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之养气篇
六国所以焚灭,其无明主乎?
君不见春秋五霸也。
其不善士乎?
君不见战国四君也。
是固以力亏,命气尽而势已去,
且秦善养气,脉象盛极。
故西覆亦定数矣。
盟津既会,而封诸夷。
周丧初,秦无闻,
齐桓、晋文其也贤,而北原逐鹿,霸居犄角;
夫差、勾践、熊旅以尺寸之地,不毛之疆,励精而图治,问鼎中原,称雄者终。
当是时也,秦蛰卧西陲,假迁王之泽,休养生息。
比及穆公,始有远谋,善纳奇才,西向而伐戎,
扩其城,长其势,威其名;
受封于天子,养浩然之气,而不与六国相争。
后孝公除卫鞅变法,
精其兵,倍其粮,束其权,
远交而近攻,连横而破纵,
续七世之余烈,传于政以出关,
荡灭六国,并吞寰宇。
贾生曰:“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不测二世而亡,为世人嗔笑。
齐晋之属,
非无重耳、周子之矫天命而僭王尊,
寤生、兹父之调谋知而循周义;
非无仲父、申不害之修明道而斧礼法,
田文、魏公子之行忠信而重贤士;
非无临淄、邯郸之方百里而居沃土,
稷下、西河之鸣百家而立己学,
虽未成族秦之势,当与其抗,不至飘零。
然秦兵旦出函谷,夕隳六庙,
皇亲黎庶,客死异乡,何也?
试与秦之速亡相论,
则知此二者皆为命数所劫。
紫薇临幸,诚六国鸿运也。
然则旦有王象休祲,
必先用国之命气,亡民之财力,
其脉逝者,
或未至战国已衰,或动及根基而凋,或争逐更相减损,不日而早夭。
视秦则反其道,高筑崤函,汇蓄锐气,安逸而冷观。
待六国再而衰,三而竭,
遂一鼓作气,崩九鼎而墓周室,薨族戚而诛六合,殁大夫而吐哺天下,
欲递万世之基业,使赢子孙盛万代而不绝,可谓盛气滔天。
有是强力,而为戍卒揭竿覆者,
是以七圣孕而气力丧,透支国体,心有余而命数殆矣,安得不随六国迁灭哉?
夫大唐,盛朝也,其亦生七圣,及天宝,节度叛,而急转入衰,不亦命脉尽施之理乎?
六国之弊,弊在匀命气于百八年岁,不知存焉。
使先祖遗锐,霍于一城之蝇头;
社稷土力,投诸紫垣之鸱吻;
民工版筑,废于邻邦之耗战;
紫电青光,弃于沙场之余埃。
悲夫!夫六国着尚有养气而不致倾覆之计,秦则难脱也!
甲子十度,烽火连天,尸骸遍野,九霄胆寒,渔阳声断,若使天命不临,无一国甘以己脉相祭,则向太平谈何涅槃?
秦之养气者,终六百年之余乱。
凋如黄花,后人诟之,是不知天命决然也。
苟从市侩言语,而妄加褒贬者,其未明“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之言语也。
然则古今天下之人,少如是邪?
更不知几自恃得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