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1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笔记 第2章

2022-10-07 10:44 作者:21-07-29  | 我要投稿

习近平指出: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

 

 

习近平指出:“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研究者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研究什么,主张什么,都会打下社会烙印。”请谈谈这段论述对于理解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有什么帮助和启示。

 

 

(1)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含义

 

①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

 

②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在实践中人们必须遵循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真理。只有按照真理办事,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

 

③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在实践中人们都是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一尺度体现了人的活动的目的性。

 

 

(2)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关系

 

①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这两种尺度共同制约下进行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的“抗疟神药”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采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探寻疟疾的新疗法,符合真理尺度;其目的是为了拯救成千上万疟疾患者的生命,符合价值尺度。

②真理与价值或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价值尺度必须以真理为前提。脱离了真理尺度,价值尺度就偏离了合理的、正确的轨道。另一方面,人类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推动着人们不断发现新的真理。脱离了价值尺度,真理就缺失了主体意义。

 

 

(3)帮助和启示

 

基于实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也是具体的和历史的,二者的统一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到更高级的程度,真理由相对向绝对转化,人的需要和利益也日益多元。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是否达到了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必须通过实践来验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体现了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追求的是真理。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遵循的是规律。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参考文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结合毛泽东的《实践论》,谈谈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结合毛泽东的《实践论》,谈谈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毛泽东《实践论》的主要观点

毛泽东强调:“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认识辩证运动发展的基本过程,也是认识运动的总规律。认识是一个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认识在实践基础上沿着科学性方向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也是实践在认识的指导下沿着合理性方向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不是封闭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发展,往往充满了曲折以至反复,因而是一个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内容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准确把握对象的属性、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以这种认识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人类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发展之根本。此外,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还表现为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手段和条件,如经验资料、实验仪器和工具等。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实践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人们正是在实践的推动下,不断打破认识上的旧框框,突破头脑中的旧思想,引起认识上的新飞跃,从而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前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通过实践获得认识,其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不是自封的。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符合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


②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a.人的实践活动是受人的意识支配的,实践的这种本质特性决定着它不能离开认识的指导。

b.认识活动及其成果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活动方式和发展规律,它一经形成,便能反作用于实践。

c.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表现在:正确的认识能够推动实践的发展,而错误的认识则会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参考文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1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笔记 第2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