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RODILOCK的经典巡礼剧场】最被人低估的奥特作品?别甘于good,要做就做great!

2021-09-23 00:39 作者:RODILOCK_藤伊村樱  | 我要投稿

可能,如果可能的话,我真的希望能够再诞生一部和葛雷特一样不辱great之名的伟大作品。
我也不知道葛雷特有什么魔力,每隔几年我都会不由自主的想刷一遍。

(当然帕瓦德也是,但是看完葛雷特再刷帕瓦德,感觉确实是拉了,剧情这个德性,你拍不下去不是没有道理的)
我今天是13话一口气刷下来的,现在感觉很好,又很不好。
很好是因为我再度认识了这部优秀的作品,
很不好的原因是现在我们拍不出来了。
新冠疫情,男女问题,自由国度的独裁者,各种社会现象弥乱,气候问题,日本排放核污水,现在正是葛雷特世界观当中“气候危机”的时代。
然而迎接这个时代,代表这个时代的超人则是开心超人,只不过是反面的给我们带来了笑容。
我很久没看葛雷特了,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说新生代所含的东西少是因为篇幅短。
今天又重刷一次,葛雷特13话,帕瓦德虽然剧情拉一点,杀阵拉一点,但是每集怎么应对怪兽还是很有趣的,关键这个特摄确实是每一秒都是享受。
葛雷特13话讲了新生代52话可能都讲不清的东西。

那我还能说什么呢?

所谓的篇幅短塞的内容少只不过是我一厢情愿,逃避现实找的理由罢了。

篇幅短是我唯一能为新生代找的“借口”,而现在却被葛雷特无情的打破了。

13话里面,队员一登场基本塑造就很丰满,而且前期还有罗伊德和杰克的冲突,包括队员之间不断地磨合。有设置辅助角色来推动剧情的,也有直接以队员展开故事的,但是每一集都很好的融入了“如何去击败怪兽”以及“如何讲好每一集的单元剧”,甚至在前期还做到了“如何在讲好击败怪兽和讲好每一集单元剧的基础上讲好一个宏大叙事的主线世界观”。

难怪有人会说,葛雷特是平成三杰的原型。虽然玄乎,但小中和哉没受到影响我是不相信的。

如果是现在,可能光打戈迪斯就得打25话,搞不好还和托雷基亚一样整的神神叨叨的,最后也没写清楚戈迪斯到底要干嘛。杰克这个形象绝对会塑造的很奇怪,按照特利迦今年的发展,搞不好斯坦雷,简和杰克之间还得来个修罗场。

而且大结局搞不好还得挪到剧场版,和前面一众奥特曼前辈鞭尸复活的戈迪斯。

葛雷特只有13话,但是每一集都刻画出了人性的弱点和人性的闪光点,每一集都有出色的单元故事,而且还能够表达当时制作组想要传达的时代讯息,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

“自然保护”这个主题,哪怕是放到现在也毫不过时,倒不如说,会随着人类对自然的越来越猖狂,而越来越逼迫我们去重视这个问题。

葛雷特确实是日本叙事和欧美叙事的集大成者。

原创剧本和世界观完全由日方架构,再由澳方的导演进一步精修调整到达可以在澳大利亚也播出的程度。融合了两国剧本精髓,而设计和音乐也是以日方为主,其实相当于澳方就是个高端外包的制作公司。片子的实质还是实打实的日本圆谷出品。

这点就和为了获取无限经费,把剧本第一解说权和拍摄的一切拍板权都拱手让给美方的帕瓦德强得多。

美方是看中了葛雷特在欧美圈的好评才决定接手帕瓦德的合作的。

但是他很明显没有搞清楚,葛雷特为什么会在欧美圈获得好评?

