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说一点我的看法罢
之前看过这部电影,现在再看一遍,感触还是挺多的。
首先要建议:第一次看的朋友最好关闭弹幕。因为会有很多弹幕影响你的观看体验。
有朋友觉得说乌合之众什么的是切入点错误,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这或许可以作为一个拓展的方向供我们进行讨论。
群体容易感情用事,没有推理能力,所以很少被证据打动。和其他群体一样,陪审团也被强烈的感情因素左右着。
(摘自《乌合之众》古斯塔夫·勒庞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185页)
正如电影里面所演的,无论是房地产商或是出租车司机还是小卖部老板,他们的综合素质是有高有低的,但不管综合素质是高还是低,绝大多数人仍然无法逃出这个群众心理陷阱。
电影中,除去8号陪审员(其实他是一名检察官)是靠理性做出了冷静的判断,其他的成员或多或少都有感情因素在左右他们的判断。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3号陪审员,他因为与自己儿子的冲突导致他不能理性看待这个案件,几乎全程无视8号陪审员摆出的推理,成为了有罪派的领袖。如果是8号陪审员身上发生了3号陪审员发生的这种事情,即使他是一名检察官,他也不一定可以完全摆脱这种感情的干扰。同时,4号陪审员也属于较为冷静的陪审员,提出的疑惑都获得解答后,选择判富二代无罪。
我并不很能理解一部分弹幕的发言。许多弹幕都在出狠话来批评3号陪审员以及10号陪审员。10号陪审员无道理的打断他人讨论固然应该批评,但是对3号陪审员的批评我不是很能理解。他的思想局限了他,他所接受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教育使他不能以现代的思想来看这个案件,他认为是富二代杀死了他的生父实际上是无疑问的,因为他把自己与儿子产生的激烈冲突和这个案件重合了。所以,我觉得拿狠话说他没有必要,因为他也是可怜的人。谁都不能做到绝对理性,任何人都有被感情支配的时候。
在群体没有推理能力的时候,出现一个具有推理能力的人就至关重要了。8号陪审员先采用感情打动的方法,使陪审团的讨论不至于还没有开始就结束(最开始8号选择弃权的那次投票,实际上他是在赌)。在让讨论可以继续后,他用冷静的推理使其他人回归理性,重新审视这个案子。当有人可以跳出群众心理的陷阱,很大概率上他会成为这些群众的领导者,正如这个影片中的8号陪审员。
拥有理性的思维是一个非常好的品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冷静不随大流而走或是不被自己的过去控制更是鲜有人可以做到的。正是这些可以很好的保持理性的人,推动了人类前进的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