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闲聊]从原神开始的文化漫谈(蒙德篇)

2021-10-09 01:02 作者:舞鹤山岚  | 我要投稿

  纯私人观点的漫谈。其实说成是对原神目前剧情的观后感也不错,总之,吧这些文字看作茶余饭后闲侃的粗浅之物即可,求看官姥爷们轻喷(逃)

  另,本人才疏学浅,若涉及理论知识有所谬误,欢迎大佬批评指正。

  咳……

  开始吧。

  既然是文化漫谈,自然涉猎广泛。就从游戏本身来说,角色服饰有服饰文化,建筑场景设计有建筑文化,角色用语,角色塑造也自然体现不同文化。毕竟,游戏本身也属于文化造物,我们从游戏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找到三次元的影子。这就是人类文明给予我们的桎梏。

  不过,笔者只是略通艺术史,术业有专攻,服饰文化和建筑文化之类,恕一概略述,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对知识的尊重。

  因此,我们的漫谈,主要集中于更深入,并不停留在双目所见,双耳所听之类,而是我认为,这些剧情中,mhy的文案究竟想向我传达些什么,以及其背后的来源。

按照时间线和故事线,我们自然要先聊聊所有旅行者旅途的第一站,风与诗歌的城邦——蒙德。

先放个风神在这里

(1)自由的意义

  风之国土的精神是自由。

  天赋书的文案,如果细心品读,不难发现,它其实是mhy对提瓦特尘世七国的设定书。每个国度都有三种天赋书,正对应着这些国家的民族精神。

  对蒙德来说,蒙德的民族精神之核就是自由。

  我看过很多对于蒙德国家原型的猜想。于我来看,蒙德的原型并非一个国家,它是欧洲多国的精神集合。

  蒙德的建筑风格偏向德国,荷兰,奥地利等中欧国家;从人物命名来看,琴,丽莎,芭芭拉等偏向英语国家;从政体来看,蒙德的骑士团制,其原型明显来着于中世纪三大骑士团——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条顿骑士团。而蒙德的精神,其明显与改变世界的启蒙运动相关。而启蒙运动的高峰在法国。

  自由一词古已有之,但论及真正将其理论化,哲学化,并推而广之深入人心的事件,则必然是启蒙运动。这是一场顺应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为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作思想铺垫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的意义我们不多赘述,我们只谈何为自由,以及它在游戏中的体现。

 何为自由?很多人会认为 随心所欲率性而为即为自由,其实,这是最浅薄的自由。真正的自由,或者说,能为大众带来正外部性的,具有伦理意义的自由是有约束的。这也是孟德斯鸠等思想巨擘所倡导的法的精神之一。法律和制度,表面上是限制自由,其实是维护全社会的集体自由。正如高塔孤王迭卡拉庇安以风墙压制民众,实现了他在统治上和精神上的自由——他以为他在爱他的子民——却被推翻,劳伦斯家族以高压政治实现了他们的权力自由,却被推翻一样,都是因为,他们个人的自由侵犯了人民的自由。也如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人权宣言》所说:“自由即有权做一切无害于他人的任何事情。”而抵制自由思想的人以“没有绝对自由”否定自由本身的意义,更是倒打一耙。

  这就是为什么蒙德的图书馆要有《借阅守则》,骑士团要有《守则》和禁闭室的原因。

  自由定义的提出,有利于解放劳动力,推动自由贸易,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有意思的是,蒙德或许有资本主义萌芽(酒业,零售业,餐饮业),但显然和其自由思想没有联系。蒙德的自由是因为对风神的信仰而通过宗教神学方式固定的——这种与现实世界不尽相同的模式或许揭示了提瓦特世界社会规律的合理性。

(2)抗争的光荣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是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发出的呐喊。我们除了体会他崇高的品格之外,更能感受到自由与抗争之间的关系。

  风之国土的脊梁是抗争。

  任何国家的脊梁都是抗争。

  自由是一种普世价值。抛开如今西方世界将自由功利化,庸俗化的行为不谈,这是一种高尚的普世价值。而实现这种价值的途径,很多时候要通过抗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革命来实现。

  蒙德的历史是抗争的历史,中国近代史也是抗争的历史。中国出品的游戏,自然更能引发中国人的共鸣。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他们或者为自己的自由而抗争,或者为百姓的自由而抗争,或者为国家和民族的自由而抗争。

风之国度的脊梁是抗争

  不止是中国,当斯巴达克斯带领同胞挣脱锁链,当德意志农民举起印有草鞋标志的旗帜时,当法国的“扎克雷”们向贵族挥舞他们手中的农具时,当巴黎人民在街垒战斗时,当俄国人民冲进冬宫时,抗争的意义已经得到诠释。

  从理论上说,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发展的,而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既得利益者必然不会拱手相让,因此要实现社会进步和普遍自由,抗争必不可少。

  蒙德因推翻高塔孤王的抗争立国,因推翻旧贵族的抗争而延续,抗争的血脉早已深入蒙德人内心。蒙德图书馆《与神性同行》一书的开篇之问也得以解答。神带来了什么?神带来的自由和守护自由的抗争精神。这种精神渗透进温妮莎等人的英雄故事而传承。这也是为什么劳伦斯家的后人不受蒙德人待见——除去刻板印象带来的沉锚效应,只能说,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会把他摔垮。而蒙德如今的繁荣与传遍大陆的盛名,皆是抗争带来的光荣。

(3)诗与酒

  终于谈到大众文化部分了。

  一座城墙巍然的城市,一个由冒险家们组成的组织,一个受民众欢迎的酒馆,有一个吟游诗人再吟诵诗歌。这是我们脑海中对中世纪风格异世界的固有印象,蒙德城无疑也具有这样的文化氛围。诗歌是一种受众广泛的文学体裁,酒是一种受众广泛的饮品,这两种文化超越了阶级边界,成为了普遍的大众文化。诗歌与酒的结合,在数千年前便出现了。在古罗马,宴会传统可以追溯到王政时代(约公元前753——公园前509)以前。而酒几乎与宴会同时出现甚至更早。共和国和帝国时期的罗马,酒除了聚会宴饮用以助兴,更是公共集会等活动的辅助。在中国,最早发现的酒实物可以追溯至商代。(此处笔者有疑惑,望准确答案)酒能带来愉悦,久而久之便与富足,丰饶,享受等结合,而这些意象同样是诗歌的催化剂。《诗经·小雅·宾之初筵》、《诗经·大雅·既醉》等诗篇均有关于酒的描述。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高峰,而喜酒的诗人更是不胜枚举,这里不多赘述。总之,在人类文明史上,诗与酒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

  巴巴托斯本人就是个力证。这位不怎么干正事的风神似乎不是在喝酒就是在等着去喝酒——这个时候他一般会做吟游诗人的工作。他的职业还证明了诗与酒和另一种艺术——音乐的联系。去图书馆读书或许并不是适合大多数蒙德民众的文化传承方式,而蒙德的自由与抗争精神,便在一位位吟游诗人的歌声中,伴着醉人的酒香得以代代传颂。


  蒙德是古老的城邦。他的几大精神可以概括为人文主义的精神而不局限于这个范畴。但是我们并不能在蒙德人的日常生活中感到悠久历史带来的包袱感,反而会有一种常来常新的感觉。或许这就是蒙德自由氛围带来的红利,培育了这片土地繁荣的文化和艺术,和一批批勤劳善良的人民。

四风轻抚,护佑大地


[闲聊]从原神开始的文化漫谈(蒙德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