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文库 吴江风情 顺福的熏桶担
作者:徐深
在三四十年代,同里镇的摊贩行业中,有一名专卖熏腊食品的个体小商,名叫顺福,他住在采堂浜大墙门内,烹煮的熏腊熟食,工艺独特,色、香、味均属上乘,味道鲜美,深得一般吃客赞许,也就赢得了一些老顾客经常光顾。每天制作的食品,一般到晚上六七点钟已全部销售掉,他每天清早到市场挑选鲜活的生坯食品,回来清洗加工,二只小灶,烹煮出熏虾,熏蛋、熏鱼、汁骨、熏肚、五香猪排、酱鸡、酱鸭、甜蜜酱兰花豆、兰花豆腐干等。每天下午四时左右,他挑着熏桶担,另外放上刀具、砧板、小秤以及包装用的荷叶,按照出担所走的路线,在每天差不多的时间,到达每条大街的茶肆、酒铺和一些老客户的住处所在地。镇上一个圈子兜下来,担子里的食品所剩不多,所以很少在街头叫卖,也有些客户,为了与朋友小酌或为改善生活添的熟菜,隔夜向他订货,下一天他一定准时送达。他几年如一日,所熏制的食品,质量上从不马虎。
順福师傅就住在我家附近,家境贫困。据说从小在饭店当过学徒,学到了一手烹调手艺,后来饭店关门,遭受失业,夫妻二人,为生活计,就做了这小本经计的卖熏腊食品行当。因为他待人厚道人缘好,见人总是笑嘻嘻的,称别人先生、老板,大兄弟、大妹子,叫得怪亲热的,不管你买不买他的食品,待人态度始终如一回生,二回熟,镇上的工商户和一些吃客在他亲切热情的招呼下,总得费钞同他交易几次,何况他的熏制食品确是味道鲜美,香功很好,吊人胃口,久吃不厌,加上品种较多,起售点又低,一两二两都可以。称起来秤砣总是向上翘,称好后还奉送你一小块,然后把荷叶包好。有时还洒些五味粉或浇些卤汁,才交到你手里,真是货真价实,服务周到,使你心里舒畅极了。有时碰到熟客户,袋里没带钱,只要你开口,他照样把食品赊给你。这些客户都知道顺福的为人厚道和家境清贫,欠了他的钱,要影响他小本经营资金的周转,所以偶而欠了他的钱,总是很快还给他的。
一年四季,夏冬二季是出生意的季节,夏季傍晚,酒铺是一些老顾客乘凉小酌的好去处,熏制的过酒佳肴送上门来很受人欢迎,冬天,大户人家的订货和酒楼众多的食客,使他每天熟煮的熏腊食品十分好销,但因为是微利,所以他挑了多少年的熏桶担,总也富不起来,发不了财。
当时我父亲还在中学教书,家庭经济较好,寒暑假里,顺福挑担经过,有时会敲门叫一声:“徐先生,今朝阿要买点啥?”父亲总是挑选喜爱吃的熏虾或卤汁小肉买上二三两,再买上一点小爆鱼,兰花糖酱豆,熏制卤汁菜肴一般是父亲等大人吃的,我们小孩最多能尝上一筷,但糖酱豆我们小孩就能多吃几颗。当时能吃上顺福师傅精制的兰花糖酱豆,感到是一种享受,心里是甜滋滋的。以后,我离开家乡到外地上学,不久就听到家乡传来顺福师傅患气喘病亡故的讯息,我为他的技艺没有传人而叹息!顺福师傅虽已去世,但顺福师傅勤俭厚道的形象和他精制美味的熏腊食品,经久留存在我的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