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元发传
滕元发传
(二)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5—20题(19分)。
甲
①滕公讳元发,字达道,东阳人也。九岁能赋,敏捷过人。举进士,中第第三。
②公在馆阁,未尝就第见执政,故宰相不悦,不迁者十年。既遇知神宗,为谏官,知无不言。然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班[注]为跋扈,上以问公。公曰:“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则臣为欺天陷人矣。”
③河朔地大震,涌沙出水,坏城池庐舍,命公为安抚使。官吏皆幄寝,居民恐惧,弃家而茇舍。公独卧屋下,曰:“民恃吾以生,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民始归,安其室。乃命葬死者,食饥者,除田税,察惰吏,修堤防,缮甲兵,督盗贼,河朔遂安。
④徙郓。时淮南、京东皆大饥,公独有所乞米为备,召城中富民与约曰:“流民且至,无以处之,则疾疫起,并及汝矣。吾得城外废营地,欲为席屋以待之。”民曰:“诺。”为屋二千五百间,一夕而成。流民至,以次授地,井灶器用皆具。以兵法部勒,少者炊,壮者樵,妇女汲,老者休,民至如归。上遣工部郎中王古按视之庐舍道巷引绳棋布肃然如营阵。 ([北宋]苏轼《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有删改)
【注】押班:百官朝会时领班,管理百官朝会位次。
乙
先是,御史台以状申中书云:“检会《皇祐编敕》,常朝①日,轮宰臣一员押班。近据引赞官称,宰臣更不赴。窃虑此《皇祐编敕》仪制别有冲替,伏请明降指挥。”中书不报。中丞王陶因此状白宰相,又不报。陶遂劾奏韩琦、曾公亮不押常朝班,至谓韩琦跋扈。琦、公亮上表待罪。帝以陶章示琦,琦奏曰:“臣非跋扈者。陛下遣一小黄门②至,则可缚臣以去矣。”帝为之动。……韩琦、曾公亮言:“旧以前殿退晚,及中书聚厅见客,日有机事商议,故不及押班,为岁已久,即非今始。”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①常朝:日常议政朝会。②小黄门:小太监。
15.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缮甲兵 ( ) (2)中书不报 ( )
16. 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弃家而茇舍( ) A.草屋 B.跋涉 C.宿息野地 D.拔去草根
(2)以兵法部勒( ) A.部署 B.部分 C.抑制 D.分类
17.甲文第④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
上遣工部郎中王古按视之庐舍道巷引绳棋布肃然如营阵
18.把甲文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流民且至,无以处之,则疾疫起,并及汝矣。吾得城外废营地,欲为席屋以待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地震后,滕元发从哪几方面着手安定了河朔?请加以概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甲文第②段画线句的评断是否公允?请结合乙文内容加以评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
(二)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5—20题(19分)。
甲
①滕公讳(称死去的帝王或尊长的名)元发,字达道,东阳人也。九岁能赋,敏捷过人。举进士,中第第三。
②公在馆阁,未尝就(前往)第见执政,故宰相不悦,不迁者十年。既遇知(受到重用赏识)神宗,为(谏官),知无不言。然(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班[注]为跋扈(霸道、蛮横、独断专行),(上)以(省略:之)问公。公曰:“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则臣为欺天陷人矣。”
③(河朔)地大震,涌沙出水,坏城池庐舍,命公为(安抚使)。官吏皆幄寝(设置帐篷睡觉,指不住在家里),居民恐惧,弃家而茇(bá)舍(宿息野地)。公独卧屋下,曰:“民恃吾以生,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民始归,安其室。乃命葬死者,食饥者,除田税,察惰(懈怠)吏,修堤防,缮(修补)甲兵,督盗贼,(河朔)遂安。
④徙(调任)(郓(yùn))。时(淮南、京东)皆大饥,公独有所乞米为备,召城中富民与约曰:“流民且至,无以处之,则疾疫起,并及汝矣。吾得城外废营地,欲为席屋(用席子搭建的房屋)以待之。”民曰:“诺。”为屋二千五百间,一夕而成。流民至,以次(按照次序)授地,井灶器用皆具。以兵法部勒(部署),(少者)炊,(壮者)樵,妇女汲(jí),老者休,民至如归。(上)遣(工部郎中)(王古)按视之/庐舍道巷/引绳棋布(纵横整齐。像木匠拉黑线一样直,像棋一样分布整齐)/肃然如营阵。
