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常识下午茶】
1.(单选)欧洲启蒙运动时期主张“三权分立”的法国著名思想家是:
A.卢梭
B.伏尔泰
C.狄德罗
D.孟德斯鸠
【答案】D
【三级知识点】人文科技-人文历史-世界历史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世界历史知识。
第二步,三权分立最早由17世纪英国著名政治学家洛克提出,用以巩固当时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后来该学说不断传播,并被法国著名人物孟德斯鸠诠释,孟德斯鸠明确提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立法权应由人民集体享有,司法独立,君主则只享有行政权。三者之间以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为核心,互相独立、互相监督。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卢梭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A项排除。
B项: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老实人》等。B项排除。
C项:德尼·狄德罗,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戏剧家、作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1749年因出版他的无神论著作《给有限的人读的盲人书简》而入狱。获释后,他顶着压力主持《科学、美术与工艺百科全书》,编写哲学、史学条目一千多条。C项排除。
2.(单选)1924年国民党“一大”提出的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不包括:
A.联俄
B.联共
C.扶助农工
D.团结知识分子
【答案】D
【三级知识点】人文科技-人文历史-中国历史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广州举行。这次会议是在改组国民党和推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召开的。大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草案。草案对三民主义作了新解释,包含了新的内容和新的革命精神,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称之为新三民主义。故D项“团结知识分子”不属于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旧三民主义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组成。
①民族主义,反对满清专治和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
②民权主义,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治理国家。其核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权能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
③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两个,一为平均地权,二为节制资本(私人不能操纵国民生计)。
3.(单选)下列作家中,出生于湖南凤凰县,并以湘西为背景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的是:
A.沈从文
B.朱自清
C.鲁迅
D.胡适
【答案】A
【三级知识点】人文科技-人文历史-文学常识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二步,沈从文,原名沈岳焕,出生于湖南凤凰,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现代中国文学最伟大的印象主义者。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代表作有《边城》《长河》《从文赏玉》《唐宋铜镜》等。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的诗作清新明快,为开拓新诗的道路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代表作为《春》《背影》等,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B项排除。
C项:鲁迅,本名周树人,曾用名周樟寿,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C项排除。
D项:胡适,安徽宣城市绩溪县人(生于上海浦东川沙),曾用名嗣穈,字希疆,学名洪骍,后改名适,字适之,中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代表作《中国哲学史大纲》。D项排除。
4.(单选)吉林省是多民族省份,除汉族外还有许多少数民族。吉林省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
A.锡伯族
B.朝鲜族
C.蒙古族
D.回族
【答案】B
【三级知识点】人文科技-国情省情-省情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省情知识。
第二步,吉林省是多民族省份,除了汉族外,有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回族和锡伯族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18.57万人,占总人口的7.96%。其中,朝鲜族1040167人,满族866365人,蒙古族145039人,回族118799人,锡伯族3113人。除了以上5个少数民族,其他少数民族人口12222人,人口最少的是独龙族,只有1人。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回族、锡伯族为世居民族。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①锡伯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原居东北地区,乾隆年间清廷征调部分锡伯族西迁至新疆以充实当地。今锡伯族多数居住在辽宁省(70.2%)和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县。锡伯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是在满语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语言,跟满语很接近。新疆的锡伯族至今保持着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兼用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东北的锡伯族在语言、衣食、居住等方面同于汉族。
②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东北三省,集中居住于图们江、鸭绿江、牡丹江、松花江及辽河、浑河等流域。其中,吉林省朝鲜族人口最多。
③蒙古族是一个传统游牧民族,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主要分布于东亚、中亚地区。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④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之一,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回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学术界一般认为回族大致形成于明代,而元代是回族形成的准备时期,明代是回族最终形成的时期。
5.(单选)( )是指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和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
A.法律概念
B.法律规则
C.法律原则
D.法律条文
【答案】B
【三级知识点】法律-法理学-法的要素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法的要素知识。
第二步,法律规则是指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法律规则的结构形式: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假定条件是法律规则中有关适用该规则的条件和情况的部分;行为模式即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如何具体行为之方式的部分;法律后果是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在作出符合或不符合行为模式的要求时应承担相应的结果部分。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法律概念是指法律对各种具有法律意义的事物、状态、行为进行概括而形成的专门术语。A项排除。
C项:法律原则,是指集中反映法的一定内容的法律活动的指导原理和准则。C项排除。
D项:法律条文,法律规范的条文化的文字表述形式。一个法律条文可以表达一项或几项命令性规范,而一项包括了调整性规范和保护性规范的完整的逻辑性规范往往要体现在几项具有内在联系的法律条文中。D项排除。
6.(单选)( )是行政机关为贯彻某一法令、条例或进行某项工作的方法、步骤、措施而制定的法规性文书。
A.办法
B.声明
C.决议
D.议案
【答案】A
【三级知识点】公文-公文的基本知识-事务公文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事务公文知识。
第二步,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为贯彻执行某一法令、条例或进行某项工作的方法、步骤、措施等而提出的比较具体规定的法规性公文称为办法。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声明特指政府、政党、团体或其领导人对某问题、事件表明立场、主张而发表的文件或发言。也有以会议的名义发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政府、政党、团体或其领导人就会谈的问题发表的文告,有时其中包含有关于这些国家间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具有条约的性质。B项排除。
C项: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第一项,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C项排除。
D项: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第十三项,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D项排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