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微软纳德拉:最接近IBM郭士纳的门徒

2018-01-25 09:21 作者:水哥  | 我要投稿

文/水哥

不久前,汤森路透发布了全球百强科级领导企业榜单,这份榜单选用了28个数据点算法,涉及管理层与投资者信心等八大领域,而位居榜上第一的是微软公司。回想微软在2013年陷入万急之危,时隔四年,微软已经完全走出当年的阴霾,在纳德拉的治下重振雄风,可谓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起伏。纳德拉,这位身处硅谷科技公司最高权力的印度裔CEO,是业界公认的当下三大硅谷精英经理人之一(另两位是苹果库克和谷歌施密特),时逢其50周岁发布首部书作《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借此以回顾和总结其不凡的掌舵四年。

从微软选帅风波说起

2013年的微软命悬一线,华尔街和投资者的信心曾一度跌入谷底。微软已经失去了不止两次机会,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的浪尖上与幸运女神失之交臂。不仅如此,手机业务陷入泥潭让Windows 8平台大统一的计划落空,主营危在旦夕。

鲍尔默的黯然离职让微软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选帅风波。笔者在2013年11月《鲍尔默的接班人:埃洛普向左,穆拉利向右》一文中关于此事略作剖析。一位是充满争议、功高盖主的“木马大师”,另一位是誉满天下的波音/福特巨匠,选帅的呼声一浪盖过一浪,最终的走向却愈加扑朔迷离。在这种情势之下,几乎鲜有人(包括当年的笔者)能够料到微软在内部选拔新秀走马上任,而纳德拉这个名字,在当时大多数人眼中出现几乎是第一次。

鲍尔默时代的结束意味着幕后的盖茨将权力彻底放下,与其冒然复出,将此生一世英名置于孤注一掷的风险,不如退而守望,让后来者决定微软的命运。盖茨的选择没有错,他与乔布斯那些为人津津乐道的硅谷往事已是过去式,硅谷早已进入了精英经理人守业的时代,纳德拉没有令他失望。

制造高地:云和生产力的交叉优势

在硅谷精英经理人频出的年代,纳德拉向世人证明了自己是最接近IBM郭士纳门徒的一位,其后来致力于微软转型的手腕与前者如出一辙。

休克疗法、断臂求生、机构造血的转型三板斧首要瞄准了日益萎缩的微软手机业务。纳德拉在日后的书作中承认微软收购诺基亚业务这一交易的策略最终失败,但策略的本身并非错误。他认为苹果与谷歌在移动互联手机上已然占尽先机,微软在WP上的巨大消耗源于对苹果iPhone高端溢价以及谷歌安卓低成本高市占的嫉妒,这只会增加无价值的沉没成本。而微软的核心竞争价值在于操作系统和生产力软件,重新资源分配有助于提升员工士气以及打消投资者负面预期。

纳德拉先后提出两个转型口号,一个是“移动为先、云为先”,另一个是“生产力与平台”,两个战略并非全部顺利实现,但却是一个迭代的过程,云和生产力是迭代的焦点,也是整个转型最成功的一环。

亚马逊云的优势在于先入为主,从EC2 、S3圈起一众用户开发者,以高成的质量和敏捷的策略牢据PaaS市场。后起的微软之所以能够打破云格局是因为利用了其本身丰富的软件产品线。纳德拉重塑了生产力的定义,将生产力套件合进云端,整合CRM、ERP力压Salesforce的同时,打造了全方位、跨幅度的Dynamics 365,联合Office 365、Cortana、Bing瞬间在Azure上玩起了SaaS,这种提供端到端的全套解决方案,放眼业界无出其右。这也让该领域的潜在对手谷歌从此止步第二梯队。

从封闭走向开放:没有永远的敌人

上世纪90年代和鲍尔默时期,微软曾主导Wintel联盟横跨PC、互联网两大领域,在PC兼容机市场撇开IBM的影响,在浏览器大战中一举击溃网景,同时主导影响PC和万维网标准,以其业界霸主的姿态令所有竞争对手畏惧。可以认为,微软当年的辉煌是建立在击败对手的骄傲与荣耀上的。

第二次互联浪潮与移动互联革新之后,微软的优势荡然无存,而经历了两个时代交接的鲍尔默对微软昔日光环的渐褪难以割舍,执着和勉强地高抬着巨头那高傲的头颅,企图以强势的力量来重新影响新时代的硅谷格局。这让微软一次次陷入新兴生态之外的劣势博弈。

