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9.2 真理发展的辩证过程

2022-10-29 09:39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第二节 真理发展的辩证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是客观的,同时又是绝对的和相对的。从它的内容来看,真理是客观的;从认识真理的过程来看,真理是一个从相对走向绝对的逐步深化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但是在一定的历史时代,人们对无限的物质世界的认识,只能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人们把客观真理的限度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在这个意义上,辩证唯物主义承认人的认识的相对性,承认相对真理。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没有离开相对的绝对,也不存在脱离绝对的相对。每一真理都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时代、对物质世界一定程度的认识,所以它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然而,任何真理又确实是客观物质世界的正确反映,所以它同时又是客观的、无条件的、绝对的。列宁说:“从现代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我们的知识向客观的、绝对的真理接近的界限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但是这个真理的存在是无条件的,我们向它的接近也是无条件的。图画的轮廓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而这幅图画描绘客观地存在着的模特儿,这是无条件的。”[1]如果只承认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使认识僵化,就会使我们在走向绝对真理的道路上停止前进,甚至可能使真理转化为错误。如果只承认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就会抹煞真理和错误之间的原则界线,走向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是真理发展过程中统一不可分的两个方面。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绝对真理是相对真理的总和。教员说:“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2]如果把绝对真理比作一条“长河”,那么,相对真理就是这条“长河”中的“水滴”。每一科学原理接近绝对真理的界限都是相对的,无论古典力学或量子力学,都没有穷尽对物质客体运动规律的认识,更没有完结对整个物质世界的认识。可是,科学发展的每一阶段,例如从古典力学到量子力学,都使人们的认识向绝对真理前进了一步,都在这条绝对真理的“长河”中增添了新的“水滴”。人类的认识就是这样,以无数相对真理的“水滴”,汇成绝对真理的“长河”,逐步地认识永久的绝对的物质世界。

  形而上学的独断论者和相对主义者都不懂得这个相对、绝对的道理,把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截然分割来开,因而走上了两个错误的极端。

  独断论者夸大了真理的绝对性,否认了它的相对性。他们认为,人们一下子就能完全地、绝对地认识物质世界,把已经达到的有限的知识奉为万古不变的金科玉律。在他们看来,真理只是绝对的,不应当有任何的发展,他们把绝对看作是排斥相对的绝对,不懂得真理是一个从相对到绝对的无限深化的过程。

  我们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是形而上学独断论的一种表现。教条主义者不懂得,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本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必须不断地总结新的经验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他们抽取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个别结论,企图一劳永逸地按现成公式行事。他们形而上学地割裂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抓住了真理的绝对性,丢掉了真理的相对性。他们把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变成僵si的教条,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是最富有创造性的,它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教员指出:“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3]


注:

[1]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载,《列宁全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35页。

[2] 毛泽东:《实践论》,载《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2年第2版,第284页。

[3] 毛泽东:《实践论》,载《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2年第2版,第284页。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9.2 真理发展的辩证过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