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末狂想》Ⅵ -「因果」与「虚空」的新研究结果与观测者位点相对论
「因果」与「虚空」的新研究结果与观测者位点相对论

注:《终末狂想》为时光终末的神秘学、哲学、魔法学、科学等众多学科的学者们共同撰写的知识普及用刊物。【实际上就是世界观设定集】

我们先前已经了解过。因果与虚空是“相反”的。但根据圣堂最新的概念研究定义,这种说法是不太严谨的。
虚空和因果接触交融,最终才会化为“真无”。
所以实际上,虚空本身也是被我们定义的一种“存在的概念”。虚空不等同于“真无”。
万事万物无数概念的最终两极,是“有”与“无”。而“因果”与“虚空”是次级的概念。因果方向支撑与证明“有”,即支撑证明“存在”。而虚空方向则负责将“有”消除。
用一个更好理解的方式去说明,
如果说因果是正数,虚空就是负数,而两者撞在一起,化为代表真无状态的零。
从宇宙的角度出发,因果正在不断膨胀。宇宙时刻随着因果的膨胀被推进前移,而前移的时刻催生着时空的膨胀,如此进行着无止境的循环。而中途破碎,或是停滞的时间线,化为不能稳定存在的因果,最终被虚空侵蚀吞噬,在漆黑一片的虚空区域被彻底瓦解消融成真无。
有关于意识与因果还有宇宙诞生的谜团,我们谁也不能给出一个绝对准确的说法。但如果不存在“意识”,那么就完全不存在观测者,不存在观测者,所有的概念都没有意义,准确的说,无法定义。包括所谓的“客观存在”的因果也无法被定义。即便是经历过上一个宇宙法则的人,也不知晓再先前的最初的因果与虚空是如何产生,也不知道我们宏观的大宇宙究竟是怎样的运转和演变形态的。
有关宇宙机理的讨论是没有止境的,在本篇到此为止,我们接下来要细研因果和虚空的性质。
一、因果层的新研究
1.1 因果流动级状态:稳固态与流动态
首先引入一个变量级,名字叫“因果流动级”。表示着某一因果实体、概念、或较大的因果集合(本文都称为“因果存在”)的流动剧烈程度。流动层级越高,说明因果的流动更为剧烈,层级越低,说明因果更加稳固。
这里要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流动级高并不代表“因果存在不稳定”,而是表示该“因果存在”是随着时间在变化的,是可以在一定状态区间发生一定程度变化的。
意识、记忆、思维这类的因果,就有着很高的因果流动级。是处于流动态的因果。
或许,读者可以理解一下这句话。
“这一秒的我和上一秒的我,都是我,但思考着这个问题的我,和上一秒没有思考这个问题的我,是有所不同的。”
而大部分不存在意识的因果存在,比如一般情况下周围的建筑、砖土之类。则不具有较高的因果流动级,处于稳固态。特殊情况是,在固定环境下的物理法则,这样的因果也是稳固态的。
(实际上,当你在推倒一个建筑的时候,每一片碎砖尘埃也都还是稳固态的,因为它们是处于稳固态的物理法则下遭遇的破坏。)
1.2 因果的狭义强度和广义强度(广义要联合流动级状态判断)
因果的狭义强度:单纯的指一个因果存在的“强度”,此处的强度不考虑该因果实体的流动级状态。如强大的意志自身的因果强度就高于较为脆弱的意志。因果的狭义概念强度基本就是直观的强弱之分,而不需要太过深究的理解。但是,狭义的强度会无条件不受干涉的影响一个因果存在的“存在之根”。
在虚空之中,我们仍然能见到大量无法被消融瓦解但是不稳定而混乱的执念存在,这种“存在”正是依赖于因果的狭义强度。
因果的广义强度:又称“因果综合强度”或“真·因果强度”(真强)此处的强度不仅要考虑方才所提到的因果狭义强度,并且同时要掺入因果流动层级的综合判断。我们提到,一般情况下,因果的流动级高不代表“因果存在不稳定”,但是流动级高的因果,更容易受到干涉影响(尤指虚空接触造成侵蚀和强烈因果的互相碰撞),导致进入“不稳定”状态的可能。此时,如果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达,整体的因果强度应该为:

