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宗巍坠楼台词全本(第一回1)
首先在这声明一下,本人不是郭德纲,也不是相声演员,只不过个人出于喜好传统相声《白宗巍坠楼》而写这一个系列,主要原因是由于本人在网上搜罗了很长时间没有找到《白宗巍坠楼》的台词,所以想在这里写一下方便查看。
《白宗巍坠楼》是一部长篇单口相声,按照我的看法我觉得可以按照老时候的评书去理解,很多北方的朋友可能都有去园子里听过评书,一般来讲一个很长的评书需要花费好几天甚至好几个月才能把整个故事讲完。《白宗巍坠楼》亦是如此,讲述者郭德纲先生花费了五天时间,每天一个小时左右才将整个故事讲完,确实不容易。按照郭老先生的话来讲:为什么要这么折磨自己非要来讲《白宗巍坠楼》?一个是怕它失传了,因为现在能够上台讲《白宗巍坠楼》的人很少很少了,很多人都不愿意来讲,因为整个故事很长,很曲折,情节复杂,很多的相声演员看到这个厚厚的本子就很害怕,不能胜任这个工作。
第一回
定场诗:
伤情最是晚凉天,憔悴斯人不堪怜。
邀酒摧肠三杯醉,寻香惊梦五更寒。
钗头凤斜卿有泪,荼蘼花了我无缘。
小楼寂寞心宇月,也难如钩也难圆。
感谢朋友们的光临!今天晚上呢,给大伙儿说一段长篇的单口相声,叫《白宗巍坠楼》。这个事情想当初是发生在天津的一段真人真事儿,我们的相声大师张寿臣先生把这个事情丰富之后整理成为长篇单口相声。但是呢,很少有演员来说它。为什么呢?时间占的挺长,而且里面的头绪挺复杂,一环套一环,所以很长时间来,没有人去说这个节目。我们呢也怕他失传了,所以尽量的想把这类的作品能够更多地呈现在舞台上,多多的保留这些传统的节目。
这个长篇单口相声,跟评书有接近的地方:第一,篇幅比较长,有的时候啊,每天说这么一小段能说半个月一个月,在这一点上跟评书是一样的。区别在哪儿呢?可能喜剧的因素稍微多一点,注重包袱,注重笑料。除此之外,两者差不多。
评书,大家都很熟悉,全国哪都有。一般来说呢,都是用普通话说的,但是各地也有一些方言评书。就比如说到了山东有山东评书,有位名家,刘彦广刘先生,山东评书的名家,说燕子李三说得好。说话呢全是山东方言:这燕子李三垫步伶腰一蹭上了房了,山东话。四川有四川评书,四川评书有意思,这个醒目的使用频率稍微高一点,我听过。你看,我们这醒目很少拍,开始的时候拍,快结束了拍,而四川评书在节目当中也经常用:话说(啪!)刘备(啪!)关羽(啪!)张飞(啪!)赵云(啪!)【众人笑】(开玩笑)跟烙烧饼的在一块上班,所以他们这个醒目的使用频率非常高。
风格不一样,但是目的都是一样:讲古比今,劝人向善,教人学好。不敢说是高台教化,但教人学好这是真的。没有说听完这个出去弄把刀劫道的没有。
咱们这个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呢?1927年10月12号上午十点,有人说你这是胡说八道,评书一般来说没有那么准确。,但是这个我们是查过资料查过档案的,时间是没错的。就在这个时间,天津市旭街,也就是现在的和平路,有一个很大的建筑,叫中原公司,现在就是天津的百货大楼。那阵这可是了不起的地方,人来人往,卖什么的都有,中原公司楼顶上面是一层屋顶花园,摆了一圈各种的盆花,这大盆的好几十斤,栽着各种的花儿摆了一圈。靠墙这儿呢,有一个露天的电影的银幕,底下摆了一些个茶座,逛商场逛累了就在这坐一会儿,要杯汽水,吃块点心,看看露天电影,休闲解闷。
就在这些个看露天电影的人里边,有这么一位:三十四五的年纪,穿着一件大褂,浅灰色的长衫,看着人的气质是个念书人,可瞧着好像受了什么刺激,俩眼没神,凝了,这头发还挺乱,脸上还有伤,看这意思,让人给打了。这人搁这坐了将近三个小时了,也不说话 。到最后喊来伙计要过纸笔墨砚,刷刷点点写了几行字,写好了叠上揣在怀里,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往边上走。手扶着晾台往下看,底下就是天津旭街,人来人往。瞧着瞧着,这人一撩大褂,踩着椅子,就上了这沿了,周围人都没留神,没人注意。他噌一下子,都没带数数的大头冲下,呜呜!人就跳下去了。临下去的时候,这个右腿无意中挂掉了一盆花,连人带花,呜!全下去了,大头冲下拿脑袋找着地面,啪!当时就碎了,脑浆子全出来了,目击者里面好多人打这起就不喝豆腐脑了,人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