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杂谈】山阳组的那点事儿

2020-12-24 18:48 作者:酸色黑樱桃  | 我要投稿

  秦岭,作为华夏文明的龙脉,有着许多重要的意义,不仅是地理上的,从古至今,不少文人墨客也围绕着秦岭写出了众多的传世经典。而在70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这里是另一番景象。

  以下是该组发现的脊椎动物物种。

山东龙的相似种
山阳龙属,是一种分类未定的窃蛋龙类
秦岭龙的复原图,可以看出它是一种不大的泰坦巨龙类
秦岭龙的剪影图

如果按照生存年代来的话那个牙牙乐或许可以扔给特暴龙这个大垃圾桶(DOGE)。

  除此之外,这里出土了不少当时中国淡水动物群常见的介形类和腹足类物种的化石,一些物种与王氏群出土的物种也有一定的相似度。

  这里的“山东龙”虽然与王氏群的山东龙只是相似物种,而且没有测量数据,但论文里仍提到它是一种重达数吨的物种,而这种恐龙更可能生活在一个地形平坦、水系发达的地区,而且食物必须充足。并且广泛分布于当时中国的霸王龙类也应该是体型庞大的肉食者。如果秦岭是高低差悬殊的山地,那么这些物种的迁徙是一个大问题。

  想像一下成千上万只巨大的恐龙翻山越岭来回迁徙虽然很壮观,但是理论上来说是非常不现实的。

  对山阳组草(不是)CaO的测定得出:当时山阳盆地的气候应该是炎热干燥的,而把它与南雄组进行比对后可以得出:晚白垩世—早古近纪北方的气候更加干热一些。

  因为各种各样的现实原因,山阳组发现的化石都非常残破,但根据这些化石以及对微量元素的测定,我们可以大致的脑补出当时的景象:这里地形平坦,气候虽然干热但是仍然有水系;泰坦巨龙类、窃蛋龙类、鸭嘴龙类和霸王龙类游荡在这片大地上,并与中国的其它地方保持着一定程度的物种交换。这种情况可能一直持续到马斯特里赫特期晚期。

 时过境迁,陨石使非鸟恐龙在这片大地上销声匿迹,哺乳动物接管了这块土地,并在这片平坦的土地上重复走着当初恐龙的老路子:崛起,繁盛,最后灭绝。到了更新世,秦岭山脉迅速拔地而起,并且成为了中华大地上一个重要的标志。而随着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几千万年以前的东西得以重见天日,并且作为讲述者,向我们讲述那属于它们的故事。

特别鸣谢:薛祥煦教授

该专栏绝大多数内容参考自薛教授等人撰写的《秦岭东段山间盆地的发育及自然环境变迁》

【杂谈】山阳组的那点事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