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那年乒乓那些事儿 ——(十一)曹燕华东京加冕 蔡振华江户失意

2020-02-08 20:35 作者:皓维说  | 我要投稿

各位大佬,抱歉因为这章资料实在不好找,所以写得慢了点,希望大家不要等不及。

——————————————————————————————

团体赛打完又到了单项赛的时候了。

俗话说得的好,冷门年年有,今年特别多,世乒赛单项上从来都不缺冷门。

那时候,中日关系较好,出国的中国人素质也比较高。中国运动员凭着高超的技艺,顽强的风格,翩翩的风度再加上当年国乒全都是帅哥美女(大家可以看看B站上有曹燕华的视频,真的是肤白貌美大长腿啊),迷倒了一大片观众粉丝。

当年曹燕华场边的抱膝照

男单上半区的情况比较正常,也相当顺利,郭跃华、范长茂、陈新华和江嘉良,在一片喝彩声中捷报频传,胜利会师于八强。

哪成想,下半区却是风云突变。

先是削球手刁明首轮就被日本的斋藤清以3:0淘汰出局,这个其实比较正常,毕竟能对付削球的一般正手都不错,作为日直打法的传人,斋藤清拿下刁明不算太意外的事。

而接下来,第三号种子,团体赛之王谢赛克延续了自己在单打上的悲剧性的表现以2:3败在韩国选手金琦泽的拍下。

初登赛场的金琦泽(此图为1988年汉城奥运会时的照片,83年的找不到)

谢赛克是直板正胶,金琦泽打的是直板生胶,以快对快,金琦泽的经验又比不上谢赛克,按理来说,这场球不该有什么悬念,可是,结果却是出人意外。搞得北京城里不少球迷都问,“赛克儿这是怎么哪”“心理素质不好?”

二号种子蔡振华的待遇也没好到哪去,打得一场比一场心惊胆战,先是和同样打法且后来出任过美国队主教练的西米乐一块儿防了五局弧圈,又是和韩国选手金浣连着拼了五局速度,方才拿下。

更令中国队教练们头疼的是,对上瓦尔德内尔的是王会元。

大器晚成的王会元

作为1979年的全运会男单冠军,王会元已经等了许久。

1977年世乒赛,王会元和直拍长胶打法的王俊“搭挡”只参加了男双比赛,1977年世乒赛的名单之中大多是大名鼎鼎的明星,而年仅17岁的王会元也就是见见世面,打个酱油。他们在通过了资格赛后被当届亚军陆元盛黄亮淘汰。

1979年世乒赛,当年状态不错的王会元志在单打,结果19岁的王会元被英格兰老油条的希尔顿淘汰。偏偏当年的全运会上这极度反差的表现,使得王会元落下了“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坏名声。

1981年世乒赛,男单1/8决赛面对着主场作战的南斯拉夫名将舒尔贝克,王会元几个高球打丢后心态爆炸,0比3输得干干静静。

这一系列的后果直接导致了1983年的团体阵容彻底和王会元说了再见。

一般情况下国乒的运动员和团体赛阵容说了再见就真的再也不见了,而王会元这次是真的再见。

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王会元这次顺风顺水直到16强,与瓦尔德内尔狭路相逢。

在这里我纠正一个错误,很多人看资料都以为王会元逆转老瓦是在三十六届南斯拉夫的诺维萨德,包括《国球长红》里都说是在三十六届诺维萨德逆转,但问题是当时还是小瓦的老瓦还没打世乒赛呢!

所以那场众口相传的逆转并不是在诺维萨德而是在东京。

第三局老瓦一度以20:13拿到了领先,但最终让王会元翻盘进军八强。

别灰心,小瓦,未来的历史上你将成为国乒最难以跨越的对手。

男单那边打到八强中国队拿下六席,并再度包揽四强,而女单方面却出了点变故。

单打第三轮,梁英子和当时中国队的一线主力,耿丽娟相逢,按照她俩团体赛的表现,大多数人认为耿丽娟将取胜。

可事实证明,冷门这种东西,是年年都有的。

梁英子的正手攻球很有威胁,且同样都是直板发球自然不差,耿丽娟的速度打不出来,在落后情况下耿丽娟打的过于求稳,近台搏杀使不出来,遗憾告负。

接下来就是一号种子童玲与梁英子的对抗了。

这场经典之战我很想找到资料,奈何这场比赛的资料我死活找不到,所幸结果众所周知,梁英子3:0击败童玲进军四强。

其实梁英子的正手弧圈球的速度和旋转上是比不上李艾莉萨的,但是这两个要素的结合是非常不错的。

顺道一提,其实很多外国高手单从三要素(速度,力量和旋转)来说是不差的,奈何这个结合水平吗……

童玲两次击败朴英顺一靠意志坚强,二靠基本功好,三靠对手犯错。梁英子的意志那是相当的顽强,正手位发球抢冲、抢攻远比使用中直的朴英顺难对付,至于犯错……梁英子单打上就没犯过错。

