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学记84 | 拯救社恐!- 2.出门去,说你好

2023-05-12 22:31 作者:伽林公园GalenPark  | 我要投稿


继续来聊《“没话找话”指南》。


书里写的方法论很碎,我整理了一下,大概理出一个step by step的指南。

1.首先,出门去

里奥是作者克萝尔·弗来明的一个客户,他平时不怎么和家人联系,朋友也很少,邻里关系也不融洽。在工作中,奥也无人赏识,屡遭他人拒绝,拥有常春藤名校博士学位的他却在养牛小镇上从事着一份学士级别的工作。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失败的社交生活。
里奥总是很「孤傲」,当作者问他,你有没有和楼里的邻居说过话,里奥的回答是: “不,我连看都不看他们一眼。”


年近40岁的里奥可能察觉到自己需要外界帮助自己缓解社交障碍,作者是他寻求帮助的第一个人。


在作者看来,正是由于里奥缺乏社交能力,才有了这种尴尬的表现,而尴尬又被优越感(蔑视)掩盖了起来,于是培养友谊的办法只剩下一种:闲聊。


作者为里奥设计了迈向外界的第一步——当他下次乘坐公寓电梯的时候,要看着同乘电梯的每个人说「你好」。虽然有很多调整社交态度和社交行为的方法,它们能够帮助你在这些场合中表现得更优雅得体,变成流利、轻松且更有魅力的闲聊高手。但是,一切都始于这句「你好」。


如果你想变得不那么「社恐」,那么首先要从你自己的世界中走出来,到外面的世界和他人相处,而不是在家里通过手机或者电脑和别人打字聊天。


要知道文字有时候是不能完全表达情绪的,这可能就会引起许多误解。而且,在打字闲聊的过程中并没有用到嘴,而是脑和手。在屏幕面前,你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并且组织句式,即使「说」错了还可以通过「撤回」功能来重新编辑。


但是在和别人面对面的聊天中,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进了对方的耳朵之后就无法撤回了,这就需要大脑高速运转,在张嘴之前就准备好要说出去的内容。


好在这一切都是可以学习和训练的,刻意练习会让你和别人的聊天变得轻松愉快。也许最初的适应很缓慢、很狼狈,但只要记住目标,坚持下去,新习惯战胜旧习惯。


所以,出门去,和真实的人面对面聊天吧!


不过在这之前,我们先来聊聊着装。


2.着装

试想一下,对面有两个人朝你走来,一个穿着深灰色的休闲裤,平整的白色衬衣,以及黑色皮鞋;另一个人穿着深蓝色运动裤,红色短袖,以及一双灰色运动鞋。


虽然穿什么出门每个人的自由,但是如果这是一个商务聚会呢?穿着运动装的人是不是有些突兀?


「以貌取人」被人们用作贬义,但却是一个事实。尤其是两个陌生人初次相遇的时候,对方不知道你的一切,只能靠眼前的第一印象来判断你这个人是属于「我们」还是「他们」。


抛开衣服款式和品牌不谈,虽然每个人的审美存在一定差别,但「干净整洁」是一个通用的法则。出门之前至少要洗个脸,漱个口,整理一下头发,修剪一下鼻毛,不要穿皱皱巴巴的衣服。这些步骤至少不会拉低对方对你的第一印象分。


当你好好打扮的时候,你也会感到更自信,其他人能感受到你对这次活动的重视,也能感觉到你对自己的尊重。在闲聊的时候,也能让你展现出魅力。


3.你好,我是…

脱不花在《沟通的方法》中提到,如果你的工作经常需要和人打交道,那么最好给自己准备一个自我介绍的模板。

脱不花在各种研讨交流会上会这么介绍自己:

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认识。我叫脱不花。这是一个花名,来自一部非常老的武侠小说《萍踪侠影录》,知道这部小说的人大概都是我的同龄人,我们是70后或者85前。脱不花是《萍踪侠影录》里面一个不怎么重要的女配角,但是我非常喜欢这个角色,因为这个角色的特点是果断和勇敢。


她介绍了自己的名字以及名字蕴含的信息,强调脱不花是一个果断、勇敢的武侠人物,这是在主动管理对方对自己的印象。未来对方跟她打交道时,就可以带着这个标签来看待她。


完成这个步骤后,可以从姓名介绍跳转至身份介绍:

我来自"得到”,一个终身学习App。我们得到App—直在做一件事情,就是把老师们特别优质的知识,用数字化的方式重新生产,然后让那么多没机会来到你们这么好的大学学习的,但是有上进心的人,也能享受知识盛宴。本质上得到App就是在做这么一件事。
我本人就是这么个情况。虽然我在做一个终身学习的App,但可能有的老师不知道,我连高中毕业证都没有,我是一个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我绝对没有想到,这辈子还有机会跟各位老师坐在一起,听这样一个高水准的讲座,而且居然还有发言机会。所以说这是对学习者最友好的时代。


以上是对脱不花身份的介绍,在介绍得到App时,她没有使用任何黑话,每个人都听得懂这家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


在《“没话”找话指南》里也提到了如何介绍自己的工作:

对于自己工作的介绍用多数人都能理解的具体术语描述自己平时在做哪些事,或是给某个谈话对象专门准备一套解释方法。


作者的职业是「个人沟通教练」,他是和别人这么解释的:

你知道有人很怕听到自己在录音里的声音吗?我就是帮助他们说得更好,变成更有自信的人。
如果对方是商界人士,她会说自己是帮助那些“代表公司走到公众面前演讲的人”处理演讲、声音和语言问题的人。
如果对方是个6岁的孩子,她会问:“你班上有没有不太会讲话的小朋友?我就是帮助他们说得更好的老师。”


说回脱不花的自我介绍,脱不花暴露了「我没有上大学」这一无伤大雅的隐私,会给对方带来一些掌控感和信任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不过请注意脱不花这个介绍是在交流会中即兴发言的场合中用到的,如果你只是想对一个人介绍自己,可以缩短自己的个人介绍,视情况而定。


4.「ARE」守则

在聚会上有个人朝你走来,你们刚才已经互相介绍了自己,但你害怕的事情来了,他要来跟你闲聊了,你慌得一批,不知道聊什么话题。


书中有一个简单的公式——「ARE」守则。

1. A代表锚定(Anchor),意思是锚定身边的事物,引出中性的话题。

2. R代表表达(Reveal),意思是与这个话题相关的个人看法。

3. E代表鼓励(Encourage),意思是鼓励对方发声,根据话题提出问题。


注:Encourage感觉这里翻译成「鼓励」不太准确,韦氏词典上的解释是「to spur on」,也就是刺激、激发的意思,个人感觉更为准确。

你可以预先设定自己的ARE模板(甚至可以在离家前完成),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在令你最为不安的环境中,不必再在组织语言上费心思。花些时间预想一下:那个场合的赞助人是谁,音乐、事物、布置、天气如何。


举个例子:

(A)这一届的毕业生可真多。

(R)我在找我的侄子,现在看来只能放弃了。

(E)这里面也有你的家人吗?


其实上面的内容在表达一种暗号:“你好!你看上去是个好人。希望你会喜欢我。我们聊会儿天怎么样?”ARE守则能帮助你使用当下环境中一切的元素,搭建起通向「我们」的桥梁。


3.1锚定话题

我们可以提前准备一些话题,这样会在现场减少一些手足无措的感觉,增强一些舒适感。简单、最安全的话题是围绕让你们二人聚在一起的活动展开的:聚会的组织或主题、派对的主人、商会或公司赞助的比赛等等(我们也可以对场内的布置做一些评价,但是建议不要做负面评价,比如: 这次活动的策划真是个大傻子)。


一般来说,讨论天气都很安全。

  • 够热的吧?

  • 今天天气不错吧?

  • 这雨恐怕停不下来了吧?

你在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开口和他人交流,希望促成一次愉快的交谈。不必太认真,只需要看看周围,说一些二人都能看到的愉快或有趣的事情。你当然可以对美好的事物表达赞许,这会为交流定下愉悦、轻松的基调。只要加以练习,你就能知道哪些锚定话题更容易引向深层次的沟通。当然,只聊天气也没有问题。


3.2自我表达

天气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开场白:中性、简单,适用所有人,也不会侵犯到个人隐私。


米路:你们这儿的天气真好。
尼尔:是啊。像今天这样的天气,我会带着小狗去滨海大道。那里总是聚集着很多欣赏旧金山湾区风景的人。你去过那里吗?


尼尔在回复中添加了更多的细节,他主动表达了自己对天气的看法,鼓励米路回应话题,同时延展了可能出现的新话题。米路的回应可能变成“滨海大道在哪儿?”“你养的是什么狗?”,或者“从那里能看到金门大桥吗?”。


自我表达对谈话的延续性至关重要。开放式的信息能够引导双方谈话的方向,随着聊天进程的推进,你们一定能找到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


3.3鼓励发问

当我们锚定了话题,希望表达观点的时候,可以用提问的方式鼓励对方,调动谈话气氛。但要注意避免提出「是/否」类的问题。虽然这样的问题能够引起交谈,但是对方真的有可能只回答「是」或「不是」,之后你只能另寻话题。


回答「是」或「不是」会是什么结果?


