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RI安利之紫のあ专题安利——“美丽的事物,无论何时都是美丽的”

各种观众朋友们好久不见,距离我们百合安利系列节目上次更新,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考虑到间隔时间确实有些夸张了,还是简单解释一下在不更新的时间里,作为“罪魁祸首”的文案负责人都在干些什么吧——
其实星屑的稿子很早就写好了,但考虑到动画播出的时间在十月份,我们也就不急着做。而在紧张刺激的大学生期末考试之后,接踵而至的暑假,我的精力都花在了家庭旅行和学年论文所需的文献上,甚至一直想搞的百合电台,也因为现实里各种事情,以及预录制效果有待商榷等问题,正在搁置中。
直到临近八月,甚至到了八月,到了必须动笔学年论文以及别的某些企划时,堆在角落里,那个之前说好要做“不是从作品而是从个人(创作者)出发的安利”企划,才又被捡起来。
至于为什么变成专栏化——“我视频呢?”
我和牛腩哥都觉得做视频安利这么久,收获了正面反馈远没有负面多,以前我不理解好多百合创作者在自己作品腰斩爆杀后一转其他方向是什么心态,现在当我前几个月血赚刀剑商单稿费,以及ttk收到的“右上角数字”都比做视频多的多时,我意识到也是时候放下牛腩哥吊在这棵树下了——我自己吊着就行了,唉,拖了他这一年多承受了一些不该承受的东西,很是内疚。
咳咳,扯远了扯远了。

让我们回到正题上来,毕竟是专栏化另起炉灶,还是重新介绍一下自己和这个YURI安利系列是干什么的比较好——
本系列主打安利各种百合系列作品,目前主营漫画安利,但也计划横跨拓展到动画、(轻)小说、游戏等领域,本着以“让更多人知道原来还有这样的百合作品”为初衷,我开始了自己的YURI安利计划,而本期开始,是一直旋绕于我心间的一个新企划正式诞生,那就是百合创作者系列专题安利,该专题每一期将围绕一名特定的百合创作者展开(画师/作家等),选取ta的若干作品,介绍其创作者风格,尝试解析其背后创作母题,喜好癖好,并安利其本人和创作者——如果各位能顺便购买正版支持老师的创作,就再感激不过了。
(顺便请原谅我对稿子不做校对就发的坏习惯)
而这值得纪念的,新专题安利企划创刊号第一期的主角就是——
紫のあ老师,其实是一个相对而言很神秘的百合漫画家/画师,她的推特于18年开通,迄今为止的,将近400条推特,除开对自己新创作的宣传,或者更新一些新绘图,就几乎再也别的内容了,没有什么轶事可以挖掘——这和现在的竹岛老师很像,除开必要的作品宣传出来营业,其他时候基本不发推(但早期竹岛在推上还是很活跃的,和其他百合画师的互动也很多)。

但我们这真正意义上第一期百合创作者主题安利会选择紫老师,除开我们自身对于紫老师狂热的爱,也和她最近终于加入了商业连载创作有关——其实这一期设想是在紫老师连载作《无法向星星许愿的恋情》第一卷发售的那个月(六月份)就做好,但拖到现在的原因,请参考我刚刚所言吧(笑)。
嘛嘛,俗话说“好饭不怕晚”,本期视频就让我们走进紫老师的唯美百合世界,探寻她独特美学母题,揭示她的创作奥秘。
如果还有人记得卿本漫迷于22-23年交接之际发布的2022豆GN百合总结(动态),ta也大概率不会对这段话还有印象——
“明年还有更多期待,更多新作即将登场,连如天上仙云的紫老师也将挑战商业连载,深海绀回归,ムロマキ也要带来新的连载作。”
是的,紫老师可以说是我们百合安利这么多期以来非常特殊的一位,在今年之前,她都没有任何商业连载的漫画作品问世,仅仅是负责过几部小说的插画工作,她从18年开始到22年创作的百合短篇漫画,电子版(预览)都是在自己推特/P站,实体版则是在comitia展子上摆摊场贩,或者限时通贩预订,若是自己不再版,那实体版基本上是“时不再来”了,这也是紫老师早期作品(2018年)《若,来周雨落》实体版如今“海景房”的重要原因。

