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手握巨额现金流的公司只存银行吃利息会被嘲笑吗?
大企业手握巨额现金储备,会怎么花钱?
小企业理解现金流的意义?
公司手握现金流只存银行吃利息会被嘲笑吗?
理解现金流的意义,大公司不断滚动的资金池,小公司生死存亡生命线。
在不久的未来,新老商业领域会达成一个共识:金融部门将会成为任何一家非金融公司的职能分支标配。
-----------------------
今天一则消息引起了我的关注:“字节跳动旗下今日头条在深圳拿下一张网络小贷牌照——深圳市中融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
在2014年互联网金融高潮之后,这种消息本不会再出现于主流视野中了,但是去年下半年“字节跳动11亿深圳拿地,和腾讯做邻居”的消息,让字节跳动的新闻流量权重持续加码。其实字节跳动之前就布局了金融板块,比如小额贷款、保险经纪、证券投顾、汽车金融、商品分期、第三方支付等。
在公司组织的漫长成长历程中,公司的法务部门、知识产权部门、公关部门等逐渐从新兴功能板块变为标配,而传统的财务部门已经不能满足公司这棵大树的基业长青。
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科技开始大范围铺开之后,将财务部门升级到金融部门是一项关键改革,不论是手握巨额现金储备的大公司,还是应当重视现金流理解的中小型公司和创业公司。
1.大企业的金融财务观
对于一家现金流庞大的公司来说,如果单纯把钱存银行吃利息可能会被笑话的,虽然的确有公司这么做……
“据彭博(Bloomberg)2019年9月份报道,日本企业目前囤积现金总量达到506.4万亿日元,约合4.7661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水平。这一数字也超过了全球大部分国家的GDP(2018年全球GDP进入万亿美元俱乐部的国家不超过20个,超过4万亿美元的不足10个),日本企业可以说是“富可敌国”。”
“《东洋经济》杂志在2014年就曾公开过闲置资金最多的200家日本公司,其中40家将总资产的一半以上都换成了现金存进银行。包括任天堂、雅虎、东建、Mixi、城野医生(Dr. Ci:Labo)、手游公司colopl等。”
日本企业从传统的财务观念去把控现金流资源的调控,这大概是从“广场协定”时代流传下来的惯性观念,那时手握巨量日元现金的企业和富豪着实体验了一把日元乘火箭般飙升的快感,开启了日本在全世界买买买的高潮,甚至在1991年美国纽约的重量级地标建筑帝国大厦,被来自日本的富豪横井英树以4200万美元购得部分所有权(帝国大厦所有权在2002年被美国帝国大厦联合公司购回)。
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科技大规模普及的新商业世界里,日本企业的这种传统企业财务观念不仅牢牢的把他们锁在传统商业的地面无法在新领域中腾飞,更是在互联网商业科技角逐中步履缓缓。
在新的公司金融观念下,有些公司正走在变革的前列。比如苹果、华为、小米、阿里、腾讯、百度、360和以字节跳动为代表的新科技公司们。
前几年被频频提到的“苹果现金牛”---苹果手握2000多亿美元现金流,一些股东希望苹果能够压缩现金流派发给股东们,而苹果公司则把现金流投资于全球金融账户而不是业务经营,与此同时,它大获成功的产品仍在源源不断地创造更多现金,已经能够满足业务经营需要。
让自由现金流老老实实放在银行吃利息不是创新型公司应该做的事。特别是在第三方支付和非金融公司的科技企业进行金融业务布局的大环境下,科技公司通过比如过桥贷、与银行合作放贷、自身入水网络消费贷等各种方式,利用互联网金融超大规模的辐射渠道让自由现金流呈指数级增长。在阿里、腾讯的影响下,Apple Pay版的“借呗和花呗”正在试图激活他们的“钱生钱通道”。
同样手握2500多亿人民币巨额现金流的华为,在一众科技公司抢夺互联网金融赛道入场券牌照的氛围下,也无法安静的旁观,上线钱包产品,打通百度、招行等信息流和银行流渠道。华为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布局,或许是因为怕错过下一个入口级机会,但从金融角度来说,更重要的是在互金机器下,大而不倒会多出另一层保护罩,来强化自我造血能力。