会把天聊死了。


她:你经常过来吗?
他:不


闲聊就像两个人打乒乓球一样,你来我往,不过你的目的不是「得分」,而是让对方接住你的球并继续下去。如果一个人总是「终止话题」,就像把球打出场外一样。你们只能再另寻话题,循环往复,直到耐心耗尽,然后喜提一个「沉闷」的标签。


像上文中提到的对话,只针对特定问题给出答复的聊天很无趣,我们最好能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这样的提问抛出了话题,也给对方留出了充分的回应空间:

  • 来的时候停车顺利吗?

  • 本地人一般什么时候去滑雪?

  • 哪家店的女装最好?

  • 你用的是什么鱼饵?

  • 这家爵士俱乐部怎么倒闭了?

记者惯用的提问方式是何事(what)、何因(why)、何处(where)和何法(how),如果你也想鼓励谈话对象做出完整的回应,可以借用这种方法。最后你很可能会得到对方更多的个人信息,用以继续维持交谈。


珍妮:你觉得请个牵着动物气球的小丑演员怎么样?
卢克:说实话,自从给我家5岁的孩子买了气球套装当生日礼物后,大部分动物气球她都会自己做了!


此时出现的备选话题是聪明的5岁小孩和气球。根据这两个话题,接下来可以怎么聊呢?


珍妮:气球套装!我从没想过给小孩子买这个。我有个4岁的侄女特别聪明,她住在西雅图,我打赌她一定会喜欢的。这种气球你是从哪里买的?


我们可以从珍妮这里得到一些启示。顺着话题提问是种很讨巧的回应方式,这说明你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希望继续了解。这同样是一种面试技巧,能够帮助应聘者多多发言,拓展话题维度。


3.4反复练习

ARE法则(即锚定、表达和鼓励)需要反复练习,才能达到熟练使用的程度。你需要去刻意练习,不断地说,反复地讲。以此来强化为动作记忆,直至它们变成一种自动的行为模式。


你可以选择在熟悉的地方练习,不要因为笨拙摸索而灰心丧气。如果实在无从下手,可以从书里挑选适合的内容来练习,稍微变动一下,不断重复。


(锚定)天气不错啊,是吧?
(表达)我看到他们在草地上搭起了帐篷,也许是觉得要下雨了。
(鼓励)你觉得呢?

这就是闲聊的开始。练习能帮助你适应真实世界中的社交,你绝不会后悔。


5.尾巴: 本的故事

作者有一位客户,名字叫作本。他是一位中国人,是一位在硅谷工作的计算机专家。


本的问题是平常自己很少用英语和别人交流,他没有讲英语的朋友,也不与讲英语的人群有什么关联。


唯一能闲聊的午餐时间也是和几个讲中文的男性朋友一起吃的,晚上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屏幕、计算机和电视机前度过的。


有一天,他突然得知,如果自己想在未来的工作中获得晋升,就必须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于是他找到了作者,想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本要做的,是他需要先「有生活」,找到让他能够运用这些谈话技巧的场所。


作者对他的要求是:

1.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2.找到对这个爱好感兴趣的人群,他们必须是讲英语的。

3.调整自己的社交倾向,多接触一些讲英语的人,少接触一些讲中文的人。


对于身处在异国他乡,语言水平只有小学二年级左右的本来说,这三点要求对他来说还是挺困难的。不过本很努力,他笑容亲切,穿戴整齐,发型利落,他会很受女性的欢迎。


作者开始帮助本回忆他在进入科技领域前有什么感兴趣的活动。他们有意避开了与中文和计算机相关的内容。本的任务是:

- 参加聚会、课程和活动,以便与他人接近。

- 至少和三个人打招呼,下次咨询时告诉我他们的名字。

- 在活动中积极担任志愿工作。


本最后选择了烹饪课,并且获得了课程中女性学员的青睐。


如果你也有感兴趣的东西,不妨参考一下本的做法,行动起来,学会「享受生活」,或是变成一个好厨子。


下一篇会介绍「破冰」之后要怎么做。


感谢你花时间读到这里。


注: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告知删除


学记84 | 拯救社恐!- 2.出门去,说你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