于是乎,梁英子跨过了卫冕冠军童玲的阻拦,杀入四强。

半决赛对阵,曹燕华对阵齐宝香,梁英子对决黄俊群。

梁英子对阵黄俊群这场打得相当胶着,黄俊群先赢两局之后,几度获得领先机会,奈何梁英子的意志实在是太顽强,打得黄俊群也是十分头疼,毕竟长胶不怕转怕冲,日直的暴力大家也是知道的,黄俊群拼尽全力奈何就是拍不死梁英子。

众所周知,乒乓球是个回合制游戏,你拍不死别人就势必被别人拍死,梁英子先是连扳两局,决胜局抓住机会连赢两分,在将黄俊群淘汰出局的同时也终结了她的最后一次世乒赛之旅。

梁英子的晋级使得另外一边的比赛基本失去了悬念,曹燕华击败齐宝香将和梁英子迎来决战。

这次的女单决赛必将诞生一位新的王者。

曹燕华开局打的是相当顺利,梁英子那边可能是因为看着奖杯有点想法手有点发紧,上来就被曹燕华打了一个八比零,紧接着曹燕华趁胜追击基本保持着八分以上的领先优势,前四轮打完曹燕华以14:6领先。

这时梁英子看出来了曹燕华反手位的问题,奈何发球权到了曹燕华的手里,曹燕华发动抢攻得到三分,以17:8领先,关键时刻曹燕华一个推挡,一记扣杀拿下了第一局。

第二局双方换边,曹燕华看着奖杯心里有了想法,梁英子则是定了心神,再加上曹燕华的第二局上头换了打法,直接以21:11溃败。

第三局再度换边,局面宛如第二局的翻版,曹燕华被周兰荪说了一顿后也老实了,而梁英子看到奖杯又有了想法,9:21输了第三局。

第四局又换边,曹燕华开头被打了个6:2,直打得曹燕华手发硬。

这边有毒,梁英子和曹燕华在心里吐槽道。

好在曹燕华稳住了阵脚,调动大角度,但是梁英子也不是吃素的,打到决赛了谁也不是冲亚军来的,梁英子稳住了局面9:5领先。

但在这个时候出了个意外状况——球坏了。

实话实说,裁判的处理没问题,两边球员对于判罚也都是没有意见的。但是梁英子的节奏有点乱了。

先公允地说一句,老一辈韩国乒乓球运动员的素质是相当不错的,都是比赛场上拼实力不拼花招的人,当年韩乒的运动员在国内也是粉丝成群,绝对不比今天石川佳纯和徐孝元少。

据曹燕华说球确实有问题,但是梁英子是在击球后才反应的,这里倒不是梁英子故意找事儿,而是小球时代球速快,再加上曹燕华日后采访时说了确实有点愧疚(B站有视频为证),可以得出来球应该是回球的时候损毁的,等到梁英子反应过来的时候球已经落台了。

梁英子被这球一搞心态崩了,之后曹燕华在自己的发球轮将比分扳成十平。

而梁英子在自己的发球局里表现更是悲剧,先是自己发球自杀,又是两个球下网。

紧接着就是经典的十六大板。

说句实在话,直板放高球一般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毕竟直板你前三板搞不定对手,刨去日直那群单面拉弧圈的变态和王皓许昕这两个奇人,中直就是退台放高球。

