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026水下机枪


上世纪六十年代时,前苏联开始大力发展水下特种作战力量,这使得专门用于水下作战的武器研发也列入了日程。1970年时前苏联海军通过了Triton-1M超小型潜艇的设计方案,并随即对水下使用的机枪提出了要求(这种超小型潜艇用于执行水下反破坏行动,其乘员为两人,一人驾驶,一人持枪)。意即,新型的水下武器应有能力击杀敌方潜水员,并破坏其使用的载具。

在当时,坐落于莫斯科附近克里莫夫斯克的中央研究精密机械制造局是前苏联唯一有过水下枪械和弹药开发经验的单位,在1968至1970年间他们已经在水下手枪(研究代号“Моруж”,即俄语海军武器的缩写)的研究过程中攻克了让轻武器在水下开火并命中目标的难题。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实验,掌握了如何在水中稳定弹头姿态的办法,与此同时他们也得到了大量水下武器的内外弹道参数,毫无疑问,这些在水下手枪的研制过程中积累而来的经验将被用于研发新型的水下枪械。
新型水下枪械被赋予“Моруж-2”的代号,其弹药部分由前苏联工业设计局中央研究精密机械制造局(TsNIITochMash)负责设计,武器部分则交由前苏联运动及狩猎武器中央设计研究局(TsKIB SOO)完成。上级指示这两家单位在1973年年中完成设计任务,并且要求他们拿出来的设计成果在性能上超越SPP-1水下手枪。

4.5x40mm SPS弹药
平心而论,1973年年中完成设计的这个时间要求是非常紧迫的,为此研究者不得不跳过许多科学论证的步骤,先把原型枪搞出来再说,更麻烦的是,在武器使用的弹药未定型的情况下,任何更进一步的设计工作都难以起步。为了满足军方提出的的性能要求,新型弹药应该具备在40米水深的情况下击杀有生目标和在20米水深,15米距离的情况下击穿25mm厚松木板和0.5mm厚钢板的能力。当时的人们认为这个威力可以保证射击者可以可靠地击杀身着厚潜水服的敌方潜水员或是击穿他们佩戴的呼吸装备,又或者,干脆打破超小型潜艇的座舱玻璃。
由于项目的重要性,中央研究精密机械制造局的局长维克多·马克西莫维奇·赛贝尔尼科夫亲自担任项目的总监,设计所的弹药总设计师彼得·费多罗维奇·萨佐诺夫担任他的副手。在项目正式开始前,他便已经决定要让曾经参与研究水下手枪的第23部(研发弹药的部门)接手水下机枪和弹药的设计。部门首席工程师伊万·彼得洛维奇·卡西亚诺夫(1972年被欧列格·彼得洛维奇·克拉夫琴科顶替)则担任项目具体的负责人。
*值得一提的是,卡西亚诺夫和克拉夫琴科同时还是“涡旋”式弹头的专利持有者,这种弹头似乎可以通过弹头侧面的刻槽来让弹头在水流的阻力下自旋。另一种水下弹头的构型就是如今最常见的截锥型,这种弹药在端部设置有空化器,可以在行进中产生足以包裹整个弹体的空泡,这样一来弹体尾端在触碰空泡的边缘(即空气和水的分界面)时就会被弹回,如此反复则弹体最终将趋于稳定,由常识可知,较长的弹体才比较容易通过这种方式保持稳定。目前普遍认为后一种构型更为先进。
初步研究表明,要达到军方对威力的要求,枪弹的弹头部分需要增重至25克,口径也要扩大到5.6毫米左右,枪口初速至少应该达到310米/秒的水平,与此同时,为了尽可能降低后勤复杂程度和批量生产的成本,新型水下弹药将直接采用5.45x39mm步枪弹的弹壳(在当时也是才设计完成的新式小口径弹药)。在弹药的研究工作开始时,研究者一共制造了13种不同的或采用“涡旋”构型或采用“截锥”构型的弹药,并全部在伊塞克湖湖底进行了测试。
在1971年时,仍有8中弹药的构型在测试当中,其中七种采用截锥构型,并分别有滑膛发射和线膛发射两种样式,只有一种仍然保留了涡旋构型,但随后也在比对中被淘汰了,截锥构型的弹药被证明在射程和精度上都有优势。在多次测试之后,弹头的长度、形状和直径都被确定了下来,除此之外,水下使用时必须的密封剂和发射药也是研究人员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最终他们得到了一种口径5.65毫米,单尖采用双锥体造型并设置有两个空化器的弹药,并将其命名为5.65mm MPS弹,在这种弹药的基础上,运动及狩猎武器中央设计研究局推出了由亚历山大·奇莫费耶维奇·阿列克谢耶夫射击的采用枪管后座原理的TKB-0110水下机枪。