如前所言,紫老师长时间与商业连载保持距离,除了发布的作品,我们近乎没有别的窥探她世界的机会,她的神秘与低调也是让我对她一直抱有强烈兴趣的原因之一。仅靠发布的作品就能在推特积累将近四万的关注者,这样的数据也优于很多正在商业连载的百合漫画家,甚至很多我们熟悉的百合创作者都是她的“迷妹”,仅是我关注的人物里,就有雪子老师(雪子老师和阳老师在紫老师出新单行本的时候基本都会转发带货)、纯妈(南方纯)、半神(みかみてれん),乃至r神(安岛小说第十卷开始接手插画的raemz老师,是这几年人气和关注度上升非常快的新星)。

也就是说,紫老师在日本百合界,其人气绝不是“小有名气”这种程度,而这种人气,光是只看“画风”都不难理解,映入我们眼中的,是无可辩驳的“精美”,如梦似幻的可爱少女,精致细腻的笔触,柔和唯美的色彩,是那种能让我们看一眼就脱口而出“我去,好看!”的神绘师。

但在我们国内,紫老师却算得上是“小众”了,而且仅有的讨论还存在很多对她作品的误读或者“抹黑”,并让一些不熟知她的路人观众产生了错误“初印象”,甚至可以说,我做这期安利的初衷,就是要狠狠“驳斥和嘲弄”前段时间听到的,一位对紫老师不怎么了解的人(此人也算得上咱国内百合圈有点影响力的人物了),妄下定论和判词,无知且搞笑到了极点的一段话:
“紫老师平时给人的感觉很正常,给人的感觉就是成熟冷静,不是对着百合发情的那种人,如果是那种狂热百合分子一样的人,那我倒是不担心了。”
为何我会认为这段话是“无知且搞笑”的,且让我们把此话先搁在一旁,待我讲完后面的内容,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要提前说明的是,本次安利会不可避免涉及到紫老师一部分作品的“剧透”,而且紫老师的短篇作品也不算少,本次安利暂且做不到“面面俱到”,还请多多包容。
前面也说了,紫老师的画风是一眼可知的绝美,再多的溢美之词都不够,什么言语形容都会在亲历她的视觉美而苍白无力,所以我们也不想花太多时间抒发对紫老师画力的赞美,在有限的专栏篇幅里,还是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到她的作品故事背后的创作逻辑,除开那一眼可知的视觉美,紫老师作品的美,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她美学主旨的母题,又到底是什么,她独一挡的画面表现力,相对少见的文艺感作品氛围,又从何而来?

就如同从18年以来紫老师基本保持稳定不变的画风,上述问题,在她18年八月份的两条推特里,就可以找到答案——

更喜欢像是要拼死挽留的那样的百合。”
“在这之后的3种展开,大家喜欢哪种?
1.没有消失而在一起了
2.最后消失了
3. 最后一起消失了”
这一段推文以及这次投票,就足以我们提炼出近乎贯穿紫老师绝大部分作品的关键词——
花、虚幻的关系(会消失的)、不对等的关系(单箭头)、不正常/健全的关系、未必是“happy ending”。
我们一个个关键词看下来,首先是“花”,这只是一种要素的简称,我们大可以理解成紫老师作品那些“美丽的事物”,不只是“花”,也可以是具体的一个人,可以是“天使”,或者“星星”,总的来说,她们作为“美丽的事物”,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就是——
离“我们”非常遥远。
注意,这里的“我们”指的是作品里的主人公。
让我们透过作品来看这个要素吧——在《若,来周雨落》,“花”是那个爱笑的,一直一直“姐姐”叫不停的少女,她和故事主人公的邂逅堪称十分偶然,彼此能够互相了解的时间,只有借伞还伞约定所拼凑的;在《长出花的人的故事》里,“花”不只是花,她也是(长出花的)少女,还可以是老师,两个人彼此的距离,都称得上“遥远”,而“花”作为紫老师最爱的一种(象征美丽事物的)意象表达,在这一部短篇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我的安洁拉》里,“花”就是突然出现在“我”面前的天使,不知从何而来,也真的并不是人类(体重远比人类轻盈),充满谜团;而在《make a mark》里,“花”是学姐,那个“我”触不可及的,“沾花惹草”的学姐。
因为新作《无法向星星许愿的恋情》还在连载,这里“花”到底是什么暂且不下评论。