2.小企业的现金流理解
在那波80一代互联网创业代表中,“京城IT四少”:茅侃侃、李想、高燃、戴志康里至今仍活跃在浪潮前方并发展壮大的只有汽车之家和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了。而近期准备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理想汽车,以及造车新势力中另一个例子--拜腾汽车,两者现状的对比就很好的证明了中小企业对于现金流的理解决定了生死存亡的命门。
那篇引起广泛热议的《300人吃掉5000万元零食、一盒名片上千,拜腾怎样烧掉了84亿?》的文章详细的讲述了拜腾败局中的一些细节。从中能看到拜腾汽车的创造者:南京知行新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FMC)的现金流理解。
/ 钱烧完了,车却没造出来 /
没人能预料到,最先倒下的会是拜腾。彼时的拜腾,起点高,背景雄厚,团队配置堪称豪华。
CEO毕福康是宝马“i8之父”,总裁戴雷曾担任英菲尼迪中国总经理,设计副总裁叶禀焕曾在宝马担任设计副总裁。
在明星高管的吸引下,拜腾聚拢了一大批来自苹果、谷歌、宝马、福特、马自达、特斯拉、英菲尼迪等大公司的“牛人”。
当时,团队独树一帜的拜腾着实不为钱犯愁,想给它掏钱的投资人排队候场。2018年,拜腾B轮融资5亿美元,是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唯一投资的新造车公司。
拜腾的首款量产车M-Byte,也凭借横贯中控的48英寸大屏、可旋转前排座椅的“全球先锋设计”,吸引了广泛关注。
2018年,拜腾300余人规模的北美办公室仅零食采购费就用掉了700多万美元,相当于平均每人一年吃掉了近2万美元的零食。拜腾在上海长宁来福士广场1号楼26层租了一整层楼办公,员工午饭后遛弯儿,谈论的都是何时把这个豪华电动车品牌推上市,拿到期权。
用员工的话说,昔日的拜腾一看就是“土豪”,“花钱如瀑布”。
直到今年年初,在公司现金流已经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拜腾仍然决定花钱给工厂单独做3D建模的宣传片,理由是“给投资人看”。
在拜腾,项目预算及预算追加等支出只需要部门VP点头,报批后直接从财务拿钱,缺少管控。
结果就是,钱烧完了,车却没造出来。
假如这是一个互联网线上产品的公司,用这样的烧钱模式或许还能撑一段路,但在烧钱黑洞的汽车整车制造领域,这种行为会相当快速的给出现金流理解的反馈结果。
李想能从泡泡网、汽车之家、车和家、理想汽车(理想智造)的连续创业中活下来并壮大,他对于现金流的理解必定十分深刻。
3.现金流的意义
那么现金流对于企业经营的意义是什么呢?
现金流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之一。
现金流是应对不确定性市场风险的屏障,没有之一。
现金流是支撑一家公司“大而不倒”的基础。
在上文中我们提到了苹果、华为、阿里、腾讯、百度、小米、360和以字节跳动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公司们,他们全都布局了金融业务板块,而且都设立了投资部门,甚至一些刚出道还拿着天使轮投资的科技公司都设立了投资部门或者进行一些次级项目投资。
一方面公司的业务在源源不断地持续造血,另一方面当现金流开始超过经营所需和扩产所需的时候,盈余现金流的重要性就相当于一个职场上班族的业余时间,弯道超车的机会就在这种“额外的选择”下产生。
利用互联网金融放大一部分现金流是一种造血方式,利用投资(财务型投资--像腾讯那样,战略型投资--像阿里那样)延展生存和壮大的空间是一种越级打怪的投机方式。
------------------------------------------------------------------------------
参考资料:
张一鸣的新业务:悄悄拿下网络小贷牌照--投资界
日企手握4.8万亿美元现金“富可敌国”,全存银行吃利息就是不花--职得
300人吃掉5000万零食、一盒名片上千,拜腾怎样烧掉了84亿?--未来汽车Daily 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