中央研究精密机械制造局设计的5.65x39mm MPS弹药直到1971年末才定型,这并不是弹药研究团队拖沓的结果——研发一种新型弹药本来就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才能成功,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压缩了剩余项目可用的研究时间,这极有可能导致水下机枪的研发工作超出时限,从而招致严厉的惩罚。为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赛贝尔尼科夫决定不再死等运动及狩猎武器中央设计研究局拿出他们的成果,而是自己也紧急开展水下机枪的设计工作。
中央研究精密机械制造局第27部(即专门负责轻武器和冷兵器研发工作的部门)的副主管彼得·特加乔夫被任命为这一项目的负责人,他率领的研究团队包括叶甫根尼·德米特里耶夫、安德烈·库德利亚夫采夫、亚历山大·库里科夫、瓦伦蒂娜·塔拉索娃和米哈伊·楚古诺夫,在两个月之内这个团队就设计出了一种可行的水下枪械,并在1972年时完成了原型枪的制造,这把武器就是AG-026水下机枪。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业界人员对于水下枪械究竟如何保证可靠地自动射击这一问题毫无经验:整个自动系统应当能够确保这种又细又长的弹药在进弹过程中不会出问题,而且要在水下和陆上都能可靠工作。总之,一切全凭摸索,结果如何全看设计师的功力。特加乔夫在设计这种水下枪械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可以平衡射速与后坐力的自动方式,这个构型在SA-006突击步枪和AN-94突击步枪的设计中也有应用。

AG-026机枪有着非常独特的枪机和复进组件,单看前者的话,它只是一种开膛待机的自由枪机自动武器而已,而且人们多半会怀疑这样的结构用在步枪上会不会导致过早开栓的问题,但设计者对此其实有自己的考量:AG-026采用固定击针的枪机和枪体顶部的两个巨大飞轮实际上是连接在一起的,飞轮拥有的大转动惯量将为这种武器赢得足够的开锁延迟时间。这个设计同时也降低了枪机组件的横截面积,从而极大地减小了它们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水的阻力。有意思的是,这种武器的拉机柄也固定在飞轮上,而且不是依靠拉动,而是靠摇动飞轮带动枪机向后完成上膛的动作。
为防止枪机在后退和复进到位时回弹,设计者在飞轮上又设置有弹簧开口环,在枪机前进或是后退到位时,开口环将发生扭转,并依靠摩擦力来耗散原本会让枪机回弹的能量。
这种机枪采用一条松散的金属制弹链作为供弹具,总弹容量为26发(从这个角度来讲,它被称为“机枪”真的有点不够格,要知道后来的APS水下突击“步枪”弹匣也是这个容量)。由于水下枪弹弹头极长的缘故,弹链同时还必须具备定位的功能。为避免缠结,弹连被安装在金属制成的弹链箱中,在枪机后退时,和枪机联动的弹簧会将弹链拖入进弹口,之后枪机前进将弹药推入枪膛并击发。为防止子弹被提前击发,在复进过程中抛壳挺会始终抵住弹底让它和枪机之间相互分离,直到枪机闭锁的时候这个零件才会回缩1.5mm允许二者接触。
为了方便这种武器和前文中提到的Triton-1M超小型潜艇配合使用,AG-026在枪管处还设置有一个耳轴,通过这个零件这把机枪可以假设在潜艇的仪表盘上方作为固定武器使用,除此之外,设计者也提供了另一种在枪管下方设置有握把以便使用者双手操持这种武器的型号。总而言之,一支长不超过585毫米,重不超过5公斤的水下机枪的设计已经完成了。

在1973年时,两个设计局的原型枪,即,TKB-0110和AG-026都接受了测试,但这两种武器都未能完全满足最初的设计需求,有鉴于此,军方和设计方一致同意放宽设计的期限,并将研究的重点从“水下机枪”转移到“水下突击步枪”上来,这一努力的最终结果就是于1975年列装部队的APS水下突击步枪和与之配套的5.66x39mm MPS(在5.65x39mm MPS的基础上完善而来)的水下专用枪弹。

内容出处见如下链接,有错漏之处欢迎指正:
https://guns.fandom.com/wiki/AG-026
https://www.thefirearmblog.com/blog/2020/09/30/soviet-ag-026-prototype-underwater-machine-gun/
https://nvo.ng.ru/armament/2018-02-02/1_982_morz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