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北京电影学院孙立军丨百年发展脉络与技术演变

2023-08-09 14:25 作者:美食可可  | 我要投稿

北京电影学院孙立军动漫是历史是一面时间的镜子,动画对于中国而言是“舶来品”,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在中国“生根发芽”已有百年。《中外动画史》以中国动画历史为研究重点,以外国动画历史为重要参照,全面梳理中外动画的发展脉络,致力于对中外动画历史的纵横对比与系统研究。

从技术角度来看,动画是由一组画格连续放映而生成的虚构动态影像。动画的诞生让静态的传统造型艺术实现了动态化.可见,动画作为一个综合性概念,既是运用不同材质的艺术探索,又是一种“静态造型艺术动态化”的“技术尝试”。在中国,这种独特使命在动画技术诞生之前就已经有各种表现形式的尝试。我们称这种尝试为“动画意识”的萌芽。

具体而言,分别对中国动画的萌芽与诞生、早期的中国动画(1931~194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中国动画(1949 ~1977 年)、稳步前进时期的中国动画(1978 ~1988 年)、20 世纪末的中国动画(1989~1999年),以及跨入新世纪的中国动画(2000 年至今)进行梳理与研究。

这是世界其他国家动画历史研究。本部分立足于世界动画多元化的发展特征,通过解读代表性国家及其代表性经典动画作品,以此把握中外动画研究的另一种处于美国、日本主导的世界动画产业发展模式之外的边缘化又多样化的动画发展模式。

纵观中外动画历史全貌,并站在中国动画发展的立场,思考展望世界动画发展趋势,从数字技术的应用与生产模式多元化两个视角,分析处于世界动画发展历史洪流之中的中国动画学界、业界与管理界,需如何面对全球数字信息浪潮席卷而来的现状。

北京电影学院孙立军认为,《中外动画史》客观地书写了中外动画发展简史,为相关政府部门决策、动画公司制作院校动画专业教学与研究等领域提供了较为系统的史料依据。


北京电影学院孙立军丨百年发展脉络与技术演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