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3届工业设计系毕业展,好炸裂!(上)


文章来源:公众号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3届本科生线下毕业作品展开幕式暨本硕线上毕业作品展同步开启。
跟小站君一起来看看今年的工业设计系的毕业作品吧~

01
生物友好型模块系统设计
设计:赵晓晓
指导教师:刘新
通过对生物接受性材料的研究,设计了系列生物友好型模块,有助于吸储雨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其复杂多孔的几何结构可为植物、昆虫、微生物等创造微生境,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并可应用于建筑、公共设施、景观等。






02
增强微生物多样性感知的
展示设计研究:游乐空间改造
设计:麻润瑜
指导教师: 范寅良
本课题将微生物多样性的大众感知问题作为研究切入点,以科普展示为目的,并以石景山游乐园改造为例,通过“空间叙事”与“空间共生”的展示手段创新,尝试实现展示设计中“知识通俗化”和“内容深度”的统一。






03
城市中的独居蜂保护研究与设计
设计:江南
指导教师: 刘新
独居蜂是重要的传粉昆虫,近年来濒临灭绝。本设计采用3D陶瓷打印技术,结合公共设施及园艺产品,为独居蜂建造系列蜂巢,营造出符合自然习性且连通性强的生境并有机融入城市环境中,以恢复独居蜂种群数量




04
以西藏那曲虫草为例的科普展示设计
设计:饶栩凌琦
指导教师: 刘强
本设计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那曲虫草交易中心,针对高原生态指示性物种“冬虫夏草”进行研究,打造一个宣传保护虫草资源地生物多样性和科普相关文化的综合体验场所。







05
智慧医疗下针对女性健康筛查的
自助检测产品设计
设计:包雨萌
指导教师: 赵超
如今乳腺癌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设计旨在探索一种基于社区医院的女性乳腺自助超声检查方案,通过创新检查方式与检查舱功能布局,给予女性更便捷舒适的检查体验,实现乳腺癌的早筛查和早治疗,挽救更多女性的生命。





06
地震现场折叠式骨折急救设备设计
设计:邸稷
指导教师: 赵超
本产品为根据地震灾难中轻中症骨折患者现场急救需求设计的骨折固定装备。突出轻量高质固定、通过折叠变形实现多形态多点位固定、30秒快速单人穿戴等特点,力求帮助伤员稳定伤情,避免二次伤害,缓解医生医疗压力。





07
基于海螺壳的形态研究与设计应用
设计:郑茗心
指导教师: 邱松
海螺壳作为一种“第一自然”形态,具有独特的螺旋结构和美学特点。本设计通过设计形态学的方法,揭示了海螺壳内部螺旋结构的力学性能和共鸣原理,并应用于家具座椅设计,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休闲方式。





08
公共交通座椅适老化研究与设计
设计:王启晏
指导教师: 王国胜
本调在实地调查北京公交系统适老化改造程度、采访乘车老人并采集近年老龄人口行为模式及身体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现存公共交通系统中老人乘车流程中座椅的不足讨论并提出了未来公共交通座椅可能的未来改进方向。






09
“蘑”力无限一基于Z世代的
云南菌菇科普展示设计
设计:伍涵
指导教师: 马赛
在生物多样性的大主题下,挖掘菌菇与Z世代人群的内在联系,将旅游娱乐、生物科普、乡村振兴结合,完成三位一体多方受益的展示设计。





10
基于3D打印技术
照明产品设计研究与创新实践
设计:方子言
指导教师: 唐林涛
这是一款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的3D打印吊灯,由外部的纺锤体状灯罩和内部的网状结构组成。该结构基于对数螺线的原理生成,能够将LED光源发出的光线均匀反射从而实现无眩光的照明。




11
光污染对城市夜行动物影响的
科普展示设计研究
设计:胡文钰
指导教师: 马赛
光污染的问题炎炎赫赫,相关的科普教育与展示设计却寥若星辰。本设计从与居民紧密联系的城市野生夜行动物切入,以地铁站为平台,提出城市中人与动物共生的新模式畅想,希望引起国人对光污染与夜行生物多样性的关注。





未完待续......
请看下一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3届工业设计系毕业展,好炸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