不难发现,作为“美丽的事物”,其炫目的程度所带来的距离感,会使得“普通”的我们,感到些许不真实——我们真的可以处在同一空间呼吸吗?她是否其实是不真实存在的?美丽的事物因为无论何时都是美丽的,所以自然而然催生出了一种关系,一种自然而然会让人产生怀疑,担心,害怕的关系——
我们现在所在一起的关系,是否是虚幻的?如同那飘动的泡影,随时一戳就破?
这就是我们的下一个关键词“虚幻的关系”。这种关系在《若,来周雨落》是两人约定的随时可中断,无论是谁,都可以随时毁约,不再见面;在《我的安洁拉》里,是或许天使终有一天会长出翅膀,径直飞向那湛蓝的天蔚蓝的海。所谓“虚幻的关系”,是对紫老师那句“喜欢在成群的向日葵中就好像要消失不见的她”的直接表达,紫老师的作品里,总是充斥着这样的随时会破裂,消失的关系,角色们小心翼翼的维持着——无论是《长出花的人的故事》、《make a mark》、《无法向星星许愿的恋情》,还是在《回家路》、《她们的夏天》,少女与少女的关系,宛如盛夏丽日里那吹起的一个一个晶莹泡泡,绚丽夺目,却随时会破裂,不留下什么痕迹。

对这种关系的不安,情绪转化的出口在紫老师里成了一种不对等关系,无论是“挽留”,还是积蓄在心里,成为感情的“单箭头”,什么都不做,甚至放弃。这种不对等关系在紫老师都司空见惯——在《长出花的人的故事》里,少女对老师炽热的爱不断积蓄,随着一句无心祈愿,自己竟长出花朵,这份单恋“欲盖弥彰”;在《回家路》里,感情因为“约定”与“误会”,成为了十分经典的双向单箭头,“只要我们还能再见,我就不会对你表明心迹”;在《make a mark》;里,“我”一度是学姐忠诚的“小跟班”。

可我们都知道,不对等的关系绝不是什么“良性循环”,感情的积蓄总有会无法忍耐释放的时候,但因为不对等关系而累加的情感,最后积蓄而成的新关系,就叫人难以预测了,不正常/健全的关系在此时出现,并不一定是无缘无故的,甚至是顺理成章的。
《make a mark》里“我”的不辞而别,《你和她和我的故事》里那“她”是“我”一辈子恩人背后的真相,乃至《我的安吉拉》里“我”面对天使长出翅膀后那惊人的举动,都是源自于此,用《我的安吉拉》后记里紫老师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只要有对方在身边其他什么也不要,听起来是不是稍微有点危险呢?这之后的两人,互相坦率地接受了对方的心意,构建起了普通且平稳健全的关系——才怪呢。”

而在《若,来周雨落》里所构建的关系,在我重看时,才后知后觉给我一种《廊桥遗梦》的“既视感”,当然用我们百合作品来解释就是《卡罗尔》(或者说《盐的代价》),只不过在《卡罗尔》里,是风韵犹存的人妻卡罗尔率先诱惑住了年轻的特芮丝,和《若,来周雨落》里准备要结婚的“我”被少女所吸引年龄差反过来了——或许我们甚至可以再往前点,回到我们老祖宗吸血鬼小说《卡密拉》里,女吸血鬼吸引深闺大小姐就成为了“古典百合”不可或缺的一环,换句话说,这种“引诱系(感)”关系,可以追根溯源到很远的地方,这种不对等关系在很早就成为了百合题材创作里的可选要素。而这种不对等关系,其实换句话来说,也就是所谓的“背德感”。