纳德拉看清了形势的变化,iOS、安卓、Java、万维网的开发者与这些新兴生态代表着硅谷的新贵力量,自家的员工大多数人都用着对手的产品,而微软早已被新的圈子排斥在外。微软要想重新融入新的硅谷文化,必须改变以往僵化封闭的巨头形象,与之前的敌人建立合作。

最早的信号是向着Linux社区发出。众所周知,鲍尔默时代的微软素来排斥Linux在桌面平台的扩张,这与微软素来平台封闭的传统有关。纳德拉上任后旋即改变这一状况,积极拉拢开源势力以笼络开发者人心。要知道,全球优秀开发者半数以上来自开源社区,微软的开放策略一来改善了与开源社原本紧张的关系,二来也在众多开发者面前树立了友善的形象。从2014年至今,微软在Github上贡献了超过17000个开源项目,位居榜单第一,摇身一变成为开源社区最友好的科技公司之一。

除了对第三方开发者的贡献,从.Net开源到VS环境的大量集成非自家架构工具,微软正一步步走向策略开放。不仅如此,在非自家平台上通过合作引入自家生产力产品线才是其中长期的愿景。与红帽的合作,与苹果、安卓的合作,把自身具有核心价值的产品布局到不受自己掌控的竞争者平台上,要实现这样的战略目的,必须向外界展示与竞争对手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决心。纳德拉做到了,苹果、谷歌、Linux发行商、开源社区也认可了。博弈的蛋糕正在变大,纳德拉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正让微软重新影响新的业界格局。

偷天换日,巨象起舞:硅谷魔术师的杰作

纳德拉之所以在微软掌舵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就为业界公认当下硅谷三大精英经理人之一,是因为他不仅具备了硅谷经理人之父郭士纳其执行稳重,决策果断,判断准确的非凡素质,还有着擅长掌握投资者人心的才华。每逢关键时刻,纳德拉总能令华尔街和投资者满意,被业界称为擅长变戏法的硅谷魔术师。

2014年微软面临转型的困境与当年郭士纳操刀IBM时有着几分相似,最大的共通点都是作为一个科技巨头公司,一个庞然大物的航母转向之苦。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高科技行业时常伴随着市场演变的巨大风险,机会往往在不经意间稍纵即逝,没有人能准确预测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向。

纳德拉的做法是通过预期来改善投资者信心,通过财报来稳定华尔街情绪。比如2015年的iOS与安卓共占智能手机市场已达94%全球份额,WP的翻身似乎已不再可能,因此在纳德拉抛出Windows 10之后,对云和生产力工具的布局就开始加速。

纳德拉知道,Windows 10并非改善营收的关键,PC产业早已日暮夕阳,在诺基亚手机策略不济的前提下,Win10的营收再受到影响,势必再次动摇微软根基。但是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阶段性地稳住投资者信心以赢得必要时间。

所以我们看到,2016年前的微软以“改善形象”为主,开放亲和,宣称Win10和UWP的好处,再时不时拿出HoloLens来炫一下,转移投资者注意,每当有人问起WP和移动设备的情况则三缄其口。另一方面,抛出云战略的预期,操刀财报。2015年9月微软部门改组,财报被分成生产力、智能云、个人计算设备三大块。2016年中,财报出炉,云业务增长强劲,生产力营收欣欣向荣,预期达成。组织的历史主营结构真正被改变,微软从此走上了多元营收的新路。

由此可见,微软用Office 365、Dynamics 365(生产力工具)的增长来抵消PC业务的下滑;用企业级市场的扩张来抵消消费级领域的萎缩;在谷歌AR眼镜失败的时候坚持HoloLens的研发投入,以保持高科技引领者的姿态;当一切都时来运转之时,又用Surface新品牌来重启PC市场。至此,纳德拉的戏法表演完成,航母调头,巨象起舞。

最后

1992年入职微软的纳德拉已然是个组织老人,但在科技巨头掌舵者的位置上仍然是个新秀,微软的转型四年或许只是其职业生涯高潮部分的开始。如今硅谷又到了风云变幻的季节,人工智能和AR领域已经进入拼杀阶段,纳德拉能否为硅谷传奇再添色彩,未来的表现值得更多期许。

文/水哥 高级工程师,科技专栏作者,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IT评论、业界分析,不一而足。微信公众号:qq133991

微软纳德拉:最接近IBM郭士纳的门徒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