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可视化案例|中国人口婚姻状况变化
可视化案例——中国人口婚姻状况
利用数据可视化形式,展示分析三次人口普查婚姻状况数据
婚姻是贯穿大多数人一生的大事。年少时可能有着对婚姻的各种想象、长大后可能要面对亲戚的催婚、结婚后伴侣可能是陪伴你人生时间最长的人,而在某个时刻婚姻也可能遭到离婚和丧偶的变故。
基于社会状况和人们心理的变化,婚姻的状况数据也在不断变化,我们国家在人口普查中也会对人们的婚姻状况进行调查,形成相关的数据。
婚姻状况是指总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在婚姻关系里所处的状况。一般将婚姻状况分为未婚、有配偶、离婚、丧偶等四类。
本次BDP数据可视化设计案例,基于2000、2010、2020年即第五次到第七次人口普查婚姻状况数据,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希望通过可视化图表发现一些普遍事实和变化趋势。
主要会从图表展示、数据总结和图表制作3个方面进行案例分享。
一、婚姻状况数据总览


3次普查总人口不同婚姻状况比值基本稳定不变
2000-2020三次普查男女都明显有晚婚趋势,适 婚年龄期间的未婚人口比例出现明显的上升
离婚人口比例在35岁到50岁之间会达到较高水平,但不超过5%。而丧偶状态的人口比例在65岁之后达到最高比例。其中女性丧偶的比例是38%,男性丧偶的比例是15%。但在几次人口普查期间,各个年龄的丧偶人口比例呈现着减少的趋势。
图表制作:
1、对比拆分柱形图
这里我们选择柱形图对比展示3次普查数据,放置年份字段在对比维度上,选择按对比拆分,即可分成3个小柱形图

2、百分比堆积柱形图
通过筛选器选择不同性别进行数据展示,选择百分比堆积图可以比较清楚的看到不同年龄婚姻状况的数据占比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全局筛选器或者图表联动,控制不同年份的数据展示

二、婚姻的开始


3次普查结果变化可以看出,男女结婚年龄整体提高,未婚占比50%的年龄段,女性从22-23提高至25-26,男性从24-25提高至27-28
女性相比男性结婚年龄要稍早,这一点没有变化
三次普查数据中,男女未婚比例逐渐趋于平缓,且随着年龄越大,未婚人口的男女比例首先趋于扩大,而在老年之后,受到男性平均寿命较低的影响,这一比例又下降。
图表制作:
1、行政地图
根据省份和对应数值我们可以制作行政区划地图,通过颜色深浅,来表现不同省份数值大小,直观的对比各省数据
行政地图视频教程:

这里的数值字段,我们使用了计算公式来计算“未婚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比值”


三、婚姻的变故

离婚状态占人口婚姻状况比例不高,最高不超过5%;男女中间年龄段人口离婚占比整体有所上升,且35-50岁为离婚人口占比较高的年龄段
女性55岁、男性64岁之后丧偶人口占比超过5%
3次普查中丧偶人口占比整体有下降,居民生活健康水平提升
图表制作:
1、添加辅助线
在这里的图表中,由于2张图趋势类似,但实际数值又有所不同,我们添加一条固定值1%的参考线,可以更加清楚地对比出数值大小差异


可视化看板总览:

「可视化设计」
本次可视化看板使用BDP个人版的高级仪表盘,在图表排版上更加自由,可以增加文本、图片等,使看板更加直观、丰富。
“婚姻是自由的”
通过本次数据可视化分析案例,我们可以看到20年间,人们婚姻状况的变化和趋势,这和社会环境、人们的认知变化等都密不可分,婚姻是自由的,我们对婚姻的认识取决我们自己。但参考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可以让我们对婚姻多一些客观的认识。
可视化图表制作:BDP个人版免费版
本次可视化设计部分内容来自:
[1]和鲸项目-边沁-第五次到第七次人口普查中的中国人婚姻状况数据
[2]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省第七次人口普查系列分析之四:婚姻与家庭