一位工友受了点皮外伤,可自由活动,在询问他们并未拨打“120”后,我就打起了120,叙述了事故地点和两名伤者情况,这里120中心问了我是谁,确不确定他们(伤者)需要120,我说我是路人,又问了这个受伤严重的小哥是否需要120,他估计一时间紧张,不知道要不要喊急救车来,我对120那边说道:“虽然伤者意识清醒,表面看是皮外伤,但是不确定他腿部有没有骨折,这边没有专业医护人员,我们万一挪动(伤者)过程中,他受到二次伤害就不好了。”120中心说:“那你在那边保持手机畅通,先在那等一会儿,我这边已经派车赶往现场,之后会有人联系你”我说好的。之后就在小哥身边站着护着他,避免下班高峰期机动车道上的司机们碰到他。 在此期间和被撞轿车司机交流后,得知他报了110,但没报120,我安慰他道:一般这种情况报了110,110也会第一时间通知120的。随后问他:“事故第一现场拍照了没?因为我看你这玻璃碎渣散落位置和轿车停放位置不太吻合。”他说没动事故现场,而且他有行车记录仪,已经下载(刚刚的事故视频)下来了,所以没拍照,我说那就行了,有了第一现场资料,到时候警察来处理就很快了。这时候俩小哥的工友也闻讯来了。 然后在等待的过程中,路过一辆亮灯鸣笛的救护车,我招招手,他没停,估计是往另外一个事故地方赶去的。过了一会儿,接到一个电话,救护车司机的同事(我猜的,救护车司机一般应该是专心开车,他们同事负责联系吧?)再次确定了具体地址,就让我等着。这时候警察来了,简单了解了现场情况后拍照,好像警察没有联系120,这种情况下可能就是轿车司机在跟警察叙述的时候把伤员简单描述成:皮外伤,意识清醒,能动。不然一般警方在接到交通事故类的报警并得知现场有人员受比较严重的伤,会第一时间通知120赶往现场救助。 不一会儿,又一辆救护车来了,我招手示意,这次救护车停了下来,然后下来一个医生(他的胸前挂着“医生”的牌子)和司机(从驾驶位上下来的)还有另一个医护人员(没注意他的胸前是啥牌子,但跟医生一起下来的,而且参与了伤者的搬运,手法不像是门外汉,应该不是备选司机之类的),从车上搬下来一个床车(带轮子的床)和一个担架,床车在路上滑动,我就上前扶住了,医生在快速观察、询问了坐在地上的小哥一些情况后,他们就把伤员抬到了床车上,我跟着推着床车走到了救护车后面,他们合力把伤者搬上救护车,医生说:“你是路人吧?你不用去,让他的朋友或者肇事者(其实轿车司机据他自己描述正常行驶从右侧缓慢汇入主车道,有事先观察的动作,应该不是肇事者,不过交通法里对于这种主动或者被动造成事故的参与者是否会称之为“肇事者”,我也不知道,有懂的朋友欢迎指正。)跟着一起去就行了。” 这个时候轿车司机和受轻伤的小哥正在和警察交代情况,闻讯赶来的工友站在一边,根据我上次的经验:事故现场要有一名伤员亲友协助警察记录,轿车司机在与警察沟通做好记录后可能不参与到陪护中,那此时那个受轻伤的小哥就是最佳人选,而且他自己也受伤了。我和他说明了情况,让他也跟着去,顺便自己也检查一下,及时检查,别表面上没啥事,万一受了内伤,及时检查、及时治疗才是最稳妥的策略。他跟我道谢,我说不客气,以后一定要注意生命安全,重视交通法,不要逆行,对自己生命负责,他连连称是。然后他们就被救护车载走了。 我回到事故现场,这次警察对他俩留在事故的工友大哥说:“这个(被撞坏的)电瓶车我就不喊拖车了,你想办法把它处理一下”然后就和轿车司机交代了几句,然后我帮着工友大哥把电瓶车推到人行道上去,问他怎么处理,他说他就住在旁边,打电话喊人过来拉走。我说那我先走了,大哥说“谢谢你!”我说不客气,上次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能帮一点是一点。在上车的过程中,轿车司机也跟我道谢,我说不客气,看到了就帮一下。 没错,看到了,就帮一下。我突然想起了题为《这条小鱼在乎》的小学课文,结合前段时间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也是以“这条小鱼在乎”命名的助学金,回想起人生路上极具三观教育意义的老师们,不禁热泪盈眶: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意义真的好酷!读过的书学过的课文写过的字全都算数!成长过程里化作养分渗透到每个人的精神和肉体之中,回忆像时空穿梭般瞬间闪现回到语文课堂之上“这条小鱼在乎”! 它不仅发生在书本上, 也发生在现实中, 更发生在你我身上! 你可能帮不了所有人, 你也肯定帮不了所有人, 但你一定会帮得到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