(其实这里应该还需要乘上一个特殊系数,但是只要看到这个公式大概就能明白了。)
举出简单的案例,诸如生命意志这样的因果存在,可能本身具有较强的因果狭义强度,但因为流动层级较高,易受干涉影响,在接触虚空的时候会更容易受到侵蚀而进入不稳定状态,甚至瓦解。而相反,依旧是如建筑、砖土之类,一般情况下的因果强度并不高,但由于流动层级比较低,在接触虚空,因果受到消融时,甚至能支撑更长时间。
1.3 意识承载体与“锚”——安刻Anchor
(关于虚拟主播和中之人之间也存在类似安刻这一点的概念属于是可以辅助理解)
一般情况下,生命具有意识与肉体。我们常说“我们的意识寄宿于肉身之上”,但实际情况是,在意识与意识寄宿的身体之间,存在着一个特殊的点——锚,即Anchor(安刻)。
所有相连的因果线都缠绕在这个有些抽象的锚点上。安刻作为因果关联的安定存在点,汇聚而成的概念实际上可以理解为“统合与诸多因果相连的个体思维、意识、记忆”的核心。也可以作为连接意识思维和肉体的中间点。
安刻能够使得一个完整个体的整体意识在具有较高流动层级的时候能够保持一种稳定的运转状态。
有的个体完整意识在失去肉身之后仍旧能以类似“灵体”的方式继续存在,正是因为安刻仍旧存在并持续稳定工作。正常情况下,肉身死亡后,安刻会负责辅助逐渐将意识因果转变为最纯粹的因果(可以理解为一种逐渐将因果强度降低的过程)。
另:安刻的因果概念,在离开了对应缠连的个体思维意识之后,会立刻失去“安刻
”这一概念自身的因果强度。在部分时空,存在某些特殊机程,转移肉体死亡的安刻和意识体。
二、虚空层的新研究
·声明:于虚空中存在太多我们未知的,无法理解的异常与变数。故而目前的研究还无法太过深入。只能总结现在的部分新经验。
2.1 虚空中的执行者“喰因异兽”——业影
我们曾经一直认为,业影是虚空的一部分,但既然虚空本身会和因果互相消融,那这种“业影”的存在、以及与我们无数次的“交火”就成为了一种悖论了。所以事实上并非如此。
业影本质上,是流进虚空中的,原本具有自我意识以及安刻的个体因各种原因失去了肉体与“安刻”后,具有高因果强度的意识、记忆、思维的紊乱因果交缠体,在虚空中产生的构造生命体。(严格意义上,应该说是“拟生物”,因为他们原本是具有意识的“生命”,故而构造体更多偏向具有“生物”的特性)。
“消亡感”产生时的本能让他们残留并缠连在一起的执念得到极大的因果强度增幅,故而难以被虚空融合消解。之所以他们会对我们这些正常因果存在发起进攻,实际上是一种“追寻失去之物”的本能。
业影具有抽取因果的能力。他们会将这部分因果转化为自身“整体”的一部分,从而更多的强化自身在虚空中的“存在能力”。这可以理解为一种想要“活”下去的执念。所以一般我们必须要避免自身和业影发生接触,他们会从你的五感开始抽起,然后是你的记忆与意识,直到能够触及你的安刻。——然后他们会将你的安刻活生生的抽离出来,即便他们在最后什么也得不到,但若是你身处虚空,要么消亡,要么很快就会成为同样的业影。
另外,业影具有群体行动的异常特性。也存在多重个体融合成巨大个体的可能。
不要相信业影的低语,那是残留的混乱意识片段,并非一个具有完整自我意识的个体所发出的。
我们消灭业影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将紧紧缠连的业影构造体的因果打散,从而让碎散的部分更容易被虚空融合彻底消亡。
2.2 异常的虚锚意识诞生者——虚裔
虚裔与业影是不同的,因为他们在不存在安刻的情况下,仍然具有完整的“自我意识”。
