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的“天下二分”,比诸葛亮的“天下三分”差吗?
先说结论:周瑜的好
周瑜谋略:
《三国志·周瑜传》: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 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三国志·周瑜传》:瑜乃诣京见权日:“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
周瑜压根没把刘备看成友军,所以整个南方的目标都是:占领。统一南方后,进攻北方,则北方可图也。
1、同时规划了战略和战术,这是非常难得的。一般人只能规划战略或战术,能同时做两方面规划的是大才,比如:郭嘉
2、分析了目前的强弱形势,刘备最弱,先吞并了。刘璋张鲁其次,最后才是北方。
3、和别的诸侯方针没有冲突,该方针有联马抗汉,但是马超并不剑指张鲁或刘璋,所以两个诸侯没有利益冲突的地方,可以尽情联合。
但诸葛亮的隆中对,啧啧啧,一言难尽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隆中对规划了联吴,这是不成立的。因为吴国的军略是吞并荆州,蜀国也要吞并荆州,荆州是双方必争之地,所以联吴必败。
这里说一下这是诸葛亮的弱点:不会思考别的势力想要什么,只思考自己要什么。当两者矛盾,还要强行联合,这就成了笑话。
2、只有战略没有战术,是一份普通的报告。人才和庸才的区别就是,庸才只能顾战略或顾战术,而人才能兼顾。
3、软弱无力,周瑜的报告一点都不在乎敌方是不是“天下有变”,你是我的敌人,打就是了,管你变不变?难道天下不变战略就停了?把自己势力的目标,放在“天下有变”上,实非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