因为他本质上仍然是有着奥特系列内核的圆谷作品。

如果真的想把面向小孩子的特摄作品拍好,那就不要把小孩子当成小孩子。

葛雷特就是没有把小孩子当成小孩子的作品之一,其中的典范。

除此之外,我还从葛雷特身上找到了当下最适合特摄所走的路线。

那很明确的就是,如果必须要花大量时间做出来和CG或者合成差不多的东西,那就不用实拍,直接上电脑合成去。

但是但凡是能够相对容易实拍出来的东西,那么就维持老本行,该用皮套用皮套,该用装置用装置,该用布景用布景,该用火药用火药。

圆谷英二确实想要的特摄不是我们现在所想的样子,但如果真的按照时代潮流走,早就没有我们现在印象当中的特摄这个东西了不是吗?

葛雷特的特摄由于以前VHS的画面太糊,一直以来是被轻视的状态。我第一次察觉到葛雷特特摄的魅力,是在Neko上登载的高清剧照上发现的。

澳大利亚特制的手偶,手偶和皮套双重准备,精致到日本可能都做不出来的天空背景和城市夜景画,精细制作的楼房甚至窗户里还有人影,更别说几乎是全程室外拍摄了。

确实是能够体现出当地staff的匠心的作品,而这种特殊技术,也是只有澳大利亚才能做出来的东西。这点确确实实是海外合作的意义之一,能够从外国staff身上学到日本特摄所不具有的东西和精神,这点很重要。

而且就日剧《想成为奥特曼的男人》当中,也确实能从剧情里体会到,圆谷当时的staff确实是从澳大利亚还有好莱坞的staff身上察觉到了自己所不具备的东西,并且在平成三杰当中超越了以往的技术。

我们确实有必要好好去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任何时候我们想为新生代说话的时候,基本都是拿新生代时间短去搪塞。

但是这边有个13话的,几乎做了52话都不见得能做好的活儿。

我们是不是真的,太过于护犊子了呢?

不管是与否,我还是希望今后的一代人,或者是我们这一代人里面,能够出现再度把圆谷引向正路的人,无论国籍。

我们可以试一下,如果按照平成作品的路线走,没有花里胡哨的变身器,没有借力量的变身器材,没有缝合怪,没有借力量出来的新形态。

周边能不能大卖?

好好试着讲一回故事(当然不是泰迦那种圆谷直接躺平,撒手不管低年龄观众看不看得过瘾的那种)。

这样的奥特曼在如今还能不能和以前一样卖座,我们可以试一试。

大不了如果销量不是那么好,可以再换回去嘛,这证明这一届观众不行。但老实说不管你作品做得如何,玩具销量始终看你玩法新鲜不新鲜,做工好不好,设计漂亮不漂亮。

商业作品对于玩具销量而言,特别是奥特曼这种一年一部,有着大量观众群体的作品。

每年的作品多差,买账肯定都是买账的。

现在的圆谷不是以前的圆谷了,由于制作母体都已经变成商业公司旗下的人,以前无论多么商业,多想赚钱,那拍出来的东西也最起码是乔尼亚斯和爱迪后期那种类型的。

而且葛雷特的目的也是为了卖到海外,它是有很强的商业目的的。

但这并不妨碍圆谷敢于尝试的决心。

现在圆谷更依赖于现状,只是缩在自己的舒适圈不敢出来了,不敢往外多踏一步。

泰迦往外踏了一步,虽然走的不太好,但是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但还没想走呢,马上就又缩回去了。

但事实就是这样,你不敢尝试,你就没法破圈,没法到达更高的高度。

你维持现状,或许一直能喂饱现在有的固定粉丝。

但你以后会一直都是这个样子。

能够引领一个时期的作品都是敢于创新的,归曼也好,泰罗也好,乔尼亚斯也好,葛雷特也好,迪迦也好,欧布也好。

哪怕是敢于在王道路线倾斜一点点也好,那都是一次好的尝试。

时代不是没有给圆谷机会,特别是现在,圆谷的死忠粉丝,甚至是给他封神的粉丝大把大把,拍什么东西出来都有人欣然接受。

那么比起烂活和烂梗,为什么不用心,用胆识去拍摄一部有价值有时代意义的作品呢?

不要心甘情愿地在做good了,

要做,就再做一次great。

“他给了我们重来的机会,因为他相信我们的力量。”


【RODILOCK的经典巡礼剧场】最被人低估的奥特作品?别甘于good,要做就做great!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