目前我们已知的一种虚裔的产生方式,是通过融合多种极度近似的残留执念或意识片段,发生了某种变异后,以此作为“伪安刻”,也就是“虚锚”,来将自身整体稳定下来。
由于是以强烈的融合执念作为虚锚,这部分执念会得到极度的强化,虚裔往往会不惜一切代价执行执念的目标。
对于虚裔,我们还没有过多的了解。似乎在旧的宇宙法则之下,早就存在虚裔了。
但要注意区分,有的业影本身也存在“执念”,但他们的意识是残缺的,并不具备完整的自我思维,他们仍然不属于虚裔。
三、观测者位点相对论
“我观之象,观我所居,虚明实影,存消无常”
这是一种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和意义的新理论。因为在“观测”上,我们将要暂时在某种意义上打破“因果”与“虚空”的界与规则。
3.1 因果虚空双极观
这种理论,其实说的就是于宇宙的每一个点都存在两极,一边是因果,一边是虚空,而每一个点只要存在,那么它在因果虚空观的状态上,都必定处在两极之中除了中点(中点即“真无”)的某个位置。这种概念和本篇最初所提及的类似。
在这里,我们依旧用正负来理解,用正代表因果侧,用负代表虚空侧。
3.2受观测环境位点与观测者自我位点
从较为简单的受观测环境位点上先做解释。受观测环境位点的状态一般只存在两种,一种是因果环境态,另一种是虚空环境态。我们日常中所处的环境就是因果环境态,而能将我们自身因果侵蚀的,似乎一片不可视虚无的虚空领域,则是虚空环境态。
观测者自我位点指的是作为观测者自身的因果虚空所处状态,一般情况下,都处于正常的因果状态。但透过因果级手段,调整自身位点状态后,是能够将观测者的自我位点转移到虚空状态的。此时,所观测到的环境与世界将于正常的因果视产生差异。
3.3 相对视与典型四视
相对视,必须同时考虑观测者自我位点以及受观测环境位点的相对状态。根据相对状态的差异,产生的最终所观测到的内容将会有所不同。我们在这里先讨论四种最为典型的相对视。
·因果界因果视:受观测环境位点为正、观测者自我位点为正。我们作为因果世界因果存在的个体,最为普遍正常的物质所视所感的观测。周围的非物质型因果的流动难以通过肉眼所见(如因果源素,要通过“共鸣”的方式来“感知”)。
·因果界虚空视:受观测环境位点为正、观测者自我位点为负。当将自身观测者位点移动到负状态,也就是虚空状态时,将能够能够在保持对因果流动性较低的环境“可视”的同时,观测到环境中的因果流动,以及“安刻”的存在。
(注意:将自身观测位点转移至负的虚空侧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行为。目前只有部分圣堂术士和阿瓦隆高级研究人员拥有特殊的可以操纵自身观测位点的装置。)
(来点相位移动,别结印了)
·虚空界因果视:受观测环境位点为负、观测者自我位点为正。在这种相对状态下,理论上将会是什么都看不到的一片漆黑,但能观测到其他因果个体的存在(只要还没有与虚空消融。)
·虚空界虚空视:受观测环境位点为负、观测者自我位点为负。这一种相对视仍需要进行研究。根据推理,于虚空之中,虚空视将能更好的观测到仍然存留的因果。而因果视将只能看到未被消融的仍然具有形体存在的东西。
(注意:小心虚空界因果视不可见的业影。)
·总结:虚空视更偏向于见到因果的本质存在状态。并且能更好的将原本不可视的,形而上的存在转变为“相对可视化”。而因果视则是对于外观、表面的观测。但整体的相对视所能见到的,必须更严谨的参考受观测环境位点以及观测者自我位点的一种相对状态。
本篇的内容整体来说仍然相对混乱,仅是近期最新研究的一篇简单报告。
希望能让读者对于因果与虚空带来更好的新理解。
特别感谢拙言先生对本期内容研究的归纳指导。
观测者,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