打完十六大板一脸苦笑的梁英子

随后曹燕华乘胜追击,抓住梁英子经验不足的缺点,充分发挥了老手的优势把梁英子这个小年轻(曹燕华原话:打她这种雏儿)打懵了。

比分来到了18:12

其实打到这个地步比赛已经没啥悬念了,除非梁英子被王楠穿越,金香美附身,否则基本上就是输的命。

最后曹燕华以20:13的绝对优势拿到了赛点,梁英子回天无力以1:3输掉了整场比赛。

就这样曹燕华成为了新科女单冠军,在被迫让球两年之后,终于在东京完成了她的梦想。

东京世乒赛女单冠军——曹燕华

半决赛郭跃华对阵江嘉良,蔡振华对阵王会元。

按过往战绩来说应该是江嘉良对阵王会元,按团体赛贡献应该是江嘉良对阵蔡振华,可偏偏最后的结果依旧是郭蔡对决。

王会元那场估计是让球了,按照过往战绩和王会元那届世乒赛的状态,和蔡振华打估计是六四开,可零比三溃败怎么看都有点演。

至于江嘉良对郭跃华这场吗,我不好说,虽说1979年全运会江嘉良赢郭跃华是他的成名之战。但是这次全运会是在兵败平壤之后,男队主力在全运会上的表现也都不咋地,江嘉良当时初出茅庐,团体赛一样输得惨不忍睹,他能赢郭跃华并不证明他的实力就比他强。再加上郭跃华打单打是出了名的人来疯,就算他郭跃华的直板反胶是个半成品,小江输球也不算稀奇。

决赛郭跃华对阵蔡振华,成了一段无头公案。

有三个说法:

第一个说法来自乒乓球技术历史大佬全言,说蔡振华决赛再次让球;

第二个说法是说好要郭跃华让球给蔡振华,结果赛前没人提,蔡振华心态爆炸,再度输球;

第三个说法就是两人真打,蔡振华确实打不过郭跃华。

答案有三个,就看大家选哪个了?

别问我,我也不知道,这道题没有标准答案。

如果非要我给一个答案的话,我倾向于二,毕竟国内战绩明显是蔡振华占优,郭跃华那半调子直板反胶弧圈别人不清楚,他蔡振华还不清楚?再加上国乒的教练各个都是人精,此时国内已经出现了反让球的声音,谁也不会去做这个恶人让两人让球。

于是乎,本来能捡便宜的蔡局心态爆炸,而高手对局,心态上的差距足以锁定胜负了。

就这样,无欲无求的郭跃华击败了心态爆炸的蔡振华,成为了国乒第二位卫冕圣勃莱德杯的选手。而蔡振华则是输掉了自己的最后一次世乒赛男单决赛,连续两届世乒赛亚军的悲剧战绩也确实是令人无奈。

只不过二十余年之后,徐寅生,李富荣,许绍发以及国乒的教练们才明白自己当年做了一件多蠢的蠢事儿。

男双方面,南斯拉夫老将舒尔贝克搭档卡列尼茨冲击冠军,八强战与陈新华和刁明这对削球组合狭路相逢,争夺前四名。

卡列尼茨身高1.90米,刁明身高1.92米,咋一看日本人还以为是篮球比赛。刁明是中国乒乓球队历来身材最高的运动员(王励勤1米86),在欧洲巡回赛中曾经战胜过瓦尔德内尔、阿佩伊伦、林德这“三驾马车”,37届世乒赛被委以重任,参加了单打和双打的比赛。可惜单打不敌日本的斋藤清(这位明灯打起中国的削球手确实有水平),这盘双打又受制于对方的弧圈球,舒尔贝克和卡列尼茨的火力实在太猛,陈新华和刁明被轰了个漏洞百出,很快就以0比3失利。

半决赛后又以3比1击败了1982年亚运会冠军、日本的小野诚治/阿部博幸两位老将进入了决赛。

男双决赛舒尔贝克/卡列尼茨对阵江嘉良和谢赛克,一万多名观众几乎一面倒地为南斯拉夫选手加油鼓劲,因为舒尔贝克和卡列尼茨是打破中国垄断的唯一希望。舒尔贝克和卡列尼茨在决赛中发挥得很出色,卡列尼茨台内球控制严密,舒尔贝克中远台杀伤力强,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当第五局江嘉良将球打下网时,舒尔贝克和卡列尼茨高兴得翻起跟斗来,直到队友冲进场地和他们握手、拥抱时,他们才从狂喜中清醒过来,尤其是舒尔贝克翻完跟头才意识到自己都36了。令人巧合的是,中国队丢失的伊朗杯,恰好是大会预先决定由徐寅生颁发的唯一的一个奖杯。

你说这点背不?

女双没啥意外,中国队的女双实力公认变态,戴丽丽和沈剑萍以一场3:2的苦战拿下曹燕华和倪夏莲以后,事实上提前锁定了女双冠军,决赛面对耿丽娟和黄俊群二人3:1轻松搞定,带走了波普杯。

混双比赛上,童玲和陈新华的双削组合继续杀入决赛,只可惜面对郭跃华和倪夏莲再度落败。就这样中国队在东京拿到了六块金牌,可谁都没有想到能够推动时代变革的力量已经在这个舞台之上初露锋芒。

——————————————————————————————

还是希望大家素质三联,点赞到十,明晚双更


那年乒乓那些事儿 ——(十一)曹燕华东京加冕 蔡振华江户失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