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

2022-06-26 22:52 作者:我爱罗----  | 我要投稿

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参看拉萨尔所著《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书第三篇《论认识》开头所引用的斐洛关于赫拉克利特的一段话),是辩证法的实质(是辩证法的本质之一,是它的主要的特点或特征之一,甚至是它的主要的特点或特征。)黑格尔也正是这样提问题的(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形而上学中经常在这周围兜圈子。并跟赫拉克利特即跟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作斗争)。

辩证法内容的这一方面的正确性必须由科学史来检验。对于辩证法的这一方面,通常(例如普列汉诺夫)没有予以足够的注意。里面的同一被当作实力的总和,例如种子,例如原始共产主义。恩格斯也这样做过。但这是为了通俗化,而不是被当做认识的规律以及客观世界的规律。

在数学中正和负,微分和积分。

在力学中作用和反作用。

在物理学中阳电和阴电。

在化学中原子的化合和分解。

在社会科学中,班级斗争。

对立面的同一(它们的统一,也许这样说更正确些吧。虽然同一和统一这两个名词在这里并没有重大的差别,在一定意义上两个名字都正确的),就是承认发现自然界的,也包括精神的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要认识世界上一切过程的自己运动自身的发展和蓬勃的生活。就是要把这些过程当做对立面的统一来认识,发展是对面的斗争。有两种基本的,或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发展进化观点: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以及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联。)

根据第一种运动观点,自运动它的动力,源泉,动因都被忽视了。(或者这个源泉被移到外部——移到神,主体的那里去了);根据第二种观点,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源泉上。

第一种观点是死板的,是贫乏的,是枯竭的。第二种观点是活生生的,只有第二种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

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

【注意:顺便说一下主观主义(怀疑论和诡辩等等)和辩证法的区别在于,在客观的辩证法中,相对的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对于客观的辩证法说来,相对中有绝对,对主观主义和诡辩说来,相对只是相对的,是排斥绝对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分析资产阶级社会(商品社会)里最简单,最普遍,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碰到过亿万次的关系——商品交换。这一分析从这个最简单的现象中(从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细胞中)揭示出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或一切矛盾的胚芽)。往后的叙述向我们表明这些矛盾和这个社会的发展,在这个社会的各个部分总和中的,从这个社会的开始到终结的发展(既是生长又是运动)。

一般辩证法的叙述(以及研究)方法也应当如此,(因为资产阶级社会的辩证法在马克思看来只是辩证法的局部情况)。从最简单,最普通,最常见的等等东西开始;从任何一个命题开始,如树叶是绿的,伊万是人,哈巴狗是狗等等。在这里(正如黑格尔天才的指出过的)就已经有辩证法:个别就是一般(参看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施韦格勒译,第二卷40页,第三篇第四章第八九节,“因为当然不能设想在个别的房屋之外,还存在着一般的房屋”)。这就是说,对立面(个别和一般相对立)是同一的: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不管怎样)都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一般只是大致的包括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的包括在一般之中,如此等等。任何个别经过千万次的转化而与另一类的个别(事物现象,过程)相联系,如此等等。在这里已经有自然界的必然性,客观联系等等的因素萌芽概念了。这里已经有偶然和必然现象和本质,因为当我们说伊万是人,哈巴狗是狗,这是树叶等等,我们就把许多特征作为偶然东西抛掉,把本质和现象分开,并把二者对立起来。

可见,在任何一个命题中,好像在一个单位(细胞)中一样,都可以(而且应当)发现辩证法一切要素萌芽,这就表明辩证法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而自然科学则向我们揭示(这又要用任何极其简单的实例来揭示)客观自然界也具有同样的性质,也是个别向一般的转变,偶然向必然的转变,最

对立面的转化和转换,相互联系。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正是问题的这一方面(这不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是问题的本质)普利汉诺夫没注意到,至于其他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更不用说了。

不论是黑格尔(见《逻辑学》)不论是自然科学中代的认识论者,折中主义者,黑格尔主义的敌人(他不懂黑格尔!)保尔福尔克曼,都把认识看做一串圆圈。

哲学上的圆圈:是否一定要以人物的年代先后为顺序呢?不!

古代:从德莫克利特到柏拉图以及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

文艺复兴时代笛卡尔对加桑迪(斯宾诺莎?)。

近代:霍尔巴赫——黑格尔(经过贝克莱,休漠,康德)。

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

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方面的数目永远增加着的)认识,其中包含着无数的各式各样观察现实,接近现实的成分(包含着从每个成分发展成整个哲学体系),——这是它比起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来所具有的无比丰富的内容,而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就是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认识的过程和发展。

从出漏简单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哲学唯心主义不是胡说,相反的,从辩证唯物主义来看,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片面的,夸大的(狄慈耿)发展(膨胀,扩大)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话了的绝对。唯心主义就是僧侣主义。这是对的。但(更确切些和除此以外)哲学唯心主义是经过人的无限复杂的(辩证的)认识的一个成分而通向僧侣主义的道路。【注意这个警句】

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的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段,碎片,小段都能被变成(被片面的变成)独立的,完整的直线,而这条直线能把人们(如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话)引到泥坑里去,引到僧侣主义那里去。(在那里统治班级的班级利益就会把它巩固起来。)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而僧侣主义(等于哲学唯心主义)当然有认识的根源,它不是没有根基的,它无疑是一朵结果实的花,然而却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观的,绝对的人类认识这颗活生生的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写于1915年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