——([北宋]苏轼《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有删改)
【注】押班:百官朝会时领班,管理百官朝会位次。
乙
先是,(御史台)以状申(中书)云:“检会《皇祐(yòu)编敕(chì)》,常朝①日,轮(宰臣)一员押班。近据(引赞官)称,(宰臣)更不赴。窃虑此《皇祐编敕》仪制别有冲替,伏请明降指挥。”(中书)不报(回复)。(中丞)(王陶)因此状白(宰相),又不报。(陶)遂劾奏(韩琦、曾公亮)不押常朝班,至谓(韩琦)跋扈。(琦、公亮)上表待罪。(帝)以(陶)章示(琦),(琦)奏曰:“臣非跋扈者。陛下遣一小黄门②至,则可缚臣以去矣。”帝为之动。……(韩琦、曾公亮)言:“旧以(前殿)退晚,及中书聚厅见客,日有机事商议,故不及押班,为岁已久,即非今始。”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①常朝:日常议政朝会。②小黄门:小太监。
15.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缮甲兵 ( 整治、修缮 )
(2)中书不报 ( 回复 )
解题说明:根据后文“中丞王陶白宰相,又不报”。然后“王陶才上奏给皇帝”,因此,可知报应解释为“回复”,而不是“上报皇帝”。
16. 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弃家而茇舍( C ) A.草屋 B.跋涉 C.宿息野地 D.拔去草根
解题说明:根据后文“公独卧屋下……民始归,安其室”可知,选C。
(2)以兵法部勒( A ) A.部署 B.部分 C.抑制 D.分类
17.甲文第④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上遣工部郎中王古按视之/庐舍道巷/引绳棋布/肃然如营阵
解题说明:(上)遣(工部郎中)(王古)按视之/庐舍道巷/引绳棋布(纵横整齐。像木匠拉黑线一样直,像棋一样分布整齐)/肃然如营阵。
18.把甲文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流民且至,无以处之,则疾疫起,并及汝矣。吾得城外废营地,欲为席屋以待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流亡的百姓将要到了,(假如)没有地方安置他们,就会发生疫病,要连累到你们了。我在城外找到了一块废弃的营地,想要用席子搭盖简易房子来接待安置他们。
19.地震后,滕元发从哪几方面着手安定了河朔?请加以概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以身作则,稳定民心;(2)赈济灾民;(3)调整政策,整顿吏治,减轻百姓负担;(4)加强防范,稳定局面。
20.甲文第②段画线句的评断是否公允?请结合乙文内容加以评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滕元发的评断是公允的。根据《皇祐编敕》规定,宰相有朝会押班的职责,韩琦等不履行职责确有过错;但韩琦等人“上表待罪”,并表示“陛下遣一小黄门至,则可缚臣以去”,可见他们面对皇帝态度谦卑,况因机事而不押班早有先例,并非“跋扈”。
解题说明:有罪但非跋扈。
参考译文:
滕公名元发,字达道,东阳人。九岁能写诗,才思敏捷过于常人。参加进士考试,考中第三名。
滕公在馆阁期间,从没有前去拜见宰相,因此宰相很不高兴,滕公十年未能升迁。后来滕公受到神宗皇帝的知遇,担任谏官,知无不言。之后御史中丞王陶控告宰相不押班是跋扈的表现,皇帝以此来询问滕公的意见。滕公说:“宰相确实有罪,但是认为他跋扈,那么我认为这是欺骗上天陷害他人的行为。”
河朔地区发生大地震,地下涌沙出水,冲坏了城池和房舍,朝廷任命滕公为安抚使。官员们都搭帐篷住外面,老百姓们都很害怕,抛弃家里的住宅,宿息在野地里。只有滕公独自睡在屋下,说:“老百姓依仗着我而活,房屋毁坏、百姓死亡,我应该和他们共患难。”老百姓才慢慢回来,安居在屋子里。于是他命人安葬死者,给饥民提供食物,免除田稅,巡察懒惰的官吏,兴修堤坝,整治武器装备,督察盗贼,河朔地区最终安定下来了。
调任郓州。当时淮南、京东地区都发生严重饥荒,唯独滕公存有求来的粮食作为备粮,他召集城中的富民,与他们约定说:“流亡的百姓将要逃过来了,假如没有地方安置他们,就会发生疫病,要连累到你们了。我在城外找到了一块废弃的营地,想要用席子搭盖简易房子来接待安置他们。”富民说:“好的。”他们一起建造了二千五百间简易房,一晚上就建造完成了。流亡的百姓来了,滕公按照次序授予他们土地,井灶器物都具备。滕公按照兵法来部署流民,年少的人烧饭,年壮的人打柴,妇女打水,老人休息,流亡的百姓到了这里就像回了家一样。皇帝派工部郎中王古来巡查,(发现)房屋道路,纵横整齐,庄严得像军队的结营布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