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历史文化 | 两晋之重要制度文化人物(内含贸大翻硕MTI百科真题)

2021-06-28 10:01 作者:初心联盟  | 我要投稿

中国历史文化 | 两晋之重要制度文化人物(内含贸大翻硕MTI百科真题)

原创 初心百科 


两晋时期

重要制度文化人物 



泰始律

《泰始律》,又称《晋律》、《张杜律》,是晋朝的主要法律。

在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之父司马昭辅佐魏政期间,他指派了贾充、羊祜、杜预、裴楷等人,参考汉律、魏律,开始修订律令。至公元267年,正式完成,次年颁行全国,之后,杜预、张斐为《晋律》作注解,经晋武帝批准“诏班天下”,注与律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因此又被称为“张杜律”。

《泰始律》律令共620条、27600字,分20篇,分别为刑名、法例、盗律、贼律、诈伪、请赇、告劾、捕律、系讯、断狱、杂律、户律、擅兴、毁亡、卫官、水火、厩律、关市、违制和诸侯。主要特点是篇章设置更加合理,法律条文简要得体,并且“纳礼入律”,“礼律并重”,法律概念也进一步规范化。

《泰始律》以宽简著称,是中国古代立法史上由繁入简的里程碑,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世兵制

世兵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强制部分国民世代当兵的制度。

最早创立于三国时期,盛于西晋,在东晋南朝时逐渐衰弱,北朝后期,被府兵制所取代。三国时期,连年战争,需兵量大,而土地荒芜,人口锐减,加之豪强地主大量兼并土地,争夺人口,募兵制无法推行。为保持固定的兵源和恢复发展生产,曹魏开始实行世兵制。所谓世兵,即担任士兵的人终身为兵,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世袭为兵,其全家也从普通百姓身份中抽取出来,由民籍改为军籍,若士兵死亡,其妻子家产皆会分配至士家。

世兵制抑制了军中豪强拥兵割据的倾向,保证了军队的集中统一,对于结束群雄割据、形成三国鼎立和全国统一,起了一定作用。




占田制

占田制是西晋时期颁布的土地、赋税制度。

晋朝初年,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土地兼并日趋严重。为加强对自耕农民的控制及限制土地兼并,以保证国家赋税徭役,公元208年西晋政府遂颁布占田令,规定“以名占田”,分王室、官员及平民三种。王、公、侯,以封国为家,可在京城有房屋一栋,大国国王得郊田15顷、次国得10顷、小国得7顷;官员则依照品第准许其占据一定面积的田地、荫客数及荫户数;平民则规定男子一人占70亩,女子30亩。

占田制既保护了政府收入,又保护了世族特权。




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是中国古代顶级门阀士族。

其发展于曹魏西晋,确立于东晋初年并达到最盛时期,延续至南朝、唐末五代以后走向衰弱。代表人物有王吉、王导、王羲之等,共计培养出了92位宰相和600多位文人名士。琳琅满目、清谈误国、信口雌黄等成语均与琅琊王氏相关。东晋时期,王氏家族在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地位名望之高其他家族根本无法取代,史称“王与马,共天下”。只有在淝水之战中崭露头角的陈郡谢氏家族能与之平肩,并被后人合称“王谢”。

琅琊王氏是中古时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门望族,在政治、伦理道德、朝章国典、文学艺术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其盛衰见证,甚至可以被看作是两晋南朝史海钩沉的历史见证。




相关真题



文章来源 | 初心百科

整理搬运|初心阿卓

百科咨询|初心C老师


中国历史文化 | 两晋之重要制度文化人物(内含贸大翻硕MTI百科真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