尽管对于现在的百合作品而言,早已经不需要强调所谓禁忌感了,甚至默认是个包容和熟视无睹的背景了,但并不能因为这样,“百合”定义里的有关同性禁忌的背德感追求就该被我们遗忘,甚至被挂上“雷区”的污名,多少有点忘祖了。而紫老师的作品里,不止是《若,来周雨落》有这份“背德感”,实际上《长出花的人的故事》的“师生恋”亦是一种背德。不正常/关系不但会催生出“背德感”,还会淡化甚至完全无视伦理束缚,这一点在《你和她和我的故事》体现得淋漓尽致。

由不正常/健全关系导致的故事走向,或许很难叫人称得上“happy ending”,更何况紫老师那句“更喜欢像是要拼死挽留的那样的百合”依然在我耳边震耳发聩。当然,并不是说紫老师的短篇里就没有什么好结局,《30 minutes》、《若、来周雨落》都有一个十分甜蜜的结局。
当我们简单归纳完紫老师作品里常出现的关键词后,我们其实也就能窥探到她所谓“朦胧的美”的百合美学之真谛,以及她作品故事震撼我们的由来。
那就是我们本期视频标题的那句话,也是出自紫老师《我的安吉拉》这部作品里的一句台词“美丽的事物,无论何时都是美丽的”。

因为美丽的事物,无论何时都是美丽的,所以哪怕她是带刺的花,她的美丽也不会减分,她的美丽理所当然要被包容;因为美丽的事物,无论何时都是美丽的,所以哪怕破坏她,囚禁她,她依然是美丽的,她的美丽不会受到一丝一毫影响;因为美丽的事物,无论何时都是美丽的,所以哪怕她消失不见,她也依然美丽动人,乃至永恒,永不磨灭。
这就是紫老师的美学哲理,对“美丽的事物”无尽的追求,充斥着执念,埋藏着名为“病态”与“扭曲”的种子,随时都会生根发芽。并由此衍生了她作品对待“美丽的事情”独特处理方式——用紫老师的作品名字来形容,也就是make a mark,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普通的我”对她们所认为的美丽的事物,留下了她们那难以磨灭的印记,就如同那么美丽事物永恒的美一样,成为了一种永恒。
祈愿成为花的少女最终不但长出了花,也成为了花,她也因此“如愿”在她单恋的,那个喜欢花胜于人的老师心里,留下了“今后也无法忘记”的感情,甚至祈愿能够喜欢上她(《长出花的人的故事》);“鸟笼”里的鸟儿(天使)终有一天会长出翅膀飞翔,所以不可能长出翅膀的我只能割下她的翅膀,这样我们就能一直在一起不分离了(《我的安吉拉》);师姐身体上的“草莓”从未有我种下的可能,但“我”可以利用“突然不辞而别”,以及成为像师姐那样随意对他人make a mark的存在,就能让师姐无论现在还是未来,眼中倒映的只有我的身影(《make a mark》)。

在美丽的事物上留下各种印记,这就是紫老师作品里或显性或隐性的创作母题,也是她作品里人物关系发生改变的源动力。
如果我们简单提取“百合”定义里的关键词,那“妄想”和“探索关系的可能性”是不可回避的存在,紫老师的短篇里,也有十分明显只谈论“关系”的存在。
比如《我也许曾喜欢你不好的地方》,讨论了恋爱关系里“为爱改变”所带来的未必都是好事,将缺点改变,成为了所谓“更好的自己”,反倒让对方无法适从,本来“我会连同你的缺点一同包容与喜欢”的诺言成为空话。这有点让我想起《花束般的恋爱》这部电影,里面男女主里“为了爱情”所做出的改变并没有为他们的恋情带来美好的结局;同样的,七月新番《AI电子基因》第四集里也涉及了这方面的讨论,只不过《花束般的恋爱》有名为“生活”的冲击,《AI电子基因》是建立在SF设定下讨论,紫老师则更热衷于只围绕“恋爱”讨论关系的可能性。
百合里,恋爱并不是“关系”里的绝对和必需存在物。虽说紫老师的作品里,关系总是或浅或深地导向“恋爱”,但毕竟“百合绝不只是恋爱(女同),恋爱也纵有千般姿态”,我想这也是紫老师作品“朦胧美”的来源之一吧。我始终记得紫老师有一篇16页的短篇,全篇无一句台词,仅靠画面供读者想象这段与“电车”有关的小故事最终会走向何处。
而朦胧的另一个来源,在于紫老师作品里台词的可解读性,只举一个例子的话,那就是《我的安吉拉》结尾里“我”的那句“而且好像有点重了(指天使)”,乍一看只理解成一句无心之语毫无问题,但从天而来落入凡尘的“天使”,在被剥离翅膀后,轻盈感却有所减弱,这是否说明她已逐渐沾染了凡尘普通人的质感,在长久与“我”的相处中,逐渐成为鸟笼里的“囚鸟”,只要在一起什么都无所谓所失去的“自由”,于堕入尘世间,替换成了更多惹人遐想的内容......

所以再当我们回首去看那些对紫老师充满误读与抹黑,那些我想驳斥与讥笑的话语,不难发现,他们不过是群要么缺乏鉴赏美与好作品眼光,只是将自己喜好与厌恶强加于作品之上进行批评的浅薄之人(我一直认为作品不是承受个人情绪的出气筒,比如那些将自己所谓“厌男”情绪带到百合作品里进行评价就是一种很无趣的行为),要么只流于表面,没有看清紫老师作品表面平静背后,对美追求的病态与扭曲。
紫老师的作品,绝不是一个对百合没有热情,或者说“不发癫”的人能创作出来的,她作品的独特美学气质,那种深埋于作品深处的,对美的无尽追求,哪怕病态与扭曲,哪怕违背伦理也无所谓的创作理念,让她如今都是百合漫画界十分耀眼又独特的存在。她的平静、内敛、朦胧,深谙日本传统物哀美学,她认为“美丽的事物,无论何时都是美丽的”,因此不惜刻画一个又一个病态,扭曲,违背伦理的百合故事,将美丽的事物无情摧残,却在最后升华成优美、细腻、沉静、直观的故事,表现对美的纯粹无垢追求。

这也是我一次又一次为紫老师的作品所沉沦的原因,她的美不仅是外溢的神仙画风,还有埋藏在背后的美学理念。我有时会将紫老师与深海绀老师做对比,两者的画风都偏向文艺细腻派,但不同于深海绀老师将文艺与平静架构在“即便未来也像现在这样迈不出向前一步也无所谓”的青涩与美好之中,紫老师将自己的文艺与平静加厚在虚幻,如泡影般不真实,或者相当不对等不健全的关系之上,随时都会引发扭曲与激流。
紫老师作品的魅力远不止我们本期安利所提及的这些,更多的奥秘或许要各位观众自己去探索才会有解答,本专栏只是为各位“引进门”,我们也真诚期待更多有趣和有价值的解读与讨论,与我们交流。
久违更新,改变在所难免,毕竟沉寂的时间里,自己也思考了许多(摸鱼摸久了差点忘了自己的初心),这期专栏,算是我们做出改变的一次尝试,还请各位多多包涵了,这样以创作者为主题的安利,以后也会做下去,下一位想安利的对象也已经确定了,但在此之前,我的下一期专栏会暂时回到作品安利,因为在我们筹备百合电台的时候,有一封棉花糖(征集的观众来信)让我觉得必须做一期专栏好好说道说道。
至于视频什么时候能再生产,那就用那句经典的话——“好好调整,哥几个等你回来”(大雾),会有视频里再见的一天吧,大概。
那么就让我们下期专栏再见了,最后也希望各位一键三连支持我们,这对我们来说,依然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