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战斗vs逃跑,身心的暗自保护

2022-06-29 17:36 作者:太阳寒水  | 我要投稿

战斗或逃跑反应(Fight-or-flight response),是机体在经历应激反应的时候,通过一些列的神经和腺体反应,使得躯体做好防御、挣扎或逃跑的准备。生理学上的战斗逃跑反应我其实更熟悉一点,(呃,也许也没那么熟悉,具体的肾上腺轴需要翻教材)。不过,心理学上的战斗逃跑反应确是我最近才学习了解的概念,最近一直想要聊聊这个。

我们每天都在用我们自己并不太熟悉的大脑在思考或发呆或睡觉,无论是科学意义上的还是个人意义上的。与我们自己直觉不一样的是,人类引以为傲的意识层的思辨、逻辑、推理等功能只占这个大脑的12%,剩下的88%都是属于潜意识层,在还没被我们意识发现反应的时候就已经提交到了我们大脑的定义-联系-反应(I-A-R)中了。这就是为啥数学教材里面的插图也很重要的原因,因为不被意识到的信息可以绕过批判区(yes or no)被直接接收。所以,我们的观念、行为模式就被不断塑造着。

潜意识的最深层就是就是最早期的以保护身体为最终目的的原始区,可以在应激下诱发战斗逃跑反应。实际上,心理上战斗逃跑反应并没有大家所认为的那么不常见,诱发他只需要一个信息过载。只要是一定时间内接收的信息超过了意识批判区接收的范围,意识区被占满了导致大脑无法进行分析,潜意识就自动出来续航工作,不加判断而直接接收信息。一个非常热闹的酒吧,一个不断侮辱性的异性和上司,一个持续集体活动的传销组织其实都可能是一次潜在的信息过载,这就可以解释身处其中的一些人看似不合理的行为。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焦虑和抑郁都是战斗或逃跑反应被抑制后的心理反馈。环境不适诱发的应激引发如触发战斗反应(想要反怼骂人的领导),心跳、血压、血糖都已经升高到那里了,但是无”斗“可“战”,文明人限制了你的发挥,内部能量长期无法释放,就会有焦虑并有三高;如过触发的是逃跑反应(想要干脆辞职不干了),可是又不能逃跑,不能不干那些不愿意干的事情,于是动力彻底丧失,才会慢慢的走向抑郁。所以,当一个孩子的战斗逃跑反应被彻底抑制住了,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也不足了,这似乎可以部分解释现在普遍的学习动力不足和普遍性的”躺平“状态。

因而,现在的问题就变成了,无论是选择”躺“还是“卷”,本质似乎都是为了对抗环境的应激和意识层的无力,从教育的角度看,这都本不应该是教育的初衷和目标。丰富的经历(经历过才会“安全”的不会触发过载),可”选择“的环境(减少“不得不”,增加意识应对),稳定的情绪(积极的定义联系反应的链接机制)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心理基础。只是,这些对于大部分以”打工人“自居的青椒来说也是一个不太容易的修行啊。

战斗vs逃跑,身心的暗自保护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