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同人文顾思林——“殉国”
顾思林·同人文
【殉国】
信誓会磨灭,礼乐会崩毁。可是铁血,永远不会。
——————————
顾思林,字慕之。十八荫为带刀散骑舍人,廿四登科,为肃府长史,后迁兵部郎中、兵部侍郎、兵部尚书,后改武职,至长州都督、抚远将军。父玉山,官至中书令。妹思卿,今上元后,谥孝敬。长子承恩,死国。次子逢恩,文不成,以从戎。
关于情
从小到大,舅舅是最亲近的男性长辈。他当过几年肃府长史,后来去了部里,但仍然频繁出入郡王府。这段日子里,他和小小郡王朝夕相处。有时候娘在午睡,郡王会偷偷溜出门,骑在门外的狮子上等着他来。每次听见经过的马蹄声,小心灵里都会开出朵花。舅舅来了,会摸摸他的后脑勺,会喊他的乳名,也会把他扛在肩膀上,带他吃他最喜欢的各种甜食。即使被娘抱怨过,但还是让郡王在换牙后,留了一颗蛀牙(好在在里面)。
八岁那一年,翁翁去世,小郡王变成了皇太子,住进了宫里。舅舅这段时间在京营常驻,不能常见面,但他还是会骑半夜马回来,给小太子庆祝个生日。舅舅有两个儿子,但是对他比对自己的儿子亲热得多,也纵容得多。
十二岁那一年,东宫被雷击焚毁,结束童年的太子搬出了宫,每天只能早晚见娘两面。这一年舅舅离京上了前线,也带走了大表哥。只剩二表哥跟他耳鬓厮磨。
十七岁那一年,因为妹妹离世,娘重病转危,那天晚上她自己大概觉察到了,想多留少年太子一会,但是前几天少年太子刚刚就门禁被申斥过,还是按时出了宫。这一走,抱憾终天。那晚二表哥用一封假军报骗开了宫门,谁也没有想到也是这一晚,天子寝宫出了逆贼。开宫门算二表哥和少年太子的合谋,第二天一早天子就召回了舅舅。从此舅舅在京中闲住了三年,为了避嫌,他很少进宫,为了避嫌,守孝的少年太子也不敢私下去拜访他。
但是情,从来不假。
关于家
二十岁这一年,年轻的大子就要元服冠礼了。元服是成人,他从此有了婚姻和参政的权利。舅舅从雪地里扶起他,这是三年来他们第一次私下的会晤。之后太子着了凉,也没有旨意,不能去送舅舅。他也知道,八年前出宫居住时,天子和舅舅就渐渐开始离心交恶。这种青史上已经汗牛充栋的关系,轮到了他们的身上,也毫无新意。
就像后来那个惨绿少年说的,世人爱听的是宫闹秘辛,把目光过多的聚集在了帝后关系上,忘了舅舅家的爵禄是一刀一箭从枯骨上挣出来的。不是裙带庇护了顾家,而是顾家捧出了裙带。军功,才是过去三十年真正立身不倒的根基。另一个根基就是外甥。血缘和牢不可破的情感,让他成为顾氏未来三十年的保证。舅舅心里,为了外甥很不平,为了顾家也很不平。他当年想象的外甥不该是这样,当年想象中的顾家也不该是这样。
但舅舅心里也清楚,扶上的是那位前太子,清算的一天只怕会来得更早。君军二权分离太久,注定了一方只能终将被吞噬。舅舅是儒将,也是权臣。舅舅现在想的是,三十年后,哪怕外甥和儿子再像父辈一样离心交恶。家门的权力和荣耀,也不能在自己手上断掉。
必须得保护外甥。所以千里外,舅舅仍遥遥和天子继续着那场数十年未完成的对弈。返京之前,更用儿子和好学生一起布了一个大局。舅舅还是三十年前的舅舅,心细、胆大、跋扈、无所不为。明明中秋前就知道了手心的谋划,仍然可以不动声色看着外甥几乎万劫不复,仍然也要用外甥和儿子的血肉,一同全这个大局。
所谓养寇,所谓兵谏。
“信誓会磨灭,礼乐会崩毁。可是铁血,永远不会。”这是舅舅的人生信条。实践这个信条,他全不在乎“万骨枯”。只要不是外甥的骨,那就不算是骨。只是没想到外甥先发现了,没想到二十年堆积的情,也没能让外甥改变他自己的信条。这回的兵谏只能各退一步。
骨保全了,多活几年。手心走了,彻底丢了政治生命。外甥总算平安。舅舅重返前线。但天子门生自此和舅舅不共戴天,嘴里吐出了两字“国贼”。国贼,利用了国,也利用了外甥。
情不假。利用,也从来不假。
关于国
二十岁这一年,年轻的太子要元服冠礼了。因为阻止了老师他们的谏议,他着凉了。在浴池里,表哥问他;为什么明知道后果,那天还是一定要去。他回答:夺兵闲住三年,一夜间又炙手可热。陛下重新用他,又要重新防他。舅舅他,知道会是这样吧?表哥说:居其位者担其责,享其权者纳其垢。
他答:逢恩,我也一样,没有不去的选择。坐在那个位置上,享受那份尊荣的同时,就必须承担和那份尊荣相应的责任,忍受那份尊荣带来的种种约束和伤害。舅舅确实会选择重返边城,但舅舅也从来没有不返的选择。除去家,舅舅一样也有国。舅舅和年轻的太子都是这个国的贵族,作为贵族他们从小接受的,就是这样的教育。
权力和责任,永远相伴相生。
兵谏后,天子无奈下放出了一手后招,让大子直接负责后勤。这手棋彻底牵制了舅舅,也终于把青年的太子养成了真正的权臣。权力在行使中就会发芽,会牢牢生根,会自己成长壮大。在兵谏时,很多结果就已经注定。
兵谏后,天子门生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岌岌可危,这是前中书令早就预言过的,现在主和将来主,谁都容不下他,只能另寻生路。在兵谏时,很多结果就已经注定。包括舅舅的殉国。将军不离阵上亡,这是舅舅再出京时就看清的结果。也是他安享这份尊荣时,必须履行的职责。所以他也坦然地接受了这一结果,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殉国那一刻,不再是官僚,不再是权臣,不再是舅舅,只是一个军人。那一刻,过去任何私心,任何错误,任何不甘,任何不舍,也影响不了他是个真正的军人。殉国,就只是殉国。身为军人,殉国于亲近人是苦难,但于自己是幸福。仍然壮烈,仍属牺牲,仍是英雄。 权臣不假,报国,也从来不假。
——————————
顾思林。舅舅、权臣、国贼、英雄。将相王侯,显过大功。
感谢刘德凯老师,亦儒亦将,英姿不减当年。
2020年1月16日 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