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寒手游公测性能分析
因为个人时间原因,开服已经三天了,到现在才做分析。在做帧率记录的时候因为个人原因只做了两分钟就被迫终止了,再次进入游戏需要排队就没重做。这次测试的手机还是ROG6,16+512版本,SOC是骁龙8+Gen1,为什么不做8Gen2原因很简单,我没有。还有一个骁龙7Gen2的设备,但是帧率太低就没做测试。 先说一下和上次内测有什么不同,这次公测加入了超分辨率技术,也就是说开启后相比内测时画面没那么糊了。最高画质下帧率限制有所提高,内测时期分辨率调到精致,帧率会限制在30帧,这次公测则是限制在48帧,相比内测时的30帧流畅很多。我测试两次都是限制在48帧,但有时会限制在60帧,具体机制还没发现,但可以排除设备问题。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公测对内存要求提高了不少,上次内测RAM占用2.3GB,而这次达到了恐怖的4.7GB,在手游中是相当炸裂的存在,建议运行游戏前空闲内存在5.5GB以上。
画质参数
下面是scene采集到的数据,因为个人时间原因和进游戏排队问题,只记录了2分钟。有个小插曲就是,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手机没电关机了,还好会自动保存草稿,不然我也没精力再写一次了。测试时启用了ROG原装的半导体风扇,同时开了暴力扇辅助散热,散热方面是完全OK的,其实暴力扇散热能力已经超过半导体风扇,之所以还用半导体风扇是因为安装原装风扇后性能不受系统限制。所以即使只有两分钟,数据依然有代表性,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温度的提升或者性能的降低,非要抬杠的话后续有时间可以重新做个长的。要注意的是,这次测试时的场景实在做主线任务,不是闲逛也不是打怪。
从数据上来分析,帧率是被游戏限制在了48帧,帧率一条直线,功耗为10瓦,峰值功耗为11.88瓦(上次内测峰值功耗为16瓦),电池温度为34℃,cpu温度初始88℃左右,随后程下降趋势稳定在70℃左右。cpu频率因为被我锁定了所以在一条直线,并不是测试有误。cpu利用率上不去是因为帧率限制,根本跑不满,我调的调度是优先超大核,所以小核几乎全程装死。最有意思的是,这次gpu频率大部分时间都在500MHz以下,可能是因为主线任务场景不是很复杂,但画质拉满gpu才300MHz的频率即可48FPS,显然这次的优化还是很到位的。 分析总结,不考虑温度和功耗因素的话,骁龙8+gen1的性能稳定60帧是没问题的,锁48帧的情况下处理器负载在20~55%之间,这个占用和O神很相似,也和开了120帧+HDR的农药很相似。但是相比之下,逆水寒的压力更倾向于GPU,所以对以砍gpu出名的骁龙7系列处理器不太友好。
但是理论归理论,事实上大部分玩家的手机都不是游戏手机,手机系统也不允许持续稳定的提供性能,同时也不具备这样的散热条件,发热降频或者卡顿问题在所难免。网易的优化确实也做了很多,再优化下去说白了就是砍画质来降低处理器负担。这点我是不希望看到的,因为即使现在把画质拉满,在我看来也只是可以接受的程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次布料的物理效果被砍了一刁,没有内测时那么柔顺,对应的,cpu负载也确实降了很多。超分辨率技术解决渲染分辨率低,也就是画面模糊的问题,但是带来的问题就是延迟增加了,有种走路会漂移或者刹不住车的感觉。以目前的硬件性能,继续提升画质或者帧率也确实可以,但是目前大部分的散热条件都无法允许,我不加任何主动散热的情况下,游戏十分钟之后手机温度在50℃以上,这才仅仅是处理器负载在30%左右的情况下。
我认为保持现状已是最好的选择,玩家可以针对自身设备自己散热能力做出画质的取舍进行调节。把希望寄托在芯片厂商上把温度降下来是不太可能了。但是后续的处理器性能会更强,能效也会更好,发热问题不会像现在这样严重。但是那仅仅是因为相比之下占用率不想现在那么高了,现在大部分手机厂商都在散热上下功夫,因为想把处理器的性能发